子棟老師:載營魄抱一,我們表現出來的是一個身體,但是我們雖然有軀體,但是我們還有靈魂,就是魂魄。有些可續到今天還解釋不了,十指所指,十目所視都是有限的小時候,農村有神婆,她經常會做出我們看不見的事情,會掐算會前生后世,我哥小時候不好養,就給他帶鎖,然后12歲開鎖。妹妹也不好養,看了很多醫生,還是不行,后來又去找神婆帶鎖,后來就越來越好養了。
子棟老師:現在也還是很多都有說小孩子晚上不要抱到外面去,比如中元節,晚上不要到外面去。孩子受驚了,就會大聲叫著,你回來了,叫魂!所以人的生命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有形的身體,一個是無形的靈魂。車子在運行過程中,車身跟他的魂魄要合為一體的,不能分離。陰陽和合,沒有靈魂的人是行尸走肉。道德經中人的幾個狀態都列出來了。道德經很多都是同一章節的互相解讀,或者是前后章節之間的解讀,所以我們很多學習經典,都直接去看解釋,這個是行不通的。
《道德經》可以完全用《易經》來解讀,讀了《易經》后來解讀其他經典,那是一覽眾山小。但但是更多時候是心神合一的,載營魄抱一,理想和行動要融合一起,比如教育孩子,我們想教好孩子,就要去行動。如果是讀了三字經來解讀易經,那就像遇到一堵墻,行不通。什么時候,都要素讀原文。但是更多時候是心神合一的,載營魄抱一,理想和行動要融合一起,比如教育孩子,我們想教好孩子,就要去行動。我們早起聽課,但是跟別人說要5點起來聽課,別人會說我們,所以不要沒了解就給人家下結論。還有比如養育耗子,平常培養孩子,教育孩子是媽媽在做,了解教材也是媽媽在做,可是最終卻交給爸爸做決定,這就是有矛盾的。
夏蟲不可以語冰,蟲子沒見過冰,卻要跟他談論冰,這是我們的問題,還是蟲子的問題?
所以我們要學會為人處世之道。比如城市的道路特別寬廣,開起來就會特別舒服。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就是來拓寬我們人生大道路。不要走小道。作為母親,我們思維的這條道不去拓寬,那我們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即使是全職媽媽,我們也不能跟社會去脫軌。社會就是載營,我們內心就是魄,所以道德經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要做成功有價值的人就要做以下幾點。
今天先講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有孩子吼,我們很多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甚至孩子爸爸還不在家的時候等等,我們焦慮,擔憂,就導致我們的心神容易分開。任何時候都要學著去修煉自己,去做到心神合一。我們心中永遠有另一個爸爸,心目中永遠有另一個孩子,因為現實中的那個跟我們心中的理想那個不一致。我們心中那個越理想越高大,我們就會覺得好煩好煩。所以道德經是可以指引我們的生活的。
在這邊學習的空心圓,可能也已經了解過很多其他的教育機構,大家可以判斷下,有沒有哪個機構可以大家這樣去生活,他們的理念是否能夠在生活中進行踐行?我們的育心教材,不是使用一年兩年,是十年,這是建房子的所有材料,算下來一天才幾塊錢。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給到我們的是天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