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心
大雁塔
(1)
春節前,老公的好友樊哥邀請我們赴西安參加他女兒的婚宴,我們提早幾天就在網上訂好了來回的機票。
元宵節下午4點,我們從家中出發,飛機6:50分起飛,晚上8:50分到達咸陽國際機場。
樊哥派侄子開車接我們從咸陽機場開往西安,雖然我們都是第一次見面,但大家一點都不拘謹。
置身于這座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都,暈機帶來的不適感很快被我的好奇心趕走,我將臉貼近窗戶,默默觀察著。
一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幾乎全都是陜A牌照,我有點納悶:“咸陽和西安不是兩個城市嗎?”
小樊笑了笑:“現在陜D的撤(車)闊以(可以)直接換成陜A,不要欠(錢)……”
“也就是融城吧?你們這里的房價也不便宜吧?”車窗外閃過一棟一棟嶄新的高樓。
小樊瞥了一眼窗外:“哦(我)們這一片的大樓都史(是)幾年前新建的,現在大量洗手(吸收)外來人口,讀書的,買房的,都可以落戶,房價就這樣糙(炒)起來了,要2萬一平?!彼摹捌胀ㄔ挕甭犉饋矸浅5挠H切有趣。
經過一座低矮的圍墻時,他往車窗外嚕了嚕嘴,說:“這里就是西影廠,張藝謀和那個張嘉什么——哦,就是那個張嘉譯,都是從這里出去的……”
西影廠?這里就是西安電影制片廠?我第一次將西安電影制片廠與西安聯系起來,也許,不到西安,我永遠都無法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車子一直向前開著,我仍然不時回頭去看。腦海中浮現出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中那片漫無天際的紅高粱和散發著雄性荷爾蒙的西北漢子,還有《古今大戰秦俑情》中頭戴面紗的童女韓冬子(鞏俐飾)……
那時的女人,出行恐怕都是戴著面紗吧?聽一個朋友說西北的空氣非常干燥,她的婆家在西安郊區,她在那里住過一段時間后,皮膚居然開裂了——嚇得我來之前便去做了個面部護理,臨行時又仔細將一小瓶潤顏水和精華霜放在隨身攜帶的包包里,以便隨時補充水份。
不過,也許是我的預防措施做得好,也許是旅程過于短暫,皮膚沒有發生任何不適的感覺。當然,現在的西安大街上到處高樓林立,綠化帶隨處可見,再也不是那個無遮無擋的關中大西北,早年的西安還有沙塵暴呢,但那已經是歷史了。
小樊告訴我們,春節期間,這條路上每天都堵得厲害,他避開擁堵的主道,走的另一條路,也有點堵,原本不到一小時的路程,我們走了將近兩小時。
我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問,時間倒也過得快。
“這里就是雁塔路,白天這里交通封鎖,車子進不來,街上全是人……”小樊一臉的興奮,話里也充滿著自豪,“今年的元宵節比往年都要熱鬧,有游園燈會,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還有無人機表演……”
這時,雁塔路上的人們如潮水般向四面八方涌動擴散著……這不就是電視里的“盛唐”風采嗎?我突然有點懊惱自己沒有早一點了解到這些,不然可以買下午的機票,在古都感受一番元宵節的濃厚氣氛。
(2)
到了大雁塔,樊哥的第N個電話又打來了,他已經給我們安排了房間,但因為忙著女兒的婚禮,派了另一個侄子(突然發現侄子多也是好事一樁)在馬路邊迎接我們,我們跟著他侄子走到一個古色古香的客棧門口,木質的牌匾上寫著“慈恩客棧”四個字。
慈恩客棧不是一般的大,上了電梯,走過一道又一道長長的走廊,才到達房間。走廊兩旁的墻壁上隨處可見書法和國畫作品,每個門牌上都標著“茶藝館”或者“書法館”等等字樣,我們在一個寫著“美術館”的門口停了下來,我的心里樂開了花,沒想到居然在古城西安找到了“組織”。
放下行李,已經夜里11點,我們迫不及待地走去樓下的“慈恩鎮”找東西吃,這才發現整個慈恩客棧都在“慈恩鎮”的樓上。
兩人走馬觀花轉了一圈,老公在一個店里叫了十串超級大羊肉串(5元/串)和啤酒,以及涼菜,趁等待的時候我又四下去轉悠了一番。
“鎮”上依然人來人往,但已經不算擁擠,很多店鋪都在忙著收攤,有些已經關門,靠近路口的一些商鋪依然燈火通明,攤主們仍然在熱情地吆喝著,“冰糖葫蘆”,“涼皮咧”,“烤串”,“桂花糕,羋月愛吃的桂花糕~”……
我被那個金燦燦的大圓盤吸引:“這是什么?”
“桂花糕!”
“多少錢!”我盯著盤子里那三塊已經切好的三角形問道。
“五塊!”攤主麻利的用一根竹簽叉起一塊遞給我,哦額,我居然以為是五塊錢買三塊,那確實也太便宜了。
桂花糕軟軟的,似乎馬上要掉下去,我急忙咬了一口,瞬間,一絲若有若無的香味裹夾著淡淡的甜味游走在唇齒之間,素來喜甜的我立刻被這種清甜的口感俘虜。
我一邊走,一邊看,轉完一圈,桂花糕已經溫柔地落入胃中,我的手里又捧了一碗涼皮。一不小心又轉到了客棧門口和賣桂花糕的地方,才發現那家小吃店離客棧的大門居然只有幾步之遙。
羊肉串已經上桌,老公指著碟子里的串串,開始分配:“堂客,我吃兩串,其余的全部歸你了!”
“一半一半吧!”我瞪大眼睛反對,就算我胃口再好,也沒有把握可以吃下八串。
老公拈起一串,皺著眉頭說:“味道還不錯,跟我們那邊的燒烤差不多,不過不知道這是什么肉做的——”老公出于職業的敏感提出質疑,旁邊正好有個服務員,一問才知道,這根本不是羊肉,是從外面進的,不過大串的(15元/串)是他們自己準備的正宗羊肉。
“早知道買兩串大的就可以了!”我們擔心大串的吃不完才買了小的,這種小的我們株洲也有賣。
我一邊吃著烤串,一邊向四處望,看到對面的木質牌匾上寫著某某面,旁邊的那家也是,那個字我不認識,突然想起可能是傳說中的biangbiang面,一問,果然是,原來這就是它的原貌,它長得像那個合體字——“招財進寶”,雖然很想知道biangbiang面的味道,但我不可能再吃得下一碗面,只能下次再吃了。
吃完,洗漱,睡覺,已是凌晨1點。
第二天的主要活動安排是:上午大雁塔,下午碑林博物館,中午在大雁塔旁邊的五星級酒店吃喜酒。
我們住的慈恩客棧便屬于大雁塔的景點范圍內。大雁塔與慈恩寺都是圍繞著唐僧取經的事跡而展開。
慈恩寺是公元645年(貞觀19年)唐僧從印度取經回到長安后發生的事情,658年,當時的太子李治為紀念母親長孫皇后奏請太宗李世民建造的,唐玄奘為上座法師,慈恩寺因此而名聲大噪。
公元658年,唐玄奘奏請高宗李治建造收藏經書的地方,也就是大雁塔,最初塔為五層,后來幾經修改重建,變成了現在的七層,也就是我們說的七級浮屠(佛陀)?,F在的塔有點傾斜,由于地震的緣故。
塔底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分別為唐太宗李世民與唐高宗李治所作,也就是我們平時稱為《雁塔圣教序》(又稱《慈恩寺圣教序》)的兩塊石碑,內容為大唐皇帝歌頌唐三藏西天取經的豐功偉績,由褚遂良執筆,萬文韶刻石,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立石,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雁塔圣教序》(又稱《慈恩寺圣教序》),因為當時復雜的政治問題,眾說紛紜,吸引著一代又一代歷史學家、文人墨客的關注與研究。
講真,當我佇立在大雁塔下,聆聽著從塔檐傳來的鈴聲時,感覺自己離這座古城又近了一步。
時間不知不覺已臨近中午,樊哥已經打來電話,我們向廣場邊緣走去?;檠缢诘厥俏靼沧詈廊A的威斯汀國際大酒店,與廣場上的唐三藏雕像只隔了一條馬路,可以想象,當年唐僧取經沿絲綢之路回到都城長安時的盛況,全程轟動,今天這座大雁塔因為他而名揚天下,聚焦著全世界人的目光。
源于小時候的《西游記》情結,我請求老公幫我在唐三藏的雕塑前拍幾張照片,可惜光線不好,沒有一張合適的,只好帶著些許遺憾依依不舍地向酒店走去。
(未完待續)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