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的性格是由于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很難改變;而一個公司的工作氛圍、一份工作的工作性質也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俗話說“氣質不同,不能相容”。
違背本性是要付出代價的,壓抑真實的自我太久會造成壓力水平的上升,從而造成自身能量的消耗,進而產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問題。具體表現是:壓抑本性所造成的焦慮和壓抑造成了免疫功能的下降,喚起自律神經,導致心慌和肌肉緊張。
然而這種偽裝的危害不僅于此,長期處于壓抑天性的工作狀態下,一個人會漸漸喪失斗志和職場競爭力。忘記初心的后果,就是在職業道路上迷失得越來越遠。
-《你永遠無法愛上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來源:壹心理)
沒錯,這篇文章里所寫的那些癥狀,包括自身能量的消耗、壓抑本性造成的焦慮、導致的免疫功能的下降所產生的心身病,以及自己所感受到的斗志迷失、越來越迷茫的狀態,正是我這5年工作經歷的真實寫照。
話說,我在很早,甚至工作的第一年就已經有了一種迷失的感覺,而在轉到項目部后的半年的時間里,這種感受就已經開始變得愈加強烈,我已經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能量在慢慢消失,覺得自己好像在慢性自殺一般生命在不斷地枯萎,這些一切其實都是身體和潛意識在向我發出的信號,告訴我這里不適合我,不屬于我,我終究要離開這里。只是,當時的我還并不能很好的理解這種情緒背后的意義,只是簡單的把它當成是一種迷茫看不到方向的狀態,以為等到我的能力被認可,被領導委以重任之后,我就能重新恢復活力。加上那些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什么工作不辛苦的言論的洗腦,于是,我便強迫自己去改變,去更加努力地干好眼前這份方方面面都不適合我的工作。然而,與此同時,我也在為著自己這個違背本性的選擇,默默付出沉重的代價:
首先,我是感受到了人際關系方面的困擾,但這個困擾并沒有讓我主動產生尋求專業幫助的想法,只是在一次與一位朋友的交談中,說出了我工作方面的困擾,于是她便建議我去尋找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這便開啟了我之后的長期輔導模式,然而,事情起初的進展并不順利,輔導機構給我安排的,是一位剛剛念完輔導碩士的畢業生,雖然年齡較長,但實踐經驗卻十分有限。她使用的,我猜想應該是CBT療法。每當我跟她說出我被孤立、被排擠、被設絆的經歷時,她總是不斷地問我,你有什么證據嗎?但職場上有些很微妙的博弈,是沒有辦法用證據來證實的,于是,她就說,這些都只是你以為、你覺得,并不代表那就是真實的情況。輔導完后,她又給我安排一些功課,叫我回去后,每天試著跟那些關系不好的同事說上多少句話,比如打個招呼,夸獎一下今天的穿著,幾句就好,然后看看情況是否有所改變,我照做了,盡管那段時間,跟那些同事之間有些嫌隙,可我還是會硬著頭皮,主動跟她們找話說,還要想辦法討好般地夸獎她們。然而,情況并沒有什么改善。當我回去跟我的咨詢師反饋時,她又說,那只是你以為,你說她們怎么怎么樣,你有什么證據嗎?這樣被問了幾次之后,我終于忍不住了,我感覺到自己好像是個在接受審問的犯人一樣,明明心里已經很痛苦了,這些真實的傷痛非但得不到理解、安撫和共鳴,反過來還要在這里被質問、被拒絕,當時,我內心被積壓的委屈一下子就迸發了出來,我帶著哭腔喊道“可是她們真的是這樣對我的,連她們中的XX同事那天都對那個女孩子說,我覺得你對她真的很不好。”但那個咨詢師卻是一副一臉驚訝加嫌棄的樣子。之后,經過一兩次我錯過了咨詢時間之后,我和她的咨詢關系就不了了之了。
在那以后很久,我再也沒有尋找其他的咨詢師,只是繼續在這份工作上掙扎著,想走卻走不了。而后,隨著工作上不滿情緒的堆積,人際關系方面不斷遇到的打擊,身體情況的惡化,精神壓力的不斷加大,終于在去年9月,我準備考GMAT的前夕,達到了一個頂峰。在一次姐妹的聚餐上,我跟大家聊到我的工作,結果聊著聊著,那些積蓄已久的壓力和負面情緒終于沖破了最后一道防線,我終于崩潰了,在那個小餐廳里哭了好久。之后,我的一個姐妹邀請我去看了一場心理劇,在那場心理劇上我又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似乎里面每一個人物的內心沖突都能夠在我里面產生共鳴。后來,我的朋友說:“我覺得你需要被醫治。”是的,我不能再繼續偽裝出一副我沒事,很強大的樣子了。我不得不去正視自己內心的疲憊和不堪。于是,經朋友的介紹,我開始去學習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再之后,我決定對自己的職業進行一個系統的規劃,于是便重新開啟了職業/心理咨詢的道路,這一走,又是將近1年,期間所花費的咨詢費、課程費、治療費等等不下五位數。
而這些,只是我所付出的眾多代價的一個方面。隨著精神上出現的壓力和焦慮不斷增加,我原先輕微的、間隙性的皮膚疾病也變成了大范圍的、癥狀更嚴重的、長期慢性疾病,甚至嚴重時,這個疾病還會影響到我的容貌,給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于是,從國外到國內、從西醫到中醫、從普通科到專科,輾轉反復地看了N個醫生,也沒能很好地控制住我的狀況,加上工作上的不滿足,讓我每天意志消沉,回到家中想奮發圖強一番卻有心無力,從此人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這期間看病的醫藥費,由于境外門診無法報銷,自己也掏了近一萬。
隨著職業咨詢的深入,我慢慢意識到,這份工作的性質跟我的性格確實不匹配,所以我沒有辦法在其中找到滿足感、愉悅感,也是正常的,并不是像某些人判定的本人心浮氣躁、眼高手低、不踏實等等這么簡單草率。于是,辭職的念頭一再在我腦海中浮起,倒不是說我此時才覺得應該辭職,其實我一早就已經知道要辭職了,可是,不知是否因為能量精力全被耗費在了內心的拉扯上,我根本沒有精力去好好找工作、好好準備面試。海投的靠譜度你們懂的。然而,對于未知的恐懼讓我始終都不敢做出裸辭這個決定,即使我知道我繼續呆在這份工作上也一樣是找不到合適的下家,我現在最需要的,是休息。
所以,我要感謝上帝在我始終猶豫不決的時候,讓我的部門經理踢了我一腳,就是這臨門一腳,讓我看清了事實的真相,也讓我下定決心辭職了。
我借著自己開刀,希望能來給后來的人一個前車之鑒,也給那些深陷迷茫痛苦之中,卻找不到出路的人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