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信息化素養提升班第七課:項目式學習PBL設計。今天聽了鐘老師的課,可以說本節課真的是收獲非常大。
先談談學習本節課的感受:項目式學習同時也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能夠很好的去駕馭這樣的課堂,同學生合作學習,為學生學習提供真實的探究情景,保證學習的準確性與真實性。項目式學習在初步階段雖然很難,但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新的常識,新的挑戰,我會在教學中先試著去模仿學習,通過模仿學習最終能夠將這種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本節課我了解到了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是學生通過一段時間對真實的、復雜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從中過獲得知識與技能。這是非常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現在學生的動手能力差,所有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并從生活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通過項目式學習可以更好的適應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在“課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養。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的整體優化。要把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的重心放到探索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上。我們擬從以下三個環節、兩種課型,以及四種教學模式上促進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傳統的教學系統只有教師、學生和教材三個要素,在現代化的教學系統中,多了一個要素——“教學媒體”。按照系統論的觀點,這四個要素不是孤立地、簡單地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因此,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應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素養。
(二)在教育科研中培養信息素養。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普及發展,對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但在教學方式上,而且在教研方式、辦公方式上,也開始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各地教育網絡建設和資源開發,使教研信息化、辦公自動化,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在教育科研中,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尤其顯得重要,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使我們的教育科研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做了大量一系列工作后,我們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信息素養對教師的重要性,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道路上的阻力作用,我們認識到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則符合了建構主義學習觀的要求。它具有生動、形象、直觀、信息容量大、視聽效果好、交互能力強和操作方便等特點,在各學科的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廣大教師所青睞。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更是顯出了它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