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1.什么是值類型,什么是引用類型?
2.值類型int和引用類型Integer的區別和轉換
3.Java之按值傳遞和按引用傳遞
4.Java的equals和==的區別(聯系值類型和引用類型)
5.Java內存為什么有堆棧之分?
正文:
1.什么是值類型,什么是引用類型?
[值類型]:也就是基本數據類型
八種: ??1,整型 byte,short,int,long
2,浮點型 ?float,double
3,字符型 ?char
4,邏輯型 ?boolean
[引用類型]
除了以上八種基本類型外,所有的類型都稱為引用類型 如:Interger Double Float String 數組
2.值類型int和引用類型Integer的區別和轉換
一個具有值類型(value type)的數據存放在棧內的一個變量中。即是在棧中分配內存空間,直接存儲所包含的值,其值就代表數據本身。值類型的數據具有較快的存取速度。
一個具有引用類型(reference type)的數據并不駐留在棧中,而是存儲于堆中。即是在堆中分配內存空間,不直接存儲所包含的值,而是指向所要存儲的值,其值代表的是所指向的地址。當訪問一個具有引用類型的數據時,需要到棧中檢查變量的內容,該變量引用堆中的一個實際數據。引用類型的數據比值類型的數據具有更大的存儲規模和較低的訪問速度。
int Integer 為例:
int 是基本數據類型,Integer 是一個類(引用類型),是int的擴展,是對int的封裝,定義了很多的轉換方法。
int a=1;
Integer b=new Integer(a);//jdk1.5之前int轉Integer
Integer b=a;//jdk1.5之后int轉Integer--拆箱裝箱機制
a=b.intValue();//Integer轉int
拆箱和裝箱
裝箱(值類型到引用類型)。將一個值類型變量裝箱成一個引用類型變量,首先會在托管堆上為新的引用類型變量分配內存空間,然后將值類型變量拷貝到托管堆上新分配的對象內存中,最后返回新分配的對象內存地址。
拆箱(引用類型到值類型)。 獲取只想對象中包含值類型部分的指針,然后由程序員手動將其對應的值拷貝給值類型變量。
3.Java之按值傳遞和按引用傳遞
在Java里面只有基本類型和按照下面這種定義方式的String是按值傳遞,其它的都是按引用傳遞。就是直接使用雙引號定義字符串方式:String str = “lingyongqian”;
[值傳遞]
基本數據類型賦值都屬于值傳遞,傳遞的是值的拷貝,值傳遞后,實參傳遞給形參的值,形參發生改變而不影響實參。即傳遞后就互不相關。
典型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void test1(int a){
a = 5;
System.out.println("test1方法中的a="+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int a = 3;
t.test1(a);//這里傳遞的參數a就是按值傳遞,傳遞后,test1方法對變量值的改變不影響這里的a
System.out.println(”main方法中的a=”+a);
輸出結果:
test1方法中的a=5
main方法中的a=3
[引用傳遞]
引用類型之間賦值屬于引用傳遞。引用傳遞傳遞的是對象的引用地址,就是變量所對應的內存空間的地址。也就是它的本身。就是將實參的地址傳遞給形參,形參改變了,實參當然被改變了,因為他們指向相同的地址。傳遞前和傳遞后都指向同一個內存空間。
典型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rivate void test1(A a){
a.age = 20;
System.out.println("test1方法中的age="+a.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A a = new A();
a.age = 10;
t.test1(a);//這里傳遞的參數a就是按引用傳遞
System.out.println(”main方法中的age=”+a.age);
}
}
class A{
public int age = 0;
}
輸出結果:
test1方法中的age=20
main方法中的age=20
4.Java的equals和==的區別(聯系值類型和引用類型)
對于基本數據類型,值類型來說。他們之間的比較應該用(==)比較的他們的值。
int a=2;int b=2 int c=2;
System.out.println(a==b);輸出應為true (int基本數據類型,存在棧中,棧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可以共享。變量a,b,c同時指向2這個字面值)
對于復合數據類型,引用類型來說。如Integer Double等(==)比較的是內存中的地址空間。同一個引用new出來的對象,比較結果是true。(equals)比較的是地址的值。
String s1 = "haha";
String s2 = “haha”;
System.out.println(s1==s2);—>輸出的應為true
說明:s1 與 s2 引用同一個 String 對象。
注意??:
String是一個特殊的包裝類數據
關于String ??str ??= ??"abc "的內部工作。Java內部將此語句轉化為以下幾個步驟:
(1)先定義一個名為str的對String類的對象引用變量:String ??str;
(2)在棧中查找有沒有存放值為 "abc "的地址,如果沒有,則開辟一個存放字面值為 "abc "的地址,接著創建一個新的String類的對象o,并將o ??的字符串值指向這個地址,而且在棧中這個地址旁邊記下這個引用的對象o。如果已經有了值為 "abc "的地址,則查找對象o,并返回o的地址。
(3)將str指向對象o的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String類中字符串值都是直接存值的。但像String ??str ??= ??"abc ";這種場合下,其字符串值卻是保存了一個指向存在棧中數據的引用!
String s1=new String(“haha”);
String s2=new String(“haha”);
System.out.println(s1==s2);—>輸出的應為false
說明:用new的方式是生成不同的對象,每一次生成一個。
String s1 = “haha";
String s2=new String(“haha”);
System.out.println(s1==s2); —>輸出應為false
說明s1與s2分別引用了兩個String對象。
而上述三種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 ?);輸出為true,即它們的內存地址的值是相同的。
5.Java內存為什么有堆棧之分?
當一個方法執行時,每個方法都會建立自己的內存棧,在這個方法內定義的變量將會逐個放入這塊棧內存里,隨著方法的執行結束,這個方法的內存棧也會自然銷毀,因此所有在方法中定義的變量都是放在棧內存中。棧的優勢是,存取速度比堆要快,僅次于寄存器,棧數據可以共享。但缺點是,存在棧中的數據大小與生存期必須是確定的,缺乏靈活性。
當我們在程序中創建一個對象的時候,這個對象將保存到運行時數據區,以便反復利用(因為對象的創建成本比較大),這個運行時數據區就是堆內存,堆內存中的數據不會隨方法的結束而銷毀,即使方法結束后,這個對象依然不會被銷毀,只有當一個對象沒有任何引用變量引用它時,系統的垃圾回收機制才會在合適的時候回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