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閱讀,是跨越時間或空間,與牛人隔空交流,把他們的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見識。
我始終相信,閱讀能夠改變一個人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所以一直比較偏愛讀書,特別喜歡作家余華的作品,尤其是《活著》這本書。
1.生命本無常,聚散皆是緣。
《活著》的敘事背景,是在解放前后的中國農村。福貴的一生,充滿了苦難,但在苦難生活中,他所表現的生命的強韌,是值得我們每個現代人學習和繼承的。
一位老人和一頭老牛,兩條黝黑的脊背,兩個進入垂暮之年的生命,在那個夏天充滿陽光的下午,那個叫福貴的老人對一個年輕人親口講述了他一生的不易。他的父母妻兒一個個地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條同樣衰老的老牛相依為命。
這就是一個普通人平凡的一生,但這平凡背后卻賦予著對苦難的忍受,讓無數人翻開這本書就潸然淚下。
在當今社會的人們,依舊是擺脫不了對生命本身的無法預估,以及命運的無常變化。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是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經歷的。
人活著,好好地活著,這是每個人一生的追求。
我是流著淚讀完《活著》這本書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最多災多難的時期,他的人生和家庭不斷遭受著那個特殊時期所帶來的苦難。
他的兒子有慶因為縣長夫人生孩子獻血,被喪心病狂的醫生抽血活活抽死了;女兒鳳霞四歲時因為一場高燒變得聾啞,長大結婚后過了一段幸福生活,卻因為生孩子難產而死。
一雙兒女的相繼離世,讓福貴本就重病的妻子家珍不堪打擊,鳳霞走后的三個月,家珍也走了。四年后,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壓死了,唯一的外孫苦根長到七歲,沒想到竟然因為吃豆子撐死了。
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多年后 ,當這位叫福貴的老人回憶自己飽經滄桑的一生時,他說:“我有時候想想覺得傷心,有時候又很踏實。”
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福貴親手安葬了他們。
生命無常,福貴和家人幸福而短暫的緣分就這樣結束了。
2.關于小說中的典型人物。
先說說福貴,其實這個人物挺簡單的,剛開始是玩世不恭的大少爺,一朝家被自己敗光后妻離爹死,窘迫的生活逼得他不得不放下大少爺的身份做起了平民百姓,家珍回來后福貴的家也就完整了。自此以后,他就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好好活著。然而命運卻一次次和他開起了玩笑,讓他飽嘗一次次失去親人的痛苦。
家珍是個好女人,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一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安穩地過日子。為和福貴過安生日子甚至不惜與父母鬧翻,非常難得的一個好女人。
有慶是個苦命的孩子,自打出生就沒過過好日子。他活潑可愛又懂事,后來到醫院獻血被醫生活活抽血抽死,真是可憐。
女兒鳳霞漂亮、可愛,卻因一場病不幸成了啞巴,好不容易結個姻緣,與城里偏頭的二喜相愛,卻因為生孩子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上。
小說中還有賭局老板——奸詐的龍二,鳳霞丈夫——厚道的二喜,以及善良的村長和戎馬一生,結局悲慘的縣長春生。這些細致的人物刻畫為我們展現出那個特殊年代的世事百態,人情冷暖。
豐富的故事情節下,作者又巧妙地把時代背景嵌入情節中,讓人覺得確有其事,實在是高明之處。
3.好好活著,每個人一生的追求。
福貴的命運,實際上代表了特殊年代成千上萬的中國農民的命運。《活著》實質也是講述了我們中國人在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活著本身就是忍受和煎熬的過程,生活中普通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過活的。
生活中有一面孝順父母,愛自己的妻子、兒女,一面辛勤工作,在生活的困境中苦苦掙扎的男人;還有住在出租屋,嘴里啃著面包,喝著白開水,依舊笑容燦爛的學霸女孩;凜冽的寒風里,依舊凌晨3、4點鐘起床去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還有……
這就是生活中我們普通人的身影,生而為人,每個人都為了活著而活著,真的不容易。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活著,好好活下去。畢竟,我們都比那個歷盡千帆終孤獨的福貴要幸福的多,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