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34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陳家最小的兒子陳忠央出生。五兒一女,存湖心滿意足了,對得起陳家祖宗,不過如何養(yǎng)活這一大家子也是擺在眼前的切實難題。老大忠返已經(jīng)十五歲,最小的忠央才剛出生,十幾年來李氣娟基本都在重復懷孕生產(chǎn)帶孩子的過程,存湖則是年后外出年前歸家,一家人難得在一起生活。沉重的生活負擔壓得存湖喘不過氣了,才剛剛四十多歲的男人看上去要老了不少。夫妻倆期盼著孩子們快些長大,5個兒子也許可以支撐起家庭的重任。
? ? ? ?忠央滿月,存湖招待前來祝賀的客人,溪美黃家齊是存湖在呂宋的朋友,他早早的就來了,早先和存湖閑聊知道存湖有個10歲的女兒陳罕,今天一方面是來喝滿月酒,更主要的是想和存湖結(jié)成兒女親家,他的二兒子和陳罕年歲相當,早早結(jié)個娃娃親,等孩子大了知根知底也不用煩神。這種事氣娟是插不上嘴的,只是就這么一個女兒,氣娟更想就嫁在本地,雖說她也是山里嫁來的,溪美其實離著也不遠。陳罕只有10歲還只是一個孩子,一切都還早,存湖氣娟也就隨便應付一下黃家齊,接著招待別的客人去了。幾年過后陳罕還是嫁去黃家,一直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
? ? ? ?閩南地區(qū)冬天是短暫的,正月十五再一次家家迎接玄天上帝的巡視,依舊香煙裊繞,鞭炮齊鳴,剛滿月的忠央似乎對這喧鬧毫無感覺成天呼呼大睡,氣娟似乎知道這是她最后的孩子了,比起哥哥姐姐對小兒子格外的寵溺。正月過后,存湖還是決定去南洋,家里的農(nóng)活基本忠返包齊了。存湖覺得自己越來越不適應在蓮塘的生活,也許孤獨慣了,妻兒反倒成為陌生,對待這個家庭的責任好像就是每年把在外省吃儉用賺到的工錢帶回家。正因為如此,多年后幾兄弟對父親記憶都很模糊,記憶中家里的主心骨就是母親。存江存湖兩兄弟給陳家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個無子無女在蓮塘孤獨一生,一個有兒有女在海外孤獨一生,兩兄弟唯一讓陳家后代記住的就是那個買了別人一半院子所謂的陳家祖屋。
? ? ? ?時間飛快,忠央兩歲了。存湖氣娟兩口子正忙著操辦忠返的婚事。這時的陳家條件要比存江存湖兄弟年輕時候好一些,新媳婦是鄰村人,和忠返同歲。存江已經(jīng)是學校老人了,原先的老房子就給忠返新婚夫婦一間當新房,幾兄弟動手把老房子修整一下,披紅掛綠弄了一番,陳家大兒子娶親,自然招待親朋熱鬧一番。新婚之后氣娟帶著新媳婦去順澤宮去跪拜玄天上帝等三位菩薩,寄望能趕緊給陳家?guī)碜訉O。忠返結(jié)婚后也沒有分家單過,新媳婦幫著氣娟操持家務(wù),這時閩南地區(qū)很普遍的情況,早些年間只要父母在兄弟基本都不會分家,一般都會在父親去世后兄弟才會分家。忠返的妻子很乖巧,氣娟很喜歡,家里大小事情多是讓她去處理,自己的小兒子也才兩歲還沒斷奶,有個人幫自己自然更好,自己就可以放心的繼續(xù)做個好母親。
? ? ? ?忠返結(jié)婚這一年中國出了大事,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北方、上海戰(zhàn)火紛紛,只是閩南鄉(xiāng)間沒有什么感覺,生活依舊不緊不慢的過著。寂靜很快被打破,陳家來了一位熟悉的小朋友,忠才的朋友陳守山從臺灣來到蓮塘,此時的陳守山一身戎裝,成了國軍軍官,七七事變之后,守山和幾個朋友一同偷偷跑回大陸參軍抗日,并跟隨李友邦將軍參加臺灣義勇軍。他其實回來一段時間,這次特意來蓮塘給爺爺掃墓,。聽到守山的自述,忠才一時也是意氣風發(fā),這些年他也算是村里的一號人物,吵著也要去參軍抗日,母親只好找來存江勸他,存江一直身體不好早就沒了往日的豪情,這名義上的父親苦苦哀求,總算打消忠才報效國家的念頭。
? ? ? ?陳守山告別蓮塘跟隨隊伍去往江西,從此再也沒有回過蓮塘。忠才送別好友,依舊干著他倒騰鹽米的買賣,短暫的平靜生活很快就被打破,日本人占領(lǐng)了廈門,泉州頓時亂成一團,各種聲音紛至沓來,蓮塘離著縣城很近,有些暫居縣城的蓮塘人已經(jīng)逃回來避禍了。一時間戰(zhàn)爭仿佛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