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網上與舊友聊天,她發出感嘆,人到中年事事不順心,工作不如意,孩子不聽話,每天累死累活還不被理解,日子過得不幸福。我問她,怎么叫幸福?她一句“我不知道,感覺過得不幸福”,竟讓我找不出話語安慰。
幸福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樣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卻有不同的感覺。乞丐得到一頓飽飯,心情會很舒暢,感到幸福降臨;不說一頓飽飯,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點快樂的心情吧。
每次看表妹麗麗在微信圈里曬圖秀幸福,我會點個贊。舅舅家三個孩子,麗麗作為老大,下面有妹妹和弟弟,舅媽身體不好,家里經濟來源全靠舅舅種田買菜維持。20多年前的農村,依靠勞動力種田勉強糊口而已,舅舅為三個孩子學費發愁,麗麗為了減輕家里負擔,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只要能給家里賺錢,她臟活重活累活都干過,過早的品嘗生活艱辛。
結婚后,又和老公一起做生意,一起打拼,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她的帶動下,妹妹和弟弟也跟著做生意,還給舅舅舅媽買了房子。麗麗不僅做生意吃苦耐勞,還利用閑暇之余提升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學畫畫,學茶藝,做美食。
我羨慕麗麗豐富多彩的生活,說你是個幸福的女人,她卻輕描淡寫說到,你羨慕我的自由,我還羨慕你的安穩,你只做好本職工作旱澇保收,我每天想著賺錢疲于奔命,你只管好自己小家庭,我卻要負責一大家子的生活,到底誰比誰幸福?
或許,我們都是近視眼,看不到身邊的幸福,總是活在仰視別人的幸福里。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別人那樣,而是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幸福,是個抽象概念,只有落實到行動里,才能體會,讓自己幸福,能給他人幸福,也是一種能力!
人可以追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卻無法拚棄生活的本質。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貧乏與富足、權貴與卑微等等,都不過是人根據自己的心態和能力為生活添加的調味。有人喜歡豐富刺激的生活,把它拌成多味醬。有人喜歡苦中作樂的生活,把它攪成咖啡。
有人喜歡在生活中多加點蜜,把它和成糖水,有人喜歡把生活泡成茶,細品其中的甘香,還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歡原汁原味的白開水。更有人不知不覺地把生活熬成苦藥,甚至是毒藥,親手把自己的生活埋葬。生活在大體相似的環境里,一百個人眼中的幸福觀,或許還不止一百呢,有時同一個人,不同的時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觀。這也告訴我們:幸福,沒有模式;幸福,沒有參照物。
我們眼中別人的幸福,有時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們常常喜歡用世俗的眼光看別人的幸福,常常認為有權勢,有財富,有顯赫的名聲,有驕人的業績,就會幸福,就有舒心的日子。其實,幸福有時恰恰與權勢、與財富離得很遠,與名聲、與業績也并不怎么親近。
孟德斯鳩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僅僅希望幸福,這不難做到;但期望像別人那樣幸福,這總是難于做到,因為我們認為別人會比實際更幸福。
有人活著,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盲目地羨慕,盲目地追求,往往卻總是與幸福擦身而過。每個人不論在任何處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學會把握、學會滿足、學會感恩,生活就會幸福。
同時,幸福也不是可以用能得到多少財物擁有多少名譽來衡量,社會的和諧、家庭的和睦、身體的健康才會讓人感到真正幸福,這和他人的評論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有真實的人生,對自己的人生盡力了、負責了,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家人,心存快樂,就是幸福。
生活只是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細細去咀嚼,用心去欣賞,才能嘗到人生百味的精彩。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愛自己所愛的人,感到活著有人生的美好。
幸福,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平淡生活,是食人間煙火的世俗生活,是由衷感到快樂和喜悅的人生體會!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