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父親大人
父親大人名“志奇”,一生卻平淡無奇,鄉下人的質樸與辛苦寫在生命里。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在半農半商中,等我完全懂事后,父親給我的印象就是“辛苦”,一生中似乎永遠在忙碌,忙碌著所有人的事情,大哥二哥是他一生中忙碌的焦點。
當然父親對我也是深愛有余,一生中從未揍過我,即使是我小時候調皮搗蛋到氣人,父親也從未動過我一指,可以說是“慈父”。父親也從未干預過我們的自由,我們弟兄的事情,父親只問,并提出他的意見或建議,卻從未強制我們誰必須一味聽話,雖然有時候他也會生氣,但最終的決定權父親從未奪在自己手中……
父親早年在我很小的時候,大概在八幾年的改革開放浪潮中,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我只有七八歲,對這段“輝煌”沒有什么特別記憶及感覺,只記得家里當時很多干活的人。有好幾年時間我都很少見到父母親,他們在外面做生意,在縣城有一個木材公司,這幾年我和哥哥不是外婆在家照看我們,就是奶奶在家照看我們,好幾個月也見不到父母親的面總是常事。
后來做生意失敗,記憶里父親夜里總在和爺爺說話算賬,總說欠人債,總有要賬的人隔三差五上門,包括銀行的人。我上初中時家里困難到極點,聽說外債很多,爺爺病重去世又讓債臺更高,曾經有幾十天家里斷糧,母親煮了許多赤豆給我吃,一連吃了很多天,家里才有父親和哥哥作零工掙到60元買了一袋黑面粉;我初中三年級即不再上學,原因是這一學期已經結束,120元的學費(學雜費大概是50多,當時學校里有一個“建校費”每個學生得多交60或80,記不太清了!)卻還沒有給學校結清,大哥這個時期又要結婚生子,家里情況真是窘迫之極,我還怎么能夠再繼續念書!
父親是一個“將才”,看問題很透,生意上帳算門清,但統攬全局及管理不是他的強項,獨當一面絕對綽綽有余。為人面情太軟,有許多事情需要用理智時用了感情,需要用感情時理卻占了上風,這是他的致命傷,那個時候快要上百萬的生意失敗,絕跟性格有關。父親卻極孝,對爺爺極好,生意已經完全敗落,窮到賣了家具也要為爺爺買藥,爺爺去世安葬,父親完全一個人欠債也承擔所有費用。在這孝道方面父親給我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成功,也不存在絕對失敗!唯一遺憾的反而是我自己,出家修行,二十年累積的佛法卻無法影響到父親,無法除去他對自我的迷思,無法打開他的另一扇門,無法以佛法消除他的苦辛。遺憾總歸遺憾,我感謝有這樣的父親,供養我長到十六歲,供養我讀書識字,即使是知道我后來出家修行,雖未支持,但也從未反對。
感謝這一生的父子因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