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六屆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
“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學科建設研討會”自2011年起,至今已有六年,本屆會議由西安音樂學院主辦“第六屆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學科建設研討會”,于2017年11月10日,在古都陜西西安進行,在這樣一個擁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城市舉辦,實數當之無愧。大會分為(一)開幕式、(二)會議研討、(三)音樂會、(四)閉幕式四個部分。
本次會議各高校、學術大咖云集。就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學科建設展開了一系列的研討,會議研討分為兩個會場同時進行,總的來說,第一分會場的研討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內容:
一、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學科建設
二、中國傳統音樂教科書的編寫與統一
三、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實踐與運用
二.吳凡《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人才培養舉措與建構》綜述。——師范大學中“中國傳統音樂教學”新探索
來自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吳凡老師,以《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人才培養舉措與建構》為例作為主題發言,演講以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為中心,分為三大板塊:
一、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發展歷程。
二、21世紀中國高等音樂教育文化生態。
三、以中國傳統音樂課程群的建構為例,試析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人才培養發展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整個發言貫穿著四個題解:當代對于傳統音樂教育的高度重視、師范院校的學術需要怎樣的傳統音樂教育、傳統音樂教育嵌合于哪些課程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吳凡老師講到,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有這深厚的歷史,在建校之初,就已有音樂學院的出現,前身是教育學院已有組,有專門的教育人員和獨立的音樂和舞蹈學科,最擅長表演的是極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邊疆舞。其中包含農作舞、苗舞反映了當地的生活風采和特殊風情。在這樣一個有著深厚基礎的師范院校中,在信息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是信息化、數據化的。那么,怎樣利用信息化來構建傳統音樂教育學科,怎樣將它更好的運用在學科建設當中?
一、學校特色。
每個學校都應該有其特色,怎樣通過音樂學系這樣一個亮點學科把我們學校的特色滲透在各個學科當中。
二、學校定位:國際化、信息化。怎樣通過“音樂”這樣一個亮點學科作為窗口,把學校的定位發揚傳承。
三、舉措。
(1)通過本校已有的“學校教育數據庫”這樣一個信息化平臺,讓全校每一個師生都能方便、快捷的學習到需要的知識。
(2)團隊授課、平行授課、同步推進。建立先關研究中心。同時在多門課程中,圍繞著中國傳統音樂授課。
(3)找準落腳點,滲透各學科:將傳統音樂滲透于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其他非音樂專業的學科選修課。
(4)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明星進校園,多元化學習中國傳統音樂。
(5)將信息化引進課堂,開設VR實驗室,VR技術用于中國傳統音樂教學,將學生身臨其境的帶入田野式學習。
(6)編寫中國傳統音樂相關教材,其中設置二維碼音頻、視頻(多版本)、引申文獻、學位論文。
學科建設很重要,怎樣將其運用是關鍵。吳凡老師及其團隊將中國傳統教育學科信息化、運用一系列現代化、數據化、信息化舉措,這樣的方式和手段,值得學習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