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氳書香,熏染經典。
年少時的回憶里,經常是父親的教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而同,久而迥異。每當我淘氣玩耍時,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來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常常用來激勵我立志成才,當時懵懂無知,只深深記住了這些句子。
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我開啟了自己最初的經典誦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笠翁對韻》。從此便浸染于唐詩宋詞之中。詩詞曲賦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吟頌青山秀水,或者贊美紅梅翠竹,或者針砭時弊;或警示,或諷刺,或批判;有笑,有哭,有喜,有憂。杜甫關懷天下終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辛棄疾報國無門,間接諷刺南宋在一句“而今識得秋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表現得淋漓盡致;李白的傲氣豁達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洋洋灑灑,寫不盡激昂文字。
經典,如山澗叮咚作響的一泓清泉,掬一口清冽甘甜;經典,似人間四時不敗的花,或濃或淡,清新脫俗亦或雍容華貴。
曾幾何時,我自由不羈,天馬行空愛做夢。總是心高氣傲,誓與天公比高,“你要做孫悟空第二,是嗎?”“天多高地多厚”“咱爺倆比比,贏了我,再說吧!。”結果可想而知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驕兵必敗”,“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話潮水般在我的耳邊徘徊。
敗下陣的我被父親塞了一車的書,《論語》、《孟子》、《史記》、《道德經》……不過,不服氣歸不服氣,我被書中博大精深的理論折服。尤其是《道德經》,我讀完后,如沐春風。
從此,我摯愛經典。她們像芳香的巧克力,一絲苦夾雜一絲甜;她們就像春日悄然開放的桃花,不聲不響卻四野飄香;她們更像窖藏多年的美酒,醇香濃厚越品越醉人。
正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時間已在悄悄溜走,大多數人步入社會,懷著學以致用,不計得失的心態,但夢想美好結局寥寥。和先生一樣的迷惘,一樣的沮喪。整天沉浸在思索里,為什么社會上的和學校大相徑庭?為什么我學的無用武之地?為什么我在別人眼中一無是處?一串串的問號困擾著我們,仿佛置身一片迷霧森林,不辨東西,恐懼縈繞著我們。
在我們不知所措時,又是經典給了我們的力量,指引了我們方向。
汪國真《學會等待》中“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打不起精神,每個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你看即便像太陽那樣輝煌,有時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陰。”教會我們耐心等待。再如諸葛亮未出茅廬時,有滿腹經輪,濟世之才。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來等待,直到劉備的出現,千里馬終遇伯樂,“三顧茅廬”,諸葛亮從此聞名。“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是等待,年輕的海倫·凱特在守候著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著“春暖花開”,……
經典像一劑良藥,在我們需要時,給我們療傷;經典就像逆耳忠言,在我們任性迷茫時,給我們告誡;經典更像是明燈,在轉彎的街角,指引方向,送我們前行。縱使清風揉碎了歲月,我們亦與經典同在。
當思想日漸成熟,不安分的心便想著西方文化又是如何?如此,便開啟了另一段別樣閱讀,我觸摸到了吸引著我的一部部巨著。《雙城記》,《茶花女》,《紅與黑》等等為我展現了歐洲的社會文化,從另一個角度看人性的丑惡與光輝。不可否認《圣經》中耶和華所在的天堂是真善美的,難道撒旦代表的地獄又可以完全說是丑陋的么?我們厭惡惡魔,是因為他們自私、貪婪,他們聚集了人性的丑陋,赤裸裸的擺出來人的本性。如此,人們便總是把不好的事物歸到地獄里,以此來凸顯自身的高尚。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是經典的力量使我們懂得克制內心的自私貪婪。這些經典的作品引領著我向更深處思考探索,思考人性,探索人生。使我在閱讀的同時,通過與偉人的對話來豐富精神世界,一步一步走向智慧之巔。
經典,總是百讀不厭,它們超脫了,升華了,跳出原始的胎,尋到新的高度,成為社會進步的導向。
一書一念一世界,一字一句一經典。
那些年,那些書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