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知識,P047,057
03道德,P063,066
? ? ? ? ? ? ? ? ? ? ? ? ?知識
047,我們還是可以擁有知識——讓我們考察一個例子:莉薩覺得身體不舒服。我怎么知道?她告訴我的。她的話可信嗎?我覺得可以吧,我不覺得她像在說謊,也想不到她有什么理由需要對我講假話。但是我能不能排除她有可能說謊?沒辦法很肯定。可是我還是會認為,我確實知道她身體不舒服,畢竟是她親口告訴我的。那我還要求什么別的呢?我又不能跑到她的身體里去感覺一下她所感覺到的。如果一定要鉆到別人的身體里才能知道,那我們就真的對其他人的內在感受完完全全地一無所知了。但這種說法卻是荒謬的,就好像有人主張,能夠一分鐘內治好所有疾病的人才真正算是個醫生,所以這個世界沒有醫生一樣的荒謬。這種要求根本違反現實,也沒有人提,所以我們并不這樣說。
可謬論論者認為,即便無法絕對確定,我們還是可以擁有知識。這樣說很好,因為絕對的確定性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
057科學理論的判斷標準——自柏拉圖以降,許許多多的哲學家都這么相信,知識就是正確且有理由支持的意見,誰要是知道什么,就是擁有符合事實、有道理的確信。人們普遍接受一種看法:人只能知道真實的事物。確實你也可以相信地球是圓盤,可是你沒辦法知道地球是圓盤;有時候我們確實也會說"對中世紀的人們而言,地球是個圓盤是一個知識",然而我們的意思不過是說,那時候的人類以為自己知道地球是個圓盤;但真相是他們搞錯了,他們信以為真的知識其實根本不是知識。
所以,為真是知識的必要條件。然而光憑一個為真的確信仍然算不上是知識,知識還需要理由;誰要是中了彩票,他并不是知道彩票的號碼,而只是運氣好。知識不只是一種預感、臆測與猜想,知識還需要用理由來支持。所以知識是真實且有理由的意見。
至少兩千年以來人們都是這樣認為的。
? ? ? ? ? ? ? ? ? ? ? ? ? ? ?道德
063——在探討倫理學的問題時,保持著蘇格拉底的“無知”美德是很重要的,要能不帶成見,心懷善意、自我批判,以及有好奇心。只要是更好的論證就接受,不管討論之旅往哪個方向發展,對話的結局總是開放的。沒有預設立場的人,也可以在對話結束時決定改換立場。至少這是我非常個人的討論策略,以免自己受到成見的約束;還有個很好用的策略是,任何意見,如果不能說明理由,就不要說出來。這樣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意見一大堆,好理由卻很少。
電車問題——假設你在橋上,目睹電車即將撞上軌道上的五個人,拯救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個人推下去,你會怎么選擇?
066積極與消極的道德差異——在電車問題里,湯姆森特別關注的是:積極的作為與消極的不作為之間,道德上存在這怎樣的差異。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做壞事比做好事更該受到譴責,即便兩者造成的結果相同。
為什么動手殺死兒童,比起讓兒童餓死,是更壞的事?前者我們永遠不會做,但是我們天天讓后者發生,所以,在殺害跟讓人死亡之間,一定存在道德的差異。光是說"沒做的事就沒有罪過"是不夠的,對此,也許有一個簡單的解答:殺人之所以比任人死亡更糟,是因為殺人一定包含任人死亡。如果我把小孩推到水里并任其淹死,就等于同時犯了兩個錯誤:推到水里及袖手旁觀。但如果我看到有人把小孩推到水里讓他淹死,那我只犯了一個錯誤——袖手旁觀。盡管這也夠壞了,但是比不上積極動手那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