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嗎?你在“空”的世界活了一輩子!?
大到太陽系,只有九大行星是“有”,其他都是“無”的空間。如果沒有這個“無”的空間,人又活在哪里?
小到一粒原子,若干電子圍繞原子核的無規律運動組成原子,原子核和電子是“有”,其他都是“無”的空間,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運行一樣。
回到現實生活,
一只玻璃杯,你用了它的“有”,還是用了它的“無”?
玻璃是“有”,中間的空間是“無”,因為有了這個“無”,玻璃杯才有使用價值;人住的房子,墻壁、家具是“有”,我們活動的空間是“無”,如果沒有這個“無”,家對我們還有什么意義?以此類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無”的空間,或者,有“無”的空間,才有生命力,才有創造力。這是不是佛家的“真空生妙有”?
我們一直生活在“空”的世界,卻渾然不自知,眼里只有“有”。
耳朵里只有窗外悅耳的鳥鳴,卻或略了鳥鳴以外寂靜;
眼里只有高樓豪車,卻或略了人們賴以生存那個“無”的空間。
這個“無”的空間是一樣嗎?
廠房設備是“有”,企業文化是“無”。因為有了不一樣的“無”,才有各式各樣五彩斑斕、爭奇斗艷的企業和公司,而“有”則相差不大。
家庭是“有”,家風是“無”;肉體是“有”,靈魂是“無”;汽車是“有”,品質是“無”;茶葉是“有”,韻味是“無”……
你用了他的“有”,還是“無”?
是“有”決定了“無”,還是“無”決定了“有”?
人的“無”決定了產品,還是“有”決定了產品?
老板的“無”決定了企業,還是“有”決定了企業?
——“有”和“無”,你千萬不要用錯了!
人類的創造都是二次創造,首先是靈魂,通過大腦進行思維,構想出要創造的東西,然后才能通過身體的行為真正創造出來。有什么樣的靈魂,就會思維出什么,只可能創造出那個東西。
一個積極的靈魂,可以點亮團隊;
一個消極的靈魂,成為團隊負累;
一個自強的靈魂,不會自甘墮落;
一個懦弱的靈魂,凡事畏首畏尾;
一個仁義的靈魂,總是仗義助人;
一個自私的靈魂,眼里只有自己;
一個善良的靈魂,創造不出邪惡;
一個邪惡的靈魂,也無法創造善良。
而,肉體總是差異不大的。
人的大腦主要負責思維,沒有經過訓練的大腦,是無法自我掌控的,就連晚上睡覺都無法由自己決定,做夢總是不自主的,甚至讓思維停止一分鐘我們都無法做到。
正在思維是“有”,停止思維是“無”。
所有的起心動念都在消耗能量,如何將自己所有的能量集中到我們想要的未來上,決定你人生的后半程。而佛陀在3000年前就教給大家“止觀雙運”。
無論你想把自己創造成什么樣,都必須學會運作自己的生命!
套用一句老話,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物質文明是“有”,精神文明是“無”,未來的投資和消費將集中在“無”的世界,近30年是高速增長期。
正如,邏輯思維羅胖子在2016年跨年演講中所說:“未來有兩種生意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大。一種是幫助用戶省時間。那省下時間干什么?這就是第二項生意——幫助用戶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而這個“美好”一定是體驗“無”的過程。
我們每一個個體也是這樣,從現在開始關注“空”的世界,接下來該好好建設你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