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學習踐行印證傳播圣賢文化,知行合一。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康誥》出自《尚書》,“惟命不于常”天道是無常的,世事無常,因果不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便是作為天子,行善積德就會得到本有的天命;反之將會失去天命,乃至整個國家。
作為一位普通人,我們行善積德,諸惡莫作。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引用歷史典故告訴我們,楚國不是把美玉當作寶貝,而是把遵循事物運作規律,歷史榮辱成敗引以為戒,不忘歷代國君先王治國功勛。虔誠祭祀祖先、鬼神,國防民生歷久彌新,惜才、愛財。顯明了楚國重視賢才,以善人為寶,不以金玉為寶。佐證“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亡人無以為寶”春秋時晉文公(名重耳)的舅舅字子犯,稱為“舅犯”。舅舅告誡晉文公:父親去世是悲傷的事情,怎么能夠借這種事情圖謀自己的利益呢?如果這樣做沒有辦法向天下眾人交代。于是晉文公聽取舅舅的意見,成為仁君。我們只要有德行就會得人心,民眾就會仰慕擁戴,“德本內末”。真正的財富不是錢財,而是以善為寶,以仁親為寶。
昨天吃飯時孩子跟我談和同學一起去水上樂園玩的感受,說起同學的媽媽,經常打電話,說一些有的沒的事情,讓同學不能盡興玩兒,有點兒掃興。
我心想,臭小子,沒有對比不知道你老媽有“多仁厚、英明”,我只負責你的大方向,至于細節,把人生的畫筆交給到你自己手中,允許有涂鴉、留白,體驗生活中的各種情趣,懂得適可而止,學會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這一切源自于學習傳統文化帶來的改變。
兒子在外面回來,說送給我一份七夕禮物,讓我猜是什么,一猜就中,體現了母子之間的默契度,同時感受到尊重彼此帶來愛的流動。父子倆“聯合起來”讓我開心,我心懷感恩,感恩生命里出現的每一位親人朋友,教會我敬天愛物,誠敬做人,敬人者人恒敬之。
今天傳自己的家書,對致知班100天的學習做了一個綜合性總結。由于時間倉促來不及細細打磨,總體感覺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提升,感受到點評責善志愿者擔當讓我更加精進,嚴要求高標準,第一次做到既兼顧好自己小組的學習,點評責善同步做到,效率得到提升。我喜歡“文火煲湯”的感覺,精致而綿長。需要虛心向優秀的每一位家人學習,汲取他人的優點和精華,提升格局、境界。
聆聽老師點評責善,感受到您強大而又縝密的邏輯思維,環環相扣字字珠璣,引領我們領悟圣賢智慧。深入淺出,既有思想高度,又讓踐行印證落到實處。同時彰顯一位資深的引領者、陪伴者、推動者的高瞻遠矚。故事銜接無縫對接,又不失童真未泯的童趣,畫面感、對話感濃郁鮮明,這恰好是一位優秀的點評責善志愿者老師具備的得利條件。您具備的優點恰恰是我需要提升的部分,感恩您的大愛付出和引領,為我們創造學習借鑒的機會,樹立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