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它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周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周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掛于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后,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之后,每天的“龍抬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后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托,衍化成“龍抬頭節”、“春龍節”了!
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形成,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抬頭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南方水多,土地少,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區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產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一大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龍抬頭那天屬蛇的和屬龍的洗衣服好,洗去一身的晦氣。 另外一說法: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歷二月初二,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抬頭。意味今后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于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天文介紹
“二月二,龍抬頭”是一句古老的諺語。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抬頭。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于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和‘青龍節’。
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
所謂“垣”就是“城墻”的意思?!叭保骸白衔⒃?,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古籍記載
“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謂之熏蟲兒,謂引龍,沖、蟲不出也?!薄兜劬┚拔锫浴ぞ矶簣觥?/p>
“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 《燕京歲時記》
“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錢獻生,謂之‘扶龍頭’。提壺汲井水注之,曰‘引龍頭’?!薄洞笸尽?/p>
剪發
正月不剃頭,大都等二月二這天剃頭,其名曰“剃龍頭”。舊時民間有一種說法:人們要趕在年三十以前把頭剃了,是因為正月里不準剃頭。為什么呢?據說“正月剃頭死舅舅”,既然關乎娘家人的性命,則茲事體大,也就馬虎不得了。因此,在北京,進了正月,理發館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著“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
其實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于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因明清兩朝發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當時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到至今。
古詩詞
《二月二日》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春到人間,蜂蝶穿花繞柳,翩翩飛舞,像是滿懷喜悅宣告著春天的來臨。美麗的春日背后,李商隱卻充滿了失落與凄苦。這首詩前邊寫自然景物賞心悅目的“美”,后邊寫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緊密結合,成為一個統一體。詩人要寫離愁,卻偏偏把景物寫得很美。這春景越美,作者的愁意就越濃。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猶含態石披衣。煙村南北黃鸝語,麥垅高低紫燕飛。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唐宋時,二月二日興踏青出游。此詩即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于途中見初春景色,觸景生情而作。太陽將出而未出的時分,大霧遮住了江城,又變成細雨霏霏。忽然天又變晴,卷起帳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村落間到處聽到黃鸝囀鳴,麥垅間看到紫燕在上下翻飛。誰能像農人一樣知道此中樂趣?他們正招呼兒童騎牛吹笛把家歸。再美的語言也比不上眼前的春日美景。
《二月二日游寶歷寺馬上作》宋· 張詠
春游千萬家,美女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飖盡似乘煙霞。我身豈比浮游輩,蜀地重來治凋瘵。見人非理即傷嗟,見人歡樂生慈愛。花間歌管媚春陽,花外行人欲斷腸。更覺花心妒蘭麝,風來繞郭聞輕香。昔賢孜孜戒驕蕩,猖狂不是風流樣。但使家肥存禮讓,歲歲春光好游賞。
春日時節,是踏青的時節,許多女子也爭相出門游玩,輕薄的男子,就有了看美人的機會??矗切┟利惖呐觽?,和花兒站在一起,交相輝映??稍娙藚s說:自己可不是那輕浮的人,但也被眼病美景所吸引。結尾時,詩人抒發自己真實的愿望:真想每一年游春,都能看到這繁盛的景象。春風吹起,拂風動柳,勾起的,恰是少年心中的相思。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仲春二月,天暖萬物破甲而出,“菜甲”即初生的菜芽?!凹汃R”是駿馬,“津頭”是渡口。二月二日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群穿著輕杉,牽著駿馬的少年,正在十字碼頭一字排開地徐徐走著。這首詩抒寫踏青見聞,清新的雨后空氣,綠意的大地,一派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如果你心情不好,就去郊外踏青吧,看看開放的花,聽聽嘰喳的鳥,一定能治愈心中的傷懷。
《二月二日登樓作》明·劉基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極難禁獨上樓。何處山中堪采藥,幾時湖上好乘舟。銜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見說蘭亭依舊在,于今王謝少風流。
在明媚的春天里,在歡樂的氛圍中,劉基卻很惆悵。那愁苦無法排解,他一個人登上了樓閣,哪里可以采到好藥,哪里可以乘上好舟呢?看著飛過的燕子,飄浮的浮萍,都勾起了他的悲傷,曾經繁盛的蘭亭還在,卻沒有王羲之那樣風流的人了。于有些人來說,心中悲傷里,再美的春天也勾不起他的興趣。
《二月二日龍陽道中作》清·吳大澄
山村如畫里,小市兩三家。幾擔白蓮藕,一籬黃菜花。草沾旗角濕,柳拂帽檐斜。津吏逢迎熟,行人靜不嘩。
春天最美的,還得是山村。君不見,那春天的山村里,美得如畫一般。兩三家組成了集市,幾擔白白的蓮藕,一籬黃菜花,賣得火熱。草兒沾濕了旗子的邊角,柳枝輕拂著斜斜的帽檐,渡口的官吏們,熟悉地迎著來來往往的人,沒有吵鬧喧嘩,只有安靜。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春天的山村走走,一定會有驚喜。
《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宋·張耒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宋代風俗。每年農歷二三月,百草生發,青年婦女多至郊外挖取野菜,以應時節,供制春盤,稱為挑菜,當時并以二月初二日為挑菜節。這一天,下雨了,不能出去挑菜,可是,女子心中依然喜悅:下雨了,家鄉的蔬菜肯定長得很好,聽著那春水轆轤的聲音,就覺得十分美妙。春日里,一場雨,滋潤萬物,到處生機勃勃,怎能不讓人欣喜。
《二月二日即事》宋·方岳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無歡不必游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昨天晚上,下雨了,潮水漲到岸上來了,雨水滋潤了花兒,顏色更加鮮艷。杜甫形容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就像精靈,默默地滋潤著大地,滋潤著萬物。元宵遠去,社日新來,花樹新開,燕子歸來,何必要不開心呢。從此只好好報答天地賜予的美景,和兒女承歡膝下,就是最大的快樂了。人世間有一種智慧,叫珍惜眼前好風光。
《二月二日游洛源》唐·韓琮
舊苑新晴草似苔,人還香在踏青回。今朝此地成惆悵,已后逢春更莫來。
有人在二月二歡喜,有人在二月二惆悵。天晴了,曾經的皇家花苑,如今,長滿了青草,如苔一般。踏青歸來,香氣還在。如今,這里已經是一片傷心之地,容易勾起惆悵,以后的春天,不要再到這里游玩了。曾經繁盛,如今荒蕪,像極了人生無常,怎能不叫人惆悵呢?
《丙辰二月二日喜晴》宋·釋行海
春來處處有花看,一種芳心欲吐難。陌上鵝黃初染柳,不禁煙雨裊輕寒。春天來了,天晴了處處都是花兒,處處可賞。草兒隨意吐露著新芽,可有人的一片心意,卻難以琢磨。田間小路上,鵝黃的柳芽兒已經慢慢長得柳了,在煙雨之中,裊裊吹拂,別有一番詩意在春雨的滋潤中,在陽光的照耀下,細小的柳條一定會長得扎實的柳枝,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