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目前讀《精要主義》遇到障礙,無法整章整章的理解、解讀,所以自己放慢節奏,一節一節的閱讀思考,期望能慢慢啃下來。畢竟,中斷不是失敗,放棄才是真正的失敗,對嗎?
最令我欣慰的是,在讀“精選,只接受前10%的機會”這一節的時候,竟然發生了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聯,書中的知識讓我聯系到笑來老師專欄中“關于選擇的方法論”,又對之前的知識做了“復聯”(復盤和關聯,007戰友創造的概念),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再讀笑來老師專欄里關于選擇的那篇文章時,我竟然對90%的內容失去了印象,甚至一半的內容都感覺非常陌生,更不要提記住、理解和應用了!自己一直認為是非常認真地在讀專欄,自己也為自己每天能進步感覺到自豪,但是從結果來看呢?
原來自己一直活在幻覺里,以為自己在快速成長,但是現實卻把幻覺打得粉碎……真的是讓自己很沮喪。接下來,忍不住問自己:
問題出在哪里呢?
這種以為自己做的很好的幻覺還在那里存在?
讀“關于選擇的方法論”是今年3月份,從3月份到現在,自己學習了難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又有多少呢?
從3月到今天,大概是100天,如果只能對10%的內容有印象,那么相當于過去100天里只有10天在“有效”地學習……
天吶,太可怕了,這是一個多么冷酷無情的現實!
而且,更要命的是,100多天過去了,我為什么現在才發現?如果說機器設備一出現次品就要停下來檢修的話,那么為什么我那么久持續地產生“次品”卻不自知?
更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我對“元認知能力”的掌握,我對反思復盤的運用能力,確實是太太太低下了……
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看來自己需要好好地對自己的學習來做一個復盤總結了。
二、對自己學習效果的復盤
自己經過思考,對比牛人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效果,總結如下:
(一)自己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
始終處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但是沒有抽離出來思考學習的目的和目標。感覺有用就學,有時間就學,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而學,要達成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就像在游樂場里游玩的兒童,玩了木馬玩碰碰車,玩了一天到了要寫作文的時候,卻沒有可以總結的收獲。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目前走到了哪里,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放棄。不只是在學習上,自己在工作中目標不明確,不具體,走到哪算哪的例子也信手拈來!
之前讀了計林對黃金三圈的解讀,里面談到了以終為始的觀點,但是自己卻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汗顏!所以我認真思考了自己學習的目的和目標,如下:
學習的目的:學會如何學習。具體一點,就是升級底層操作系統,并且(更重要的在后面),踐行學習的內容,來拿到第一手的認知,并且(最重要的),在實踐中錘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學習的目標: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即具體、可度量、可實現、相關性、有時限。所以,我給自己制訂的目標是:每周做三次“財富自由”專欄的思考與行動。比如:
說起來慚愧,現在才意識到專欄的最后都有“思考與行動”,這不就是一次對專欄內容的踐行嗎?自己竟然一直忽略掉了,很少,幾乎是從來沒有做過。所以,讀的多,做得少,全忘掉……從做思考與行動這個部分的課后題開始,讓自己真正拿到第一手認知(雖然這個踐行是很小的一個行動)。
(二)缺少自律能力讓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不自律讓我掉進三個大坑:
1、我已經懂了,所以不用動手做了;
2、明天再做也不晚,不著急;
3、這樣做太辛苦了,等更省力的辦法。
用這三個謊言欺騙自己,屢試不爽,最后的結果就是:我不得不……(省略無數情景),總之就是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
堅持很久的學習中斷了,自己干脆放棄;
約好的會議,自己總是遲到;
下決心跑步,卻總是不能堅持!
學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自律有多重要?我最近見了一些牛人,尤其是一些年收入上千萬的行業佼佼者,每個人的特質出奇地一致:自律!所以,我認為,自律是擁有1000萬的必要條件!為了1000萬,為了改善自己的自律,我決定從一件小事做起:戒煙!
這件事不容易,抽了15年,中間戒掉過,但是后來又重操舊業。身體偶爾感覺不適,心里擔心,都是來自于這個不良嗜好,如果能成功戒掉,身體健康不說,還是對加強自律能力的良好練習,所以,我給自己制訂了如下目標:
用1個月的時間,徹底戒掉。
三、總結
學習成長的道路,就像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曲徑通幽,沒上路之前,是無論如何看不到道路的全貌的。只有真正踏上成長學習之路,才真切地知道路程之艱難,過程之曲折,但是無論如何,已經在路上了,相信自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