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讀到這么清新脫俗的故事了,雖然我認為清新和脫俗也并不適合來解讀這部小說。當初《解憂》風靡的時候,一度認為只是暢銷書的一慣夸大而已,不受任何大潮影響的我,當然不會輕易上車。理性和邏輯腦主導我讀書的選擇,多數情況下我都會放棄閱讀小說。除非故事非常值得一讀,否則我,一是不可能會讀,二是永遠不可能讀完。能夠讀《解憂》也是一種機緣,也許是因為我現在的心靈正處于接納和敞開的階段,也許是因為我看到了一雙雙單純眼睛里前所未有的光芒。這才捧起書開始拜讀。
聽罷書名,認為一定是這個雜貨鋪里有著一些能夠給人解憂的貨物,比如**的一本筆記,能夠帶去你的憂愁;**的飯盒能夠讓你珍惜當前的生活……看后才覺得自己的腦洞遠遠不及作者的10分之1,如果故事那么容易被猜到,又怎能被眾人津津樂道呢?
起初讀時,確實有被故事情節吸引,當中有很多次我都情不自禁的和朋友探討情節發展,并且認真的推薦給身邊其他的朋友和我的愛人,隨著故事的深入,故事的主線開始清晰,那些作者筆下也就是曾經向浪矢爺爺咨詢過的人都存在著某種聯系,而這些聯系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呈現出來,只是隱約的有這種感覺。故事從三個不良青年盜竊逃跑開始分別講述了“奧運會擊劍選手靜子”“懷揣著音樂夢并且堅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克郎”“富二代離家出走的少年浩介”“想要靠自己努力賺錢發家的陪酒女晴美”的故事。當中還回播了浪矢爺爺和他兒子的小插曲,這也讓讀者更加明確浪矢雜貨鋪存在時間差的神奇,這一段會讓人更加明確,雜貨鋪不是虛構,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而這些曾經咨詢過爺爺的人,都是真實存在的,并且,爺爺通過某種形式獲取了他們未來的生活狀況,當爺爺安心準備離開之前,莫名收到的白紙,也確實是一個點晴之筆,就好像搭建了一條三個不良青年和爺爺之間橋梁,這座橋梁,爺爺看不清對岸,但他心中有路,三個小伙看得見對岸,但他們心中卻無路,正是這座橋梁,讓三個人重新找到了方向,爺爺告訴他們,盡管向前走,跟著看到的方向,找到內心的路。
?作者筆下的每個故事的主人公所面臨的棘手難題,也曾出現在我的身邊,這些難題曾經讓一些人走上了不法道路,讓有些人丟掉性命,讓有些人妻離子散,讓有些人精神異?!鈶n雜貨鋪,多么無私而又能解人之難的一個店鋪,然而在現實中,似乎我們也能夠通過某種形式來獲得一些幫助,他們也許并不被喚作“解憂之人”或者“解憂之鋪”,但他們的一句話,一個行為,可能就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故事當中的主人公也是我們生活的映射,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做的很個決定,都應當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吧!雖然有時這個決定下的時間期有些漫長,但至少,每個人都能夠為之前所做之事負起責任,不會感到后悔。
對于每個故事當中的主要人物和他們面臨的抉擇,我也有些自己的思考和觀點:
奧運會擊劍選手靜子
面對著奧運夢和絕癥愛人,應該如何抉擇,這確實是道難題。就好像如果是我,我應該怎么選擇,如果是浪矢爺爺,他又會怎么選擇?
如果是我,我會怎么選擇?這確實很難,放棄夢想和放棄愛人的痛苦值是等同的,幾乎沒有分別。故事當中的三個不良青年給出的答案很直白,但是靜子選擇的是跟隨內心,尊重愛人的選擇。選擇會有很多,但這也許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靜子還會這樣做出選擇嗎?故事里的靜子一定會說會的。
這世間紛繁雜亂,唯有心靈還有一片靜土,這片土地一直存在,只是有時光芒遮蔽,看不出本來的樣子而已。遵循內心,也許也是浪矢爺爺最想給出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什么此時顯的并沒有那么重要了,因為處在那個環境里,能夠聽從的除了內心之外,只有另外一個和這件煩惱有關的人的心聲了。
懷揣著音樂夢并且堅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克郎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可以說是偉大的,也可以說是夠傻的!有的人活著就是為了舒服,舒服有多少種不同的途徑可以到達呢?這無從說起,但是在旁人看來,為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放棄自己的生命確實是一種傻白甜的行為。但是如果他知道他救的這個人是未來能夠把他的歌曲喝成名的新星的弟弟時,他還會這么去做嗎?很可惜,他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了,可是誰又能肯定,如果他不死,他就不會火呢?同樣的旋律,換作誰都是一樣的火不是嗎?還是因為那個小女孩的天賦以及感恩的心所促成的呢?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克郎的疑惑和難題得到了解決,并且他一直都在跟隨內心,直到死,也一直沒有放棄音樂夢想。生命對于克郎來說可能就是一種音樂存在的形式,生命隨時都可以結束,但是音樂不能。
富二代離家出走的少年浩介
這四個故事的主要人物分別在不同的年代向浪矢爺爺詢問過寶貴的意見,但是收到的回復里只有浩介是浪矢爺爺的真跡,而這個真跡并沒有改變少年浩介的選擇,他依從內心,放棄了親情,走向了另外一條人生道路,在他本來以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并且和父母一點關系都沒有的時候,他得到了父母自殺的消息,才讓他明白了浪矢爺爺的忠告:只要全家同舟共濟,一起回到正路上來也完全有可能。而就是因為他單獨逃走,家庭這條船才迷失了方向。
如果說故事里的哪個主人公會有些許后悔當初的選擇,那最有可能的就是浩介。他的任性選擇,讓爸媽死于一種無名的悲慟之中!這種痛苦不只是債務,更是一種從心底涌現的內疚!爸媽精心計劃的出逃策略,被自己的任性打破,隨之而來的是計劃B——死亡計劃。也許這一切早就是父母安排好的呢?他們早就料想兒子會逃跑,所以才會有周密的B計劃,不然情急之下怎么會突出落海,制造意外的假象?但這些都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所有的選擇都是出自內心,一個孩子的內心能夠承受多少,叛逆期的少年能夠在未來的路上平穩行走已然不易,所以浩介才會安詳的和浪矢爺爺說出:謝謝,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想要靠自己努力賺錢發家的陪酒女晴美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和頑強的斗志。雖然她是按照打著浪矢爺爺牌子的三個不良少年的回信指示發家,但是如果不是自己足夠努力,那一封信也不過是一紙空頭承諾而已。但這段故事依然有著頗深的爭議,有著濃濃的投機味道。提前透露未來30多年的經濟走向,這換作是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吧!至少在那樣的風口浪尖上,不會讓自己混成偷盜模樣。
然而故事的一幕又把人帶入情境,難免會用一種新視角去觀察主人公:晴美一覺睡醒夢里出現了丸光園皆月院長,而夢鏡最能反映的就是內心,她之所以會在放松的狀態下夢到皆月,是因為在她的內心一直惦念著那個從小收養她長大的丸光園以及丸光園創始人皆月曉子小姐。他們兄妹倆收養了很多孤兒,做了很多善良的事,她能夠有今天除了浪矢爺爺的指點外,還有丸光園的培育,這種感恩之情久久不能平復,現在正是為丸光園雪中送炭的時候,她怎么能坐得住?
晴美是時代下的幸運者,她足夠幸運的從商,做了企業家,成了名人,做了善事。這個時代有多少個晴美,我們數都數不過來,但是有多少是真正懷著感恩的心想要去回報社會呢?雖然晴美頗受爭議,故事情節也確實有些落入俗套,但是,真正的含義卻絕對不是眼前所看到的淺表。被時代寵幸的人并不缺乏,缺乏的是那些明明知道被時代寵幸,卻沒有反思和回報的人。(這層含義是很現實的)
說說不良少年三人組
我們是社會的垃圾,是社會的底層,我們有什么能力能夠為別人排憂解難呢?——這大概是很多人對于幫助別人時內心深處的呼喚吧,因為潛臺詞是,我們自身都難保,怎能保全別人?
這確實是一個正常的心理反應,而且在三人組回復疑問的時候,也確實是和浪矢爺爺有所不同,他們完全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對方的問題,推薦給對方的一定是他們認為對的,在那種自身不保的情況下,能夠做出客觀的回答并不容易,但至少當前環境并沒有威脅到生命安全,否則,才真是自命不保。當發現對方沒有按照自己的建議去做的時候,他們三個人是失望甚至是憤怒的,這和浪矢爺爺的自責有所不同,孩子們的內心是單純的,更多的是直接甩出答案而不是觀察對方微妙的心理變化,但是多數人總會選擇跟隨內心,所以即便對方說出了更客觀的建議,有時也并不起作用。
所以最后看到晴美的回信時,他們三個心中已經有了通往未來的路,而看到浪矢爺爺的回信,他們更加堅定了。
浪矢爺爺和曉子奶奶
這又是一個多么凄婉的愛情故事。然而這個故事被說出來時,是那么的輕描淡寫,甚至不值一提。但是在浪矢爺爺心里,這個故事塵封了多久,又有多少煩惱和憂愁不能訴說給別人傾聽。曉子奶奶把自己的愛投入到了丸光園里的孤兒身上,傾盡全部,包括自己的生命。也許她并不知道,在遠處有個小老頭兒,在默默的做著同樣一件事情,他在為很多迷途的人們指明方向,他把自己的愛和信任揮灑在這里,直到生命的盡頭,甚至還延續了30多年。然而,真正牽引著浪矢爺爺和曉子奶奶的也許并不是他們短暫的愛情,而是付出和等待。他們的付出都是無私的,對對方如此,對所有心靈孤獨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的等待,并不是無畏的,他們也許還在內心有一絲期許,但是更多的等待卻是希望那個孤獨的靈魂有一天能夠長成參天大樹,能夠獨自生存。
浪矢爺爺的胸懷寬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達到的境界,對待那些迷茫的人,對待一張沒有任何問題的“白紙”,他都秉持著一種精神: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還有,人的心聲是不能無視的。浪矢爺爺帶著一絲安慰和遺憾離開人世,安慰是收到一些人的回復,而這些人多數都有了不錯的人生,他們跟隨內心,找到自我。遺憾是什么?也許是沒有能夠收到曉子小姐的回信?也許是不能夠為更多的人排憂解難?
誰的人生又能沒有遺憾呢?可嘆的是,浪矢爺爺一直都跟隨內心,最終,所有的迷題都得到了解答。
總結:《解憂雜貨鋪》的精妙只是一種表現手法,帶給人內心深處的感動才是故事的主要旋律。這種感動不是描述出來的,也不是表現出來的,是浸透在故事的每個人物當中的。故事主線是從“丸光園”和“浪矢雜貨鋪”分別引出的,但是最終,匯集在了一起,并且在未來也必將重合。這不是一部愛情小說,但是卻嘗到了愛的至高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