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心理學用途的認知,通常:一是看病、二是算命。
第一,看病,是指的傳統心理治療。這個領域也細分成兩種情況:
① 精神疾病 ,也稱嚴重心理障礙疾病。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這種情況是普通心理咨詢解決不了的,因為必須配合藥物治療或者其它外力,主治者也必須有醫師資格。
② 心理咨詢,通常是人們遇到了“情感、事業、人際、青少年厭學”等問題時,為來訪者提供的心理援助。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心理方面的“感冒發燒”,可以由心理咨詢師完成。其目的是尋求擺脫困境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以便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第二,算命。因為人們感覺學習了心理學能看透人心,預測未來,或者判斷過去,包括看婚姻八字、前世今生等等。心理學的確有一些功能,可以從一個人慣有的模式,預測可能的行為發生,從而可以改變或者干涉其行動來符合期望。但實際上,心理學不是算命,而是科學系統的學科。
那么,心理學到底有什么功能呢?有三個功能:
① 幫助心理病患恢復身心健康;
② 協助人們幸福快樂生活;
③ 發現激發內在動力及潛力;
目前社會發展,后兩者的功能才是心理最重要的功能和對于人類的貢獻。
什么人在學習心理學?人們通常認為:一是自己有病,二是以此為生。
一是因為許多人學習心理學,或者對心理學感興趣,是因為自己的痛苦希望解決。在治療或者學習的過程中,開始了解和熱愛心理學。也有許多因為自己從心理學中受益,分享給其它人。又加上許多培訓和學習形式有些奇怪,比如舞蹈啊、大聲喊啊、不吃飯啊、亂蹦亂跳啊,痛哭啊等等,所以,大家不太理解時,就會感覺這些人花錢找罪,真是病得不輕。
第二種群體呢,是認為人們生活溫飽解決以后,心理健康和幸福是會有巨大市場需要的,身心靈領域相關行業非常有前景,大家也都有使命和助人情節,就需要專業學習心理學和心理咨詢。也就是以此為生,是職業和事業需要。
所以,現實中,人們對心理學既好奇,感覺很神秘,但同時,如果人們聽說誰是學心理學的,就會對你投來異樣的眼神。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為什么有的人學習心理學越多,生活狀態越糟糕?原來想用心理學搔癢,為何越搔越癢?
其實學習心理學的主要作用,首先是了解和清晰自己,并療愈自己的,其次才是幫助他人。如果你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放在反省自己,修正和改變自己上,而急著幫助或者改變他人,就會出現,越搔越癢。
還有,因為不學心理學,真正糊涂一些還好,就怕一知半解時,手里拿個錘子,感覺處處是釘子。見人就說:“是你童年創傷導致你的不安全……”“你現在的防御機制是在抗拒,把事情合理化……”因為你感覺看到對方的盲點和痛苦,讓對方直面血淋淋的現實,是自己功力所在,是在拯救對方,還經常恨其不幸,怒其不爭。
學習心理學如果不為改變自己,而是多了評判他人的自我優越感,認為自己多了指點他人生命的權利,就是心理學學習最大的失敗。人最怕知道的越多,對其它人期望越高,對其它人指責越多。就會越搔越癢。
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我說的話沒有什么價值,只是參考,因為情境不同。假如對你有幫助,那也是得益于你的學習力和悟性,我起的作用并不大。”
“你能理解我說的,不是因為我說的多么好,而只是你在驗證你早已經存在的智慧。”
最后,有個小小的提醒,任何學習過程中,你都不要直接蠻干地分享你所學。如果你感覺課程或者一個觀點有價值,你不要先急著轉述原話,這樣只能增加對方的挑戰欲望,因為講道理只能帶來辯論。你要想,我要如何做,讓對方有感覺到我學習的價值。永遠記得,我們都知道的足夠多,行動轉化的太少。
希望你的心理學學習,撓癢都撓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