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書評:昨日重現,今日如何?

在納粹統治期間,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家人全部死在了毒氣室里,只有他和妹妹逃過一劫。在集中營里,弗蘭克爾經歷了煉獄的痛苦折磨。當他對生命產生絕望時,領悟出自己的生命意義。

  在痛苦之中,或者說在生死之間領悟到一種超越生命的信念,這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在《出埃及記》中,納粹為了提高殺死猶太人的速度,從毒氣卡車又發明了毒氣室,一間毒氣室可以殺死上千人。焚燒爐從來沒有停止工作,每天幾萬具尸體在爐子里化為灰燼,蓋世太保以此來掩蓋自己的滔天罪行。猶太人的生命就如同卑微的螻蟻,被納粹無情的鐵騎所踐踏。侮辱、毆打、驅逐,猶太人不僅要忍受身體上的苦難,更要去經受精神世界的鞭笞。

  弗蘭克爾的例子屬于小概率事件,其實人性比我們想象的要脆弱。同樣身為猶太人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成長在經濟富裕的家庭。那時的世界很太平,雖然學校的教育讓茨威格倍感枯燥,但是至少在維也納這片藝術沃土上,他可以毫無顧忌的去追求自己心愛的藝術:文學和音樂。四年的大學時光,他用三年來進行創作,并且詩歌《銀弦集》被出版,這也讓他備受關注。本來只是一顆藝術小苗,在不久的將來要成為一顆文學的新星,在維也納的上空冉冉升起,耀眼于世間。

  美好的事物從來都是用來回憶的。太平年代稍縱即逝,而后茨威格經歷了一戰和二戰,如果說一戰對他只是一次靈魂的試探,那么二戰則用鋼鐵拳頭將他的靈魂擊得粉碎。所有這些經歷,我們可以在他的著作《昨日的世界》中看到。眼看著歐洲將要沉淪在納粹的魔掌之中,茨威格內心極度的悲觀。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在巴西的公寓中服用巴比妥自盡。他在遺書中寫到:在我自覺自愿、完全清醒地與人生訣別之前,還有最后一項任務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謝這個奇妙的國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給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場所。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與日俱增。與我操同一種語言的世界,對我來說,業已沉淪,我的精神故鄉歐羅巴亦已自我毀滅,從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個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開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卻因常年無家可歸、浪跡天涯而消耗殆盡。所以,我認為還不如及時不失尊嚴地結束我的生命為好。對我來說,腦力勞動是最純粹的快樂,個人自由是這個世界最崇高的財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們經過這漫漫長夜還能看到旭日東升!而我,這個過于性急的人要先他們而去了!

  《昨日的世界》并不是標準的個人傳記作品,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這不僅是他自己的回憶,更是將當時的社會事件、人民的苦難命運通過文字呈現下來,記錄下歐洲一代人的回憶。在書中,茨威格流露出對戰爭的憎恨與和平的向往,對被驅逐之后流亡海外的掙扎與困頓。

  1、茨威格與維也納的故事

  茨威格的父親將織布的小作坊經營成了規模很大的企業,這也讓茨威格成為了當時的富二代。在衣食無憂的家庭中成長,茨威格更加專注于藝術方面的追求。在維也納這座藝術圣地,見證了世界上太多的藝術家:貝多芬、海頓、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魯賓斯坦等等。這座城市的重心并不在商業、軍事或者政治上,藝術成為了所有人的生命。在這片肥沃的藝術土壤之中,茨威格就是一粒有著靈性的種子,等待著破土而出的時分。

  對于維也納這樣的藝術之都,在全世界都很難找到與之媲美的城市。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中,必然存在著很多的藝術成分,不管是音樂、書籍、繪畫、建筑等。當藝術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這座城市的居民,勢必會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滋生追求藝術的欲望。

  雖然我并沒有完全走過大江南北,見識也實屬短淺。但是當走過幾十個大城市之后,我發現這些城市真可謂“千人一面”。更高的樓、更耀眼的燈光、更寬的道路、更曲折的立交橋和不斷擴張的城市領土,這些元素原本只是在國內的一線城市,現在就如同瘟疫一樣在全國范圍內傳染并蔓延開來。當我正在城市的高處,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塔吊矗立在遠處,城市的發展速度真的太快了,但是這種速度只是用高樓的建造速度和數量來進行衡量的。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混凝土所堆砌的只是城市的外貌,而城市的靈魂需要有長期的文化積淀,這種積淀是需要城市中所有人的努力,在幾代人的時間長河中滋養出城市的文化屬性。

  有些時候放慢經濟的腳步,照看一下靈魂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對當時的教育體制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他厭倦當時的中學生活,以至于在多年以后母校請他回來,他斷然拒絕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對當時的學校生活沒有一絲的美好回憶。

  五年的小學和八年的中學,整整13年。茨威格每天要坐在教室里六個小時左右,課外的時間完全被作業占據。而且,除了學校的常規教育之外,還需要去學習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不要說娛樂的時候,就連平時的體育課也非常少,并且體育課就是在一個房間里練習走步和踏步,灰塵飛起一米多高。如果說唯一能讓茨威格感受欣慰的,那就是在他的班級里洋溢著藝術的氛圍,有人喜歡戲劇,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繪畫,而更多的人喜歡文學。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茨威格內心的文學種子正在僵固的教育體制下悄然萌芽。

  茨威格所描述的是1900年之前奧地利的教育現狀,可是我仿佛回到了現代的社會中。周末的時候,我看到教育機構的門口簇擁著很多家長,他們在等待著孩子走出來,等待著有一天孩子能出類拔萃;當和侄女聊天的時候,我知道了剛上五年級的孩子,晚上要學習到十點。

  茨威格也算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出生地是在維也納,濃厚的藝術氣氛彌補了枯燥的學校生活。文學上的早熟,還有求知欲的驅使下,讓文學的血液在茨威格的身體中流淌著,從此流淌了一生,從未停歇。正如他在《昨日的世界》中寫道:

  一個人的肌肉缺乏殷煉,以后還是可以補償的,而智力的飛躍,即心靈中那種內在理解力則不同,它只能在形成時的決定性的那幾年里進行鍛煉,只有早早學會把自己的心靈大大敞開的人,以后才能夠把整個世界包容在自己心中。

  以前在書本中學到過這樣一句話:內因決定外因,那時我將這六個字奉為真理。時至今天,我意識到這句話夸大了內因,忽視了外因。茨威格對于文學的熱愛是內因,但是維也納這座藝術之都則是外因。假如茨威格沒有出生在維也納,在教育體制卻沒有改變的前提下,茨威格會成為今天的茨威格嗎?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對于俗人而言,誰都無法擺脫大環境的影響而獨善其身,茨威格也不例外。

 2.豪華的社交圈

  在《昨日的世界》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茨威格的社交故事,用四個字來形容:驚為天人。在那個時代,茨威格基本和歐洲各界的名流都有所交往。

  在茨威格的一生中,有三個朋友至關重要:弗洛伊德、羅曼羅蘭和維爾哈倫。

  茨威格讀了《約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卷后,就很想和羅曼羅蘭認識。從初次拜訪羅曼羅蘭,再到一戰期間的書信往來,他們之間的通信長達25年之久,直到二戰將一切的聯系切斷。不管戰爭如何殘酷,茨威格和羅曼羅蘭一直致力于歐洲的和平,從未動搖立場。茨威格自己也承認在人生的道路上,羅曼羅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

  當茨威格流亡倫敦時,遇到了80多歲的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的公寓中,茨威格陪伴著好友度過了生命中最后的時光。他們在一起探討心理學的知識,也正是這個階段,茨威格對于心理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也在無形之中將茨威格造就成心理描寫大師。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瑪麗斯圖亞特》、《富歇傳》等,茨威格將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到極致,讓我沉浸在文字中無法自拔。比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有一段女人對暗戀的男人的愛情表白:

  我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抖;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里裝了懷表,你對它緊繃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為你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茨威格還是一個手稿收藏家。在收藏的過程中,他結識了很多名人的家人。比如歌德的外孫女邀請他參觀歌德的遺物、尼采的妹妹向他講述尼采的故事、與俄國作家赫爾岑的女兒促膝而談,還聽著福樓拜和狄更斯的后代講述他們的歷史等。

  在收藏手稿方面,茨威格儼然成為的權威專家。貝多芬、海頓、莫扎特、勃拉姆斯、巴爾扎克、舒伯特、肖邦、歌德、高爾基等很多名人的手稿,都被茨威格收入囊中。

  放在今天,茨威格所結識的每一個人都是世界上知名的藝術家。即使在一戰和二戰期間,茨威格依然和他們有著很密切的聯系。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放在茨威格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任何的時代和社會中,你站在不同的高度,就會發現和自己處在同一高度的人群,而自己也屬于其中的一份子。茨威格所站的高度并不是他的家庭給予的,完全是依靠他在文學上的才華和優良的人格品質,在幾十年的磨練之中才得以在歐洲的文學界占據一席之位。

  如果一個人想要變得更優秀,就要去結識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3、作家與現實的斗爭

  在當時的歐洲,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除非大家握手言和,坐在一起喝喝咖啡,聊一聊藝術,這時候文學才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墒?,在戰爭和權力面前,茨威格的文學成為了附屬品。

  一戰爆發之后,茨威格發表了一篇文章,呼吁歐洲的藝術人士重新構建歐洲文化。沒想到此舉讓茨威格招來眾多非議,只有羅曼羅蘭來信表示對他的支持。后來羅曼羅蘭邀請所有的藝術界名人齊聚瑞士,共同商討并且發表一份呼吁和平的聯合聲明,可是回應者寥寥無幾,這讓羅曼羅蘭和茨威格陷入了孤立狀態。那種孤立,甚至還帶有一絲無奈和絕望。

  在《昨日的世界》中,茨威格講述了一位意大利醫生的妻子央求茨威格搭救獄中的丈夫,而當茨威格向意大利的好友打聽這位醫生的詳細情況時,所有人噤若寒蟬,也無能為力。這時茨威格考慮再三,給墨索里尼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是僅有的一次,茨威格利用自己的文學聲譽在現實中挽救了一個陌生人的性命,其實這里的巧合就在于墨索里尼是茨威格的熱心讀者。

  除此之外,他和他的作品無法去救助自己的同胞猶太人。當希特勒在報上公布了44位德語作家的禁書名單時,茨威格也在其中。茨威格在家中的寓所受到了強制的搜查,他的書籍全部從書店的櫥窗中撤了下來,這讓他下定決心到國外生活。

  其實他的遭遇并不孤單。他的好友羅曼羅蘭在蘇聯參加紅軍之后,抗議自己的祖國侵略烏克蘭,這讓法國當局大為惱火,將《約翰克里斯多夫》從全部的書店下架并焚燒。

  在漫長的歷史中,文學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對于世界上知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可以綿延數百年影響幾代人??墒菑默F實的角度來考量,作家也只是一介文人,在政治面前根本沒有容身之地,甚至只會變成一粒棋子。文學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靈魂,但是卻無法撼動現實這棵大樹。

  魯迅先生意識到中國老百姓的冷漠與麻木,棄醫從文,通過自己的文字來拯救中國人的靈魂。即使他看到了歷史的每一頁都寫滿了“吃人”二字,卻也無法改變吃人的現狀。

  現實從來都是簡單粗暴的,而茨威格正好趕上了希特勒的統治時期,注定了現實將流淌著猶太血液的茨威格趕到了世界的角落,最終銷聲匿跡,被昨日的世界所遺忘,被今日的世界所銘記。

  4、何以為家

  黎巴嫩拍攝的電影《何以為家》向我們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在法庭上控告自己的父母,因為他認為父母并沒有給予他童年所必須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自己的出生也只不過是父母在欲望沖動之中的產物而已。扎因的家庭很貧困,兄弟姐妹將近10個人要擠在一張床睡覺。本來這個家庭已經很窮了,再加上這么多的孩子,父母根本沒有錢去養活自己的孩子。扎因沒有身份證,無法上學接受教育。這樣的家庭對扎因來說,簡直就是噩夢,但是他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

  對于扎因來說,這個家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對于茨威格來說,這個祖國都將他拋棄了。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回憶起自己在倫敦的流亡生活。那時的他沒有了護照,茨威格作為猶太人是被納粹驅逐的目標。當他茫然走在倫敦的街頭上,眼前的身影就如同陰云密布在他的心頭,其實不止他一個人,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驅逐。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即使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去世,也無法去守靈。茨威格心中那個家,被戰爭無情的切割,最終零碎的散落一地。他的親戚朋友要不被殺害,要不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而他只好遠離故土,踏上陌生的國度。即使新的國度一切美好,也無法給茨威格一個家。

  家是幾十年沉積的感情,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棟房子。作為和平主義者,茨威格想象中的歐洲與現實的差距太大。當歐洲被陰霾所遮掩,蓋世太保的坦克在歐洲的土地上橫沖直撞時,茨威格的內心甚為絕望。

  自己的家已經回不去了,親人已然遠去,唯有留在記憶之中。心中對于歐洲的憧憬,伴隨著戰爭的颶風侵襲,最后連海市蜃樓都被吹得無影無蹤。

  有國有家,但是被驅逐,不被承認。人存在這個世界上,總要有歸屬感的。

  茨威格的后半生,注定是流亡的時光。家,早已經沒了,剩下的只不過是一具軀殼留存在世間。當他永遠躺在自己的公寓中時,有人說他是個怯懦的人,可是又有誰能夠完全理解他的人生際遇呢?正如《殺死一只知更鳥》中寫到:當你想要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就應該穿上他的鞋走一走。

昨日的世界,那并不只是茨威格一人的世界,而是所有歐洲人難以忘懷的世界。雖然昨日的世界已經逝去,但是那個世界所保存下來的果實,值得每一個人去珍惜,那里面不僅有文學的精神財富,更有對于世界和平的向往。今時今日,當我們回首茨威格那個年代時,不禁為一代人的命運所惋惜,更為猶太人所遭受的苦難而痛心。茨威格將這一切訴諸筆端,創作出《昨日的世界》送給后來人。

當我們的心緒在昨日的世界與茨威格共鳴之際,請不要忘記:這個世界是所有人的世界,人類的命運并不維系于某一個強權國家,而是需要所有的人類共同去建設這個藍色星球。人類的命運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