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我們還年輕,都渴望一成不變的友誼,想用力抓緊每一個出現在特殊記憶里的人。
當時光荏苒,我們奮力追逐,總會有諸多往事隨風飄散,間隙中我們竟抓住了最寶貴的深情。
驀然發現,原來我們的愛情剛剛好,原來我們的世界剛剛好。相視一笑,竟化成最美妙的風景。
(一)
大牛是我大學的常駐同桌兼好閨蜜,她的名字也是有淵源的。
既不是因為她的外表壯如牛,加之,她也不姓牛。
其實很簡單,純粹是方言的問題。就像著名的“Hu”建一樣,也有號稱“liu lai”的牛奶一說。
顧名思義,“劉”也變成了“牛”,況且又因為她女漢子的氣質,故此名號實至名歸。
有一種女生,第一眼看上去很高冷,仿佛很難接近,這是一種被叫做“女神”的生物。
但經過我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大牛童鞋披著一副“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姿態,骨子里卻是十足的逗比范兒。
日常的反射弧還挺長,再加上迷離的小眼神,整個一大寫的“懵”。
還有一種人,真人永遠比皂片好看,沒錯,大牛也是這種人。一般見過她本人的小伙伴,她會對著她的照片發出“嘖嘖嘖”的嫌棄聲,隨之而來的就是她那“銀鈴般”的“哈哈哈”。說實話,我現在都有在自動腦補這個畫面。
(二)
我大牛也是個有故事的女同學,林先森是她的初戀,也是現任男票。
到目前為止,他們一起經歷了五年的時光,其中,四年異國。
不得不感嘆,他們的愛情經得起時間,也經得住距離。
大多數的愛情都是始于懵懂,陷于激情,忠于真心。兩顆心的陪伴是最長情的,而他們也格外珍惜所有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時光。
每一個異地戀的人都害怕孤獨,害怕彼此的錯過,往往短暫的溝通和交流才顯得尤為重要。
剛開始認識大牛的時候,那時候貼吧也特別流行。鑒于我經常喜歡“串個門兒”,所以也成了她們寢室的常客。
經常看到大牛在異地戀吧記錄點點滴滴,貌似還遇到了周遭的小伙伴。
她們在互相分享著各自的感受和心路歷程,當時還覺得略微搞笑,后來慢慢覺得這也是一種淺淺的浪漫。
(三)
遇見最簡單的幸運,我們才最幸運。我喜歡你的時候,你也喜歡我。 ? ? 那我們就,在一起吧。
大牛和林先森是高中同學,一個是純正的重慶美女,一個則是聽得懂重慶話但是不會說重慶話的大帥哥,所以交流也完全無障礙。
在還未確定情深的時候,總是要經歷一定的陪跑期。
彼此都懷揣著懵懂的小心思,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玩耍,可誰都沒捅破這張窗戶紙。
慢慢地,他們也更加了解對方,是時候邁出勇敢的一步了。
那天,兩個人面對面坐在嘈雜的肯德基,大牛收到林先森的一條短信:我喜歡你。
大牛咯咯地笑了,回了一句:我也是。
兩只手不自覺地牽在了一起。
沒有感天動地,也沒有轟轟烈烈,但他們卻享有最水到渠成的愛戀。
(三)
跨越十二個小時的時差,你的白天是我的夜晚,朝相對的方向望去,我們在同一片星空下,我的想念你聽到了嘛?
大牛童鞋的日常必不可少的就是電話粥,電話這頭兒那抑揚頓挫的重慶話,聊聊天兒,嘮嘮家常,互相再嫌棄一通,再依依不舍地掛斷,想必這才是最真實的狀態。
如果一個男生在繁忙的課業任務中,抽出時間幫你查找資料;在他困倦的時候,不厭其煩地陪你聊天;在每個空閑的日子,都想要待在你的身邊;在每個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默默地做著保護你的一切。
即使,他不足夠浪漫。他所做的一切卻足夠浪漫。
在每個長假,林先森都會從大洋彼岸穿越而來,陪著大牛上課、吃飯、游玩,真切地感受著他們單純的小幸福。
去年暑假,大牛提早備好了機票,以及諸多事宜,踏上了去米國的道路。
單槍匹馬,抵達她所憧憬的國度,去見屬于她的王。
(四)
雖然他們也有小矛盾,畢竟距離在充當調和者的時候,也是個troublemaker.
可他們正是在不斷地磨合中,逐漸成長,才擁有不完美但美妙的愛情。
澳大利亞女作家Judith Wright曾在她的詩中寫道:
Our love is so natural, I cannot but fear. I would reach out and touch you. Why are you not here?
這應該就是愛最本真卻又迷人的狀態,我們的愛如此自然純粹,可唯獨你不在我身邊,所以我們才更加企盼。
我們都想做個放風箏的孩子,手中緊緊攥住你所有的囑咐和寄托,眼里望著那個飄向廣闊無垠的遠方的你。
當我收回了線,你依舊在我身邊。
雖未曾特意幻想過未來的種種,不是不懂得未雨綢繆,也不是不會高瞻遠矚,而我們也一直信奉著一個真理:
慢慢走,剛剛好。
一路走來,雖不一帆風順,卻彼此感恩,彼此珍重,不愿放開那牽起的手。
世界那么大,我們剛好遇見。
感謝冥冥之中的緣分,我們的愛情剛剛好,不是一場來得太快的龍卷風,也不是一份遲到的禮物,我愛的是細水長流,相濡以沫,我們的世界才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