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趙涵(以下尊稱涵姐)的人生經歷,真是一部讓人忍不住充滿同情的辛酸史:
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經常同時出差,她只能在左鄰右舍間四處借住,近乎寄人籬下的生活造就了她敏感的性格;
父母出于愧疚和補償的心理,在不出差的日子里經常帶她吃高熱量的西餐,導致涵姐從小美女變成了大胖子,還因此在學校備受欺凌;
高考原本成績不錯,卻因為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不服從調劑”而無法在國內上大學;申請國外學校時,雅思考試發揮很好,卻因為官方工作失誤,7.5分的成績被打成了4.5,復議過程幾經坎坷不說,還耽誤了去大學的報道時間,差點因此被延期一個學年。
學習和生活中各種不順不說,涵姐的身體還患上了多種疾病,嚴重時連續半個月無法下床,病情復雜到需要由最權威的醫生和院長聯合會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遭受生活各種蹂躪的女子,卻在海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本科及碩士學位。畢業后進入鳳凰衛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記者。辭職經營自媒體賬號后,擁有了600多萬抖音粉絲。
很多人都向涵姐詢問走出苦難的方法和自我成就的秘訣,于是有了這本《涵解:無畏真實》的問世。這本書不僅是涵姐前半生成長與蛻變的見證,更是她在苦難中體悟到的人生智慧總結。
接下來,我們就跟隨涵姐的成長軌跡,一起見證生命的智慧與無限潛力吧。
01 校園霸凌屢見不鮮,惡之花從來不是成年人的專屬
25歲的攝影師鹿道森在生日當天自殺,他在遺書中寫到,小時候因為性格安靜乖巧,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樣活潑吵鬧,就被同學們認為是娘炮,遭受排擠和語言暴力,甚至被逼下跪。校園霸凌讓鹿道森產生了極端自卑與消極的性格,為他日后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而我們的主人公涵姐在初中讀寄宿學校時,同樣遭受了校園霸凌的傷害。
原本肥胖的身材就經常被人嘲笑,在初一班長競選中的勝出更是得罪了另一個家庭顯赫的班長候選人。那時的涵姐第一次認識到了世界的真實與無奈:社會在校園中的影射,不僅會讓孩子們失去天真,更是會讓所謂的人民教師失去道德底線。
為了巴結討好另一位家庭顯赫的同學,涵姐受到了周圍人的集體排擠。她的學習、生活用品常常不翼而飛;試卷總是被人扔到廁所;餐盤里時常發現水果皮、被吃剩的骨頭;被子里經常出現縫衣針等尖銳物品;甚至夜里睡到一半也會被人往嘴里灌水。
班主任很清楚涵姐的這些遭遇,卻選擇了視而不見,還經常在課堂上找各種理由對涵姐進行點名批評,告知她“你這科一輩子都沒有希望了”。那時候,涵姐所有學好這門學科的信念都崩塌了,對那位老師所教授的科目僅剩的熱情和信心,也在不被認可中被消磨光了。
起初的涵姐性格軟弱,在被欺負時總是選擇忍讓,可忍耐總是有限度的。當某天涵姐看到自己的洗漱用品和衣物又不翼而飛后,她明白如果再不反抗,今后等待她的將會是無休止的欺負。
于是涵姐走進常欺負她的那幾個人的寢室,把她們的洗漱用品扔進了垃圾桶,用剪刀剪破了她們的內衣褲……再后來,迎接涵姐的,是風平浪靜、歲月靜好的初三生活。
俗話說:“笑臉給多了,慣出來的都是病”。有時候正確地表達憤怒,世界才會更公平地待你。
涵姐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退無可退的時候,就什么都別想,繼續往前走,別回頭,每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有一堵厚厚的‘否定’之墻,而墻后就是另一片天地”。
02看病需要認知,苦痛也是一種成長
涵姐患有先天性的牙瘤(多生牙,需要不斷拔牙),從10歲開始就輾轉于各個牙科診所之間。在第一次牙齒矯正失敗后還引發了嚙合紊亂綜合征,每年都會因為做植入牙骨粉的手術而在診所里度過好幾個月。
初中期間,在經過球場時涵姐還被足球擊中了太陽穴,造成中度腦震蕩,連續昏迷好幾天,甚至留下了后遺癥。然而更慘的還在后面。
2012年,涵姐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一場小型車禍,兩車碰在一起,當時雖然有些頭暈但人看上去并無大礙。本以為回去睡一覺就能好,結果第二天卻起不了床,還頭暈嘔吐不止。
經過檢查才知道,涵姐患上了外傷導致的寰樞椎半脫位,這個病的頻繁復發讓她幾乎成了廢人。發作時,她不能做任何與低頭相關的動作,比如切菜、撿東西,還必須站著辦公,讓桌上的東西和自己的視線平行。
寰樞椎的問題還會影響神經,每當刮風或溫度變化時涵姐就會偏頭痛、神經痛,她必須減少攝入會引起偏頭疼的食物,比如巧克力、芝士、柑橘、葡萄、紅酒、腌制食品等。很多人開玩笑地對她說:“這么多美食都不能吃,你的人生還有什么樂趣?”
其實對涵姐來說,車禍后需要恢復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上的康復與調整。嚴重時無法起床的狀態對自尊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不能低頭也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拿涵姐的話來說:“突然間,習慣了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了,可以做的事情也變得不一樣了。以前那些出個門、低頭系鞋帶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放到現在都是那樣的奢侈。”
多次治療的經歷讓涵姐領悟到,看病也是需要認知的,千萬別鉆牛角尖,別總拿當初健康的自己來對比。病人需要對痊愈的期待降低一些,否則就會有“我怎么總是好不了”的委屈,長期發展下去,還會轉化成對他人的怨恨。
其實,只要身體在治療的基礎上向著正向發展,就算是好事了。于涵姐而言,病痛更像是一種自我思考的方式,引導她提升自己的認知。因為涵姐一直堅信,挫折、苦痛可以讓人成長。
03職場生存不易,有些規則越早知道越好 ?
?
在鳳凰衛視當記者時,涵姐經常需要到世界各地出差。由于文化差異,某次在感覺自己的女性身份受到不公平對待時,涵姐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對方工作人員發生了摩擦。
當晚涵姐給主管發了一封檢討和道歉的郵件,對方只回復了簡短的一段話:“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運氣當作才華,也不要把脾氣當作本事”。
的確,一身才華的人并不少見,比我們脾氣溫和、性格圓滑的人才也并不難找。想要在職場中長久生存,有些職場人的思維模式我們必須清楚。涵姐對此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領導在乎的是結果而非過程,他們關注的是指標完成了多少、客戶轉化率有多高,但是對你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通宵其實并不在乎;
第二,公司不養閑人,更不會用企業的利益給個人交學費,等著你成長。想要在職場站穩腳跟,就必須對公司有價值,能夠為公司解決某方面的問題;
第三,職場中,就算有人給你“穿小鞋”,在不觸及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基本也要隱忍不發,因為一項工作通常需要很多部門的配合,不能把自己的后路都作死了;
第四,如果你想取得進步,就必須有利他心,并且多關注公司的整體利益;
第五,在職場里,就算你是受委屈的一方,也要學會自我消化與成長。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也是本分;
第六,話要軟著說,事要硬著做。
所謂“話要軟著說”,是指我們說話辦事都要懂得分寸,凡事看個眉眼高低。受到前輩的點撥,哪怕是批評性的意見,也要虛心接受,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事要硬著做”,意思是我們自身的專業能力要硬,努力讓自己在公司的專業領域中做到“沒你不行,不可取代”,因為業務能力永遠是你在職場中最硬的底氣。
如果不能讓自己避免在職場中掙扎求生,那就努力弄清楚職場的“潛規則”,增加生存與發展的概率。職場不是任性的地方,不遵守規則,就很容易被踢出局。
04心中若有光芒,就不會被陽光拋棄
涵姐的人生經歷充滿坎坷,如果把每一段拆開來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療愈和恢復。可是集多重苦難于一身的涵姐,不僅沒有在任何一關被擊垮,反而被每一個挫折磨礪得更加成熟與睿智。
在閱讀這本濃縮了涵姐各階段人生苦難與智慧的《涵解:無畏真實》時,我不禁佩服她積極的心態和超強的感悟能力。書中細膩的內心描寫總能讓讀者有強烈的共鳴感,涵姐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也對遇到生活、職場、健康問題的人們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許多之前困擾已久的問題,在書中被涵姐幾句話就點撥得醍醐灌頂。
我把一些對自己觸動很大的話摘錄下來,和大家共勉:
“人生曼妙,在他人肯定之外,更應有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要學會自我肯定而不是期待別人的肯定;學會與過去和解,別讓過去的自己羈絆今天的自己,也別讓未來的自己討厭現在的自己。
當你強大了,身邊那些曾對你橫眉冷對的人自然會變得和顏悅色。沒有人會探究你長大的過程,只有你知道自己在慢慢改變。
我們要多讀一些關于生命、關于哲學的書,因為它們會像一座帶在身上的避難所。當你遇到突如其來的變故時,它會護你周全;它也會讓你在經歷創傷后,重新鼓起勇氣面對生活。?
你不能強求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意圖行事,但你可以選擇讓自己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
與喜歡的人共事,那不叫本事;但能理智對待自己看不慣的人并與他共事,這才是本事。
成年人最智慧的活法是三分溫暖,兩分淡薄,四分漫不經心,最后一分,留給隨心所欲。?
讀過的書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也會帶給我們很多不同的思考,我們可以始終保持清醒的狀態,修補和精進自己。”
愿每位的人生都是一片坦途,更愿我們都能擁有陽光的心態、頑強的毅力和從困難中成長的堅定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