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一周每天的分工是按基督教《圣經》的說法確定的。《圣經》的《舊約全書》的開頭兩頁告訴我們,在最初的六天中,上帝創造了天、地、光、水、生命、人類等。在第七天,上帝停止了他創造的工作,安息了,于是上帝賜福給第七日,稱為圣日。上帝讓猶太人在那天也停止工作,六天里你們必須勞動,做全部的事,但第七天是上帝——主的安息日,這天你們不可做任何與敬拜無關的事。這第七天的安息日是Saturday(星期六)。所以七天組成一周,星期六是最后一天,星期天則是第一天
在《新約全書》中,當耶穌出現時,他發現在猶太人中已形成了很多有關人們在安息日那天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事的極其嚴格的戒律。他違反了這些戒律。例如,就在這一天,他幫助人們醫治疾病,結果觸怒了猶太人,他們密謀殺害了他。三天后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并被埋葬了。根據《新約全書》這一周的第一天(星期天),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前,看見石頭已被移開,她們走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他不在這里,已經復活了。
根據圣經的說法,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升天的。但不代表基督徒要在今天守安息,真正的安息日是星期六。
星期日的英文是Sunday,sun是太陽,太陽為太陽系第一位。
“星期”來源
西方國家七日一制的稱呼多帶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日”,七天稱“一個禮拜”,中國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成立“學部”,袁嘉谷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后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么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范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谷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周制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