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叛逆與夢想總有歸宿,
愛與被愛,都很幸福。
備受矚目的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落下帷幕,2018年的奧斯卡,從提名到頒獎,沒有烏龍,也沒有爆冷。有網友放出豪言,如果《尋夢環游記》不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就直播吃100個墨西哥雞肉卷。
最后,《尋夢環游記》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和最佳原創歌曲獎。這部由好萊塢動畫片廠牌——皮克斯打造,耗時六年的影片,終于呈現在觀眾的眼前,與其說是一部給小孩看的動畫片,不如說是給大人看的溫情片,劇情看似有些離奇魔幻,其實,講述的都是溫暖人心的道理。
“死者在棺,生者狂歡”。
不同于中國人對死亡的忌諱和悲傷,墨西哥人對死亡表現出的是豁達與崇拜,他們認為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者與死者再相聚的歡樂時刻。
在墨西哥的亡靈節上,全家老小,捧著鮮花,拿著掃帚,帶著骷髏型糖果,雇上樂隊,一路歡聲笑語地去掃墓、探望,載歌載舞,喚醒亡靈回來一同狂歡。人們穿著奇裝異服,打扮成骷髏,參加游行和派對,墳頭蹦迪,通宵達旦。
影片講述的是,小男孩米格熱愛音樂,但是,他的家族禁止談論音樂,更別說唱歌了。因為他的曾曾祖父拋棄他的曾曾祖母去尋求音樂夢想,讓家庭破裂,曾曾祖母獨立靠做鞋支撐這個家族,家族希望米格學做鞋,全家人對音樂深惡痛絕。
米格想去參加亡靈節唱歌比賽,連個吉他都沒有,偶然的機會下,他進入亡靈世界,一邊追尋音樂夢,一邊尋找回家的路。
這么看來影片是一個經典的動畫片套路,小男孩勇敢追求理想,對抗世界。
這僅僅是在講夢想嗎?
不!追尋夢想只不過是影片一方面的表達方式,影片更多的是探討親情,同時也涉及到了死亡、和回憶。
看到后面發現,米格誤以為歌神德拉庫斯是自己曾曾祖父,千辛萬苦找到他,卻發現歌神是一個殺人兇手,毒死了他的曾曾祖父,并拿走了他的歌,然后一炮而紅,受萬人愛戴,而曾曾祖父卻倒在回家的路上,再也沒有起來。米格與亡靈家人一起戰斗,捍衛曾曾祖父的榮譽,意識到家庭的重要性。
當米格經過一番艱險,重回人間,拿起吉他,彈起了當年父親寫給太奶奶的那首歌。慢慢地,太奶奶的眼睛里有了光,她開始跟著輕輕唱。
當年稚氣滿滿的童聲,如今已遍布滄桑。
記憶會忘卻,可是心記得。
電影有一個設定就是:如果現實中沒有人記住你,那么你也會在亡靈世界灰飛煙滅。
《尋夢環游記》為觀眾們架構了“終極死亡“的概念。當你肉體死亡,你不會真正消亡,你進入了皮克斯創造的亡靈世界,那里充滿魔幻,有鋪成一地的萬壽菊花瓣,有炫目奪人的煙花,有色彩斑斕的亡靈向導,甚至有現代化的地鐵和party。
你接受親人的供奉,每年的亡靈節,通過供奉臺上的照片進入現實世界看望親人。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間的親人逐漸逝世,從此世界上沒人會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這時候你就會迎來亡靈世界的終極死亡。
在尋找曾曾祖父的途中,埃克托帶著米格去借吉他。吉他的主人,豬皮哥,在聽埃克托彈完一曲后化成萬壽菊花瓣,永遠消失了,因為世間已沒有人記得豬皮哥。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里寫下的這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是啊,當被你最后一個人遺忘時,便是終極死亡。
這部電影帶來更多的是思考和感動。我們明白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生命真正的終點是遺忘,是所有人都遺忘了你。
死亡不是真正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影片最后,曾曾祖母把代表祝福的萬壽菊花瓣遞給米格,只有獲得家人的祝福,米格才能回到人間,沒什么比得到家人的愛,更讓人心潮澎湃的事情了。
有人感慨,人生如戲,如同白駒過隙。我們這看似短暫的一生,也會遇到米格和家人一樣,關于理想和現實的分歧;也會經歷親人之間的生死別離;也會帶著小遺憾度過一生,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包容和成長。
其實,現實遠遠比電影來得精彩。導演想通過電影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家人有多愛你,飛的再高,追夢追得再遠,總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等待著你。
浪跡天涯也罷,也不要忘記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