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年上完David老師的課之后,一直覺得非常難忘。David老師對課程的設計與節奏的把控都很考究,課程的架構也讓我印象深刻。經過兩天的學習,我學習到很多有趣的呈現方法和教學技巧,并應用到了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尤其是故事隱喻的方法,不僅應用在了寫作當中,更對于課程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啟發。然而,就視覺記錄本身而言,我卻不是一個很好的實踐者。除了在課程結束的幾周之內練習了一些基礎以外,后面便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繼續。
? ? ? 在寒假里,我買來David老師的新書打算好好學習一下。在學校的值班室里,利用一下午的時間,我讀完了這本書,感覺重溫了老師的課程。可是今年有些與去年不同的啟發與理解,通過本書我更多地看到了David視覺記錄之外的東西。
? ? ? 首先,看問題要有全局化思維。視覺記錄是全局思考的藝術,學習視覺記錄要學會看見目標與全局。通過觀察、關聯性、群組與呈現四個步驟,實現對于事物的全局化思考。在繪圖過程中,David老師強調先外后內,先粗后細,通過對于外形輪廓的觀察,找到事物的特點,再進行修飾與完善,就是全局化思維的運用。在我的前一篇筆記中也曾提到,正是這一點提示我要先完成再完美。導圖思維可以通過分類與發散快速了解事物的基本情況與作用關系,視覺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抓取事物的核心。兩者相比,一放一收,有張有馳。
? ? ? 其次,看問題要有原點化思維。David在書中強調“我們不需要畫的很像”,我們要學會藝術家的方法,掌握最基本的三角形、圓形和方形就可以畫出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由于萬事萬物都是有基本圖形組成,只要我們細致觀察,了解事物的變化與組成的規律。在藝術領域,能否將基本的圖形加以合理運用并恰當地呈現,是考量創作者創意能力的重要體現;而在易學領域,能否善用象意的組合,并巧妙獲取象意的變化,是衡量一個預測師水平高低的關鍵。在很多領域中,那些真正的高手看待事物往往都具有原點化思維,并能夠透過其組合變化看到問題的核心。
? ? ? 第三,看問題要有類型化思維。對于任何一個領域的新手來講,類型化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覺得類型化思維是套路,有礙思維的個性化與創新化。而我認為認識應該分為不同的階段,在入門階段,類型化思維無疑是最具有實用性的。David老師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17套視覺模板,分為時間、地點和隱喻,并且就這三方面的圖像力進行了講解。讓如我一樣的很多視覺新手能夠有章可循,快速入門。
? ? ?而重要的是,當類型化思維遇到原點化思維和全局化思維,往往能夠激發出更多的創意。關鍵在于我們要進一步思考:
一、為什么老師會選擇這些模版,這些模版有哪些特點?適用于什么方面?那些場合?
二、這些模版具有哪些視覺記錄的基本元素,為什么會這樣組合?這是運用原點化思維來思考。
三、當遇到了一種新的情況時,多問問自己同已知情況相比有何不同(觀察)?我需要選取那些基本元素(關聯)進行重組(群組)就能夠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如何(呈現)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這就是運用全局化思維。
? ? ? ?David老師這本書叫做《畫張圖想得更清楚》,為什么畫圖會想得更清楚?因為這一畫一想之間,體現了攝取、加工、重構與呈現等多重思維過程,正所謂胸有成圖,才能下筆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