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并非「剛需」,因為這否定了很多其他可能性。但是對于人生,如果看得足夠長遠,的確得有Plan B,因為我們的職業競爭力隨著年齡的變化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立足長遠,未雨綢繆,避免在拼智慧或者拼資本的年齡還在做拼體力的事情。你的人生是否有Plan B?
工作很少能滿足一個人全部的經濟需要和情感需要,即使一份好工作,也很難找到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感。
經濟好的時候,你是拿命換錢也換不到錢。
經濟差的時候,你又擔心自己拼命的機會都沒有。
每個人都像在刀尖上行走,除非你真的有錢在手。
誰都不能指望只靠一份工作養自己一輩子。
別人賺錢的副業,超乎你的想象
如今,00后都已經正式出道,在學習之余搞起了副業。
今年過年期間,一名初中生跟媽媽借了800塊當啟動資金,買了400個玻璃杯和300多個兵乓球。
他在廣場上選了塊人流量特別大地方擺攤,在杯子里裝上10元到100元不等的現金,往杯子里投乒乓球,投進可以贏里面的現金。
就是這樣一個小游戲,讓他從正月初八到元宵節這八天里賺了17000元。
比許多白領一個月掙得都多。
已經步入社會的90后也不甘示弱,他們一早就看透,靠著死工資,別說是財富自由,就是稍貴一點的購物欲望都無法滿足。
有人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副業致富的故事。
剛本科畢業那會,月薪只有2000元。
為了能多賺一點錢,他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能,把新媒體當副業來做,并深耕自己金融專業相關的內容。
等他本職工作能掙到五千的時候,他已經能靠著副業月入兩萬。
前兩年,又恰逢新媒體的紅利期。
于是,好風憑借力,實現了年入百萬。
這之后他便辭了職,「反副為主」,專心做內容。
用他的話說,「假如沒做副業,我的收入可能還沒有現在的十分之一。」
還有蜜芽創始人劉楠,她是80后,新聞專業出身,曾是世界500強高級白領,有一段時間在家做全職媽媽。
也許是出于母愛的本能,劉楠對于孩子使用的每樣東西都特別較真,曾因為質疑一件產品的塑料成分是否真的不含BPA,給美國總部官網發郵件。
隨后還整理出所有相關文件,分享給其他寶媽。
寶媽們見她研究的這么細,又是北大學霸,都跟著她買。
于是劉楠開了一家淘寶店「蜜芽寶貝」,兩年便創下了四皇冠,銷售額破3千萬的業績。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后來劉楠把「蜜芽」打造成為母嬰行業的獨角獸企業,身價百億。
這些都是真實的故事,他們選擇副業的時候未必是想追著風口跑,但都實現了「等風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做一份副業,就等于多了一種可能。
最近,謝霆鋒火了。在2019財新峰會上,他以鋒味控股創始人的身份,和馬云、丁磊、李澤楷等人同臺而坐,共同探討「創新與青年潛能」。
很多人并不了解,謝霆鋒是個很成功的商人。
他曾入選香港科技大學世界十強的MBA案例,并以亞洲商業領袖的身份在該校開設個人講座。
也許你認為他一定極具商業頭腦,而且有初始資本,才把事業做大。
可是回顧夢開始的地方,他創立的第一家公司是做視頻特效的。
2003年,在國內很難找到一家視頻公司能滿足他對MV后期的制作要求。
這讓他意識到這是片商業藍海,「沒人能做,那就我來做。」
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對的。
聽起來,多重身份是在不斷給人生加碼,挑戰各種可能。
但究其本質,我們講的是有關專業與專注的故事。
不管是歌手、演員、大廚還是創始人。
一切皆因對專業有極致追求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