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農村長大,房子是老式的木頭房子。每一間都大大的,一個人在家,感覺很害怕。特別是晚上,電燈橘黃的光,只能照亮屋子的一個角落,剩余一大片籠在黑色的陰影里。老人們講的那些鬼故事總會在腦海里冒出來,總覺得有一些黑洞洞的眼睛會躲在某個角落窺視著。所以,到了晚上,我們三兄妹都會呆在一起,等爸爸媽媽回家吃飯。
鄉村的晚飯,總是很晚。爸爸媽媽在外面忙農活,一直要做完才回家。因為今天不做完,明天的任務就完不成,活就會積壓起來,農活和農時是不等人的。夜色漸漸沉下來,深下來。哥哥做好簡單的飯菜,我和妹妹砍好豬草,然后我們玩耍著等爸爸媽媽回家。小小的我,餓得饑腸轆轆。
時不時走出屋,站在燈的余光里,向黑暗深處眺望著。山、樹,只看得清模糊的輪廓,其他全沒在巨大的讓人討厭的黑里。偶爾能尋得幾點閃爍的燈火,定是和我一樣,等待家人的吧。那若隱若現,在黑暗中固執閃爍的光,多像在貧窮的生活里,勇敢堅持的農人們。
好不容易盼著爸爸媽媽披著濃密漆黑的夜色歸來。他們放下農具,抖掉滿身夜色和疲憊,走到家里溫暖昏黃的燈光下。我們急忙熱菜,拿碗筷,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吃完,又幫著燒火,煮豬食。時間,就在火苗的跳動、搖擺中逝去。
冬天的夜很冷,一般忙完農活和家務,就縮在暖和的被窩里睡覺了。如果有好看的電視劇,也會堆在爸爸媽媽的房間看一會。看到精彩處,舍不得挪動腳步。總是等爸爸媽媽一遍遍催,嚷著關電視了,才一步三回頭的走進房間。離開了,我還會在門縫里偷偷瞧一會,可惜,縫太小,看不清楚,又怕被發現挨罵,只得回冰冷的床上躺下。心,卻留在劇情里。只好期待著看第二天的重播,祈禱沒有落下、錯過精彩的劇情才好。
夏天的夜晚,是最讓我喜歡的,雖然蚊子很多。夏天天氣熱,席子燙得無法睡。于是,爸爸媽媽忙完,會和我們一起,搬出凳子在門前的壩子里乘涼。大人們一邊搖著大蒲扇,一邊閑聊。從生活瑣事,到市井傳聞。
我很喜歡靜靜地聽大人們興高采烈地聊天,許多新鮮有趣的事,從他們的嘴里,和月光一起流淌出來。常常這樣聊著、聽著,夜就深了。在大家的呵欠中,不舍的回家睡覺。躺在床上,看著透過木頭窗戶,映在地上的月光,柔柔地潔白地鋪在泥地上,離我是那么近,就像此時的幸福一樣。
我最喜歡夏天停電。因為停電,爸爸媽媽都沒辦法做事。我們就會早早地把所有的事情,在晚上到來之前忙完,愉快的時光會更久一點。
我們一家聚在一起,爸爸常是話題的發起者。爸爸最愛談的,是他多苦多難的童年。奶奶家很窮,爸爸小時候,家里姊妹多,常常是飽一頓,餓一頓。爸爸最小的弟弟,被活活餓死了。那時候糧食少,唯一能吃的也是粗糧。弟弟生下來,很瘦小,又挑食,咽不下那些粗糙的食物,眼睜睜地看著他餓得皮包瘦骨地死去。
說到這里,爸爸的眼里閃著亮亮的光,在黑的夜里,這光,像一道閃電,瞬間擊中我幼小的心。一家人能在一起,開開開心心地生活,也是很幸福的!聽完爸爸的講述,我又對目前的生活,多了一絲滿足。
有時候,爸爸會饒有興致地拿出他的行頭,讓我們一飽耳福。爸爸的行頭有洞簫、二胡、笛子、口琴。爸爸會根據他當天的心情和我們這些小觀眾的愿望,隨便挑一樣在手里,隨性地拉,或者吹。那些樂曲差不多忘記了。印象最深的是他拉二泉映月。
記得那天,他又回憶起童年的一些事情,說著說著,難過起來。他停住,拿起二胡,拉起《二泉映月》來。那凄婉悠揚的聲音,透過幽深的夜色,傳出去很遠,很遠。我直直地注視著他,他埋著頭,閉著眼睛,并不看我們,也不瞧弦,手指卻靈巧地按著、拉著。我好奇,他那因做農活變得略微粗糙的手,怎會拉出這樣優美的樂曲。那琴聲一直悠揚回蕩在我的記憶里。
有時候爸爸會唱歌,唱的一律是那時候很火的歌,以民歌居多。聽著聽著,我們也能胡亂地哼哼。于是,我們幾個小孩子,就跟著大吼起來。后來,我養成了一邊做農活一邊唱歌的習慣,唱著做著,時間就輕快地飛走了。
綠油油的莊稼,安靜地聽著,時不時迎風舞動著,仿佛在應和著。我那蹩腳的歌聲,不用擔心,地里的莊稼和小草會嘲笑,會不滿。我就這樣擁有了很多,單純地享受唱歌帶來的愉快時光。長大了,知道自己唱得不好,卻再也不敢亂唱了,真懷念無拘無束地對著田野里的莊稼大聲歌唱的時候。
父母辛勤地勞作,喂養著我們的身體,但即使在最貧困的日子里,他們也沒忘記喂養我們的心靈。爸爸讓我們在簡單的農家生活中,獲得了很多的趣味,讓我無數個夜晚,伴著皎皎的月光,幸福的睡去。
這樣的童年,雖然艱苦一點,但是,充滿了無數的詩意和浪漫!也讓我明白,生活再艱難,也要記得在自己的心上,種出很多歡樂和美好來,一顆淺薄、貧瘠的心,才是真正的貧窮!這樣想來,我的童年,是多么富裕、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