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 part3我的筆記——
如何讓我們的提問變得真實?你們要自己去練習提問。比如說:
我的結論和現實相關嗎?
那合理嗎?它們相互關聯的,我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有什么重要的跡象,是我需要考慮的?
我夸大了什么?我貶低了什么?
我陷入困境了嗎?
我忽略了什么進展很順利和不順利的事情?
大的畫面是什么?
E.d Diener 和 Martin Seligman對幸福無比的人進行了研究,發現他們遭遇的痛苦并不比其他人少。但是他們和其他人的區別在于:
他們面對沮喪,由于不同的詮釋,會使他們比悲觀者恢復得更迅速。
比如說,愛迪生面對5000次實驗的失敗,他會覺得他驗證了5000種方法,而不是5000次失敗。
梭羅說過“消極者甚至在天堂都能找到缺陷。”
樂觀者會把生活中的檸檬榨成檸檬汁。
一個關于抱怨的故事——
一個工地的工人每天都在抱怨: 該死的果凍三明治,該死的花生醬!我討厭果凍!我討厭三明治!
而當作者忍不住問他: 你可以讓你老婆幫你做其他口味的食物阿!
那工人說: 什么老婆,我沒有老婆,我自己做花生醬果凍三明治!
William James在1890年說的:
“人人都會拿到一份規則表、一大塊不成型的東西、一袋工具,在生命流逝之前,人人都必須雕刻出,一塊絆腳石或者一塊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