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城池擁有天守閣,已經成了一種思維定勢。無論是國寶的姬路城,還是現代才復原的大阪城,奪人眼球的無一不是遠遠可見的天守閣。一般人眼里,不僅將天守閣看作一座城池的象征,甚至認為天守閣就是城池本身。比如,上周熊本地震時遭了殃的熊本城,因為其天守閣損毀,受到高度矚目,給了世人不小的心理打擊呢。
而意外的是,天守閣的出現并不算早,最初登上歷史舞臺時,戰國時代已臨近尾聲。首建者為“大魔王”織田信長(1534-1582)——說不定他也僅僅想圖個琵琶湖的美景,才建起高聳入云的安土城天守閣的呢。不過,織田的這一創舉,即刻成為之后諸大名建城的重要部分之一。
現在的日本天皇皇居,舊稱江戶城、千代田城,明治遷都前是德川將軍的居所。與同時期的其他城池相比,現在的江戶城并沒有當時流行的標志性建筑——天守閣。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早期的江戶城,直至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1641-1680)時,天守閣還是存在的。不幸的是,明歷3年(1657)3月,一場持續兩天的大火使江戶整座城市損失慘重,更殃及了將軍居所,燒毀了天守閣在內的部分建筑。這場“明歷大火”堪稱日本史上規模最大。
大災過后,幕府啟動了江戶城改造工程。包括御三家(注:作為將軍家候補繼承并冠以德川姓氏的尾張、紀州、水戶三藩)在內的諸大名寓所、寺廟悉數遷出城外。隅田川上又多架設了兩座大橋,并拓寬了東岸街市,等等。當然,將軍居所的重新修繕也在其中。但最終,幕府由于財政等原因還是放棄了重建天守閣。
作出這一重要提議的,是會津藩藩主??普?611-1673)。這位三代將軍家光的異母弟認為,天守閣除了視界好這一優點外別無它用,與其勞民傷財地重建,不如將有限的財力投入到失火房屋的建設中去。不愧為江戶時代初期三大名主之一(注:另兩位是水戶藩的德川光圀、岡山藩的池田光政)!
隨后,家綱立即采納他的建言。從此,作為將軍城池的江戶城不再擁有天守閣,直到今天的皇居。
最后補一句,《大奧》等時代劇里江戶城天守閣的外景,當然需要找替身,一般選擇姬路城較多,據說與江戶城本身最為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