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父母是人,一個真實有喜怒哀樂的人,不是神,能搞定一切還沒有情緒的神。?
? ? 當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甚至當媽媽是一個孕婦時,我們就變成了某人的父母,是爸爸媽媽,作為父母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的表現優于一個單純的人類,表現出從不改變的情感,必須在任何時候都愛他們的孩子,必須無條件的接受和容忍他們的孩子,拋開自己的各種需求,為孩子做出犧牲,還一直保持公平正直,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能范他們自己的父母在他們身上范下的錯誤,而我們忘了我們是人,只要是人我們就會犯錯誤,人有局限性,人擁有真實情感。
? ? ? ? ? 大多數父母都是凡人,他們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接納或者不接納,孩子所有的可能行為被稱為行為窗口,很明顯的他的有些行為是你可以欣然接納的,有些則無法接納,當然每個人的接納度不一樣,有的是善接納的父母,孩子的大多數行為都可以接受,因而大多數時間都對孩子產生溫暖和接納的情感,反之不善接納的父母,孩子的大多數行為都讓人無法接納,因此不會經常對孩子表現出關懷和接納,因為父母個性的原因,孩子與孩子的不同,父母心情的好壞,不同的環境場所,和其他的觀察者(無客人時的餐桌禮儀和有客人時的餐桌禮儀)等很多原因都會造成,可接納不可接納行為分割線的上下移動,它不是固定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當然還有一種虛假的接納,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扮演一個好父母的角色,接納孩子的大部分行為,但是這份接納是虛假的,表面上會做出接納表示,但內心的真實感受卻不是這樣的,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態度是非常敏感的, 他們從父母的“非語言信息”來敏銳的判斷父母的真實情感,孩子對虛假的接納會感覺很困惑,這種混合信息,矛盾的信息會讓孩子左右為難,他會感到不被父母喜愛,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他們會不斷做出更多的“試探”,他們產生很深的焦慮感,并使他們缺乏安全感,等等。例如:你在朋友家做客,你問朋友:“我可以抽煙嗎?”他回答:“我不介意。”但是當你點著香煙的時候,你從他的眼神和表情得知,他其實是介意你抽煙的,這個時候你該怎么辦呢?也許你會問他:“你確定真的不介意嗎?”要不然你就熄掉香煙,自己生悶氣;或者你會不管對方的感受繼續抽煙,但是整個過程中你都感覺到你朋友不喜歡你這種行為。
? ? ? 模棱兩可的態度讓人感覺到挫折局促不安。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真實接納的父母,不該也不需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他們應該接納父母雙方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持有不同意見的事實,他們也該了解父母對每一個孩子的接納度不一定相同簡而言之,父母是人不是神,無需假裝無條件接納,他們需要父母發出明確而誠實的內外一致的信息,做一個活生生的人——真誠,富有人性的他希望與之維系親密關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