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原型設計
交互設計
商業模式
數據分析
需求分析
用戶體驗
戰略層
范圍層
結構層
框架層
表現層
互聯網金融模式
項目管理
運營
書籍
產品相關專業詞語
運營相關專業詞語
面試題
原型設計
image
交互設計
image
商業模式
互聯網三大盈利模式:廣告、增值服務、傭金
廣告:互聯網廣告最主要的兩種形式是:搜索排名和信息流廣告,搜索排名包括百度搜索、淘寶競價排名、各大手機應用市場競價排名等,信息流廣告產品包括微博、頭條、抖音、各類新聞產品、朋友圈等。另外,除了搜索排名和信息流廣告,還有傳統的首頁推薦,開屏廣告等形式。
增值服務:產品的基礎功能免費,高級功能收費
變現模式:增值服務變現、支付通道變現、電商變現、數據變現、金融變現、廣告變現
數據分析
image
提升留存的方法論與實戰:從新用戶與活躍用戶的2種做法說起
第1步:用戶分群
第2步:對比差異
首先,對比兩個用戶群的人群屬性差異。
從地域、手機品牌、操作系統等多維度進行對比后并未發現差異。
之后,在對比用戶行為維度時發現了很多差異點,排除了一些理所當然的差異,比如活躍用戶必然會比不活躍用戶訪問時間長等等
第3步:留存對比,驗證猜想
方法1:提供優質內容和優質體驗
方法2:建立用戶激勵體系
方法3:增加用戶離開成本
方法4:持續的運營激勵
方法5:增加產品內容
方法6:巧妙的提醒/召回用戶
方法7:增加Tip引導
(1)網站
流量——PV——UV——點擊量——點擊率(CTR)——展示數——人均訪問量、CPM、CPC、轉化率、停留時間。
(2)APP
日、周、月活量——留存率、屏顯
image
image
image
需求分析
提需求前需要問清這些問題:
1.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不做會“死人”嗎?
2.你的目標是用戶目標還是我們的目標?這類用戶對我們的優先級是什么?
3.你的需求有普遍性么?能代表多少?怎么采樣的?
4.這個規劃未來1年是什么樣?實現規劃路徑如何?
5.這么多需求,你打算組建多少人的團隊?都需要什么能力?怎么分工?如果只給你2個人怎么辦?如果只做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什么?怎么做?
6.能否給出項目效果是否達成的量化指標?ROI是多少?
7.這個產品,實際路上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打算怎么解決?需要大家怎么配合你,你打算如何說服大家幫你?
8.你預計要占用多少開發資源?如何給技術人員帶來成就感和成長?
用戶體驗
優化交互方式:減少用戶點擊次數和降低操作難度。
image
image
戰略層
在所有講述產品相關的理論書籍中,最開始的一部分一定是企業戰略。沒錯,一個企業設計的一款產品,是一定要符合企業戰略的,不管是開拓新市場、模仿競爭對手產品、吸引低端市場、增強企業形象,產品的最初設計目標都是要符合企業戰略。
為什么要依據戰略?只有依照戰略,我們才能知道「我們通過產品能得到什么」,「用戶通過產品能得到什么」,產品的設計方向不會偏差。
戰略目標:所有的戰略目標無外乎兩個,替公司賺錢、替公司省錢。企業都是逐利的,利潤才是王道,而做的那些贊助、公益、宣傳,也不過是增強企業形象,讓人們更多地去購買他們的產品。
用戶需求分析:通過用戶需求分析,我們才能知道用戶想要什么樣的產品。方法有很多,例如「人口統計學」、建立「消費心態檔案」、「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焦點小組」等,然后創建「用戶人群畫像」,這種書籍非常之多,這里不再詳述。
戰略文檔:一份戰略文檔是必須,在產品開發階段,戰略文檔可以幫助所有的參與者在他們工作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范圍層
范圍確定了具體需求,即你設計的產品都包括哪些功能,要帶給用戶什么。范圍確定的依據是符合戰略的商業需求文檔。
功能規格:功能型產品中,項目初期描述系統應該做什么,項目末期描述系統真正完成了什么。
內容需求:信息型產品中,內容需求通常通過一個內容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
定義需求:在獲取用戶需求時,我們要仔細分辨用戶所描述的是否就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以下將用戶需求分為三種情況
人們講述他們想要的:在app的登錄界面,選擇第三方登錄時沒有微信,但是使用者只希望用微信登錄。
人們說出來的、所期望的不是他們想要的:每次習慣完成時忘記打開APP完成習慣。其實是APP沒有在系統通知欄或桌面添加小工具的功能,如果增加可視化工具,會解決此類大部分問題(僅針對安卓)。
人們不知道他們是否需要:當定制某個習慣例如健身后,會定期推送健身相關教程文章等,使用者能更好地完成這個習慣。
結構層
產品結構與產品經理設計的功能流程圖類似,主要描述的是產品的交互設計和信息架構。在設計產品時,要充分考慮到可能的所有用戶行為然后系統對之做出相應的相應。在設計每個環節時,我們都要考慮到用戶是否認為每一步都是合理的,即使到達某個頁面需要5步,只要每個步驟自然延續了上一個步驟中的任務,也比只有1步的突然跳轉更加合理。
結構方法:結構的基本單元是節點,它可以小到一個數字,或者大到一個功能模塊,我們在信息架構中需要處理的是節點,而不是頁面、文檔或組件。
層級結構
又稱「樹狀結構」或「中心輻射結構」——節點與其它相關節點之間存在父級/子級的關系。每一個節點有且僅有一個父節點。
image
矩陣結構
允許用戶在節點與節點之間沿著兩個或更多的”維度”移動。能夠幫助帶著不同需求的用戶在相同內容中尋求各自想要的東西。例如在汽車之家中,我們可以通過品牌搜索汽車,也可以通過車型、價格等搜索。
自然結構
不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適合對于一些想要鼓勵用戶自由探索感覺的產品。
線性結構
連貫的語言流程。例如你目前閱讀的文章,觀看的視頻等。
組織原則:在最高層級使用的組織原則應該緊密地與「產品目標」和「用戶需求」相關。在結構中較低的層級,主要依據內容與功能需求。
框架層
框架層是通過什么樣的功能和形式來表現,通俗一點就是我們產品設計時的線框圖,或者說是界面設計。框架層提供給用戶做某些事的能力,例如登錄、退出。
設計原則:選擇正確的界面元素,讓用戶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東西」。例如在「微習慣」中,當用戶打開app,絕大部分內容是自己設定的習慣文字列表,用戶可以清晰地看見正在養成的習慣。而像時間、模塊導航、編輯等信息都被淡化。
image
導航設計?:導航是提供給用戶去某個地方的能力,在購物類應用或者新聞類應用中非常多。
目標
提供給用戶一種在網站間跳轉的方法
傳達出這些元素和他們所包含內容之間的關系
傳達出它的內容和用戶當前瀏覽頁面之間的關系
類型
全局導航、局部導航、輔助導航、上下文導航、友好導航、網站地圖、索引表。
線框圖:對一個頁面中所有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結合到一起最直觀的描述。
image
表現層
在表現層中,所有的內容、功能和美學匯集到一起產生了一個最終的設計,它需要完成其它四個層面的目標,又要滿足用戶的感官感受。
感知設計類型:當我們使用手機端的APP產品時,感知類型包括觸覺、聽覺、視覺。由于觸覺和聽覺的實現能力有限,用戶體驗設計的大部分都是涉及視覺設計。
對比和一致性:在視覺設計中,我們用于吸引用戶注意的一個主要工具就是對比。當一個元素在設計中顯得與眾不同時,用戶就會注意到。下面這3幅圖,你第一眼看見的是哪里?
image
為主流用戶而設計
image
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模式常見的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網絡貸款、小額貸款、眾籌融資、互聯網投資理財和互聯網金融門戶等6種模式。
運營
第一步:老板首先會跟你敲定KPI,包括但不限于日均或峰值訂單數、客單價、ROI、留存等;
第二步:拿到KPI首先做的就是策劃方案想文案;
第三步:如果有新的頁面和產品需求,就畫Demo理邏輯給到產品關聯到設計和開發資源;
第四步:同步定好招商的規則和目標給到行業同學;
第五步:通常活動的owner也作為項目經理的角色,接下來就是跟進度→ 審質量→ 反饋,直到完成最后驗收;
第六步:活動上線后,需要實時關注各項數據指標,流量、轉化、銷量,對應到相應環節做優化,如文案、圖片的優化、商品排序調整、紅包發放監控等;
第七步:活動結束后,保證恢復常態運營,接下來就是根據數據做復盤分析,提煉優缺點,為下一次活動贊經驗。
書籍
image.png
需要的可以加我微信:Amor_ming,備注(簡書)
QQ群:655632970
《增長黑客》部分筆記
1、“AARRR”轉化漏斗模型,即:Acquisition(獲取用戶)、Activation(激發活躍)、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傳播推薦)。
2、定義核心指標,提高活躍度,月活躍數,下單量
3、關鍵指標
? 頁面瀏覽量(Page View):網站在某一段時間內的頁面瀏覽量是多少。
? 用戶瀏覽量(User View):網站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用戶瀏覽量是多少。
? 渠道來源(Traffic Sources):用戶流量來源于哪些不同的渠道。
? 訪客特征(User Demographics):訪問用戶具有哪些特征值,可用來做用戶分類。 ? 訪問路徑(Flow Report):用戶在網站上的訪問行為,各個頁面的進入率和跳出率。
產品相關專業詞語
UI: User Interface 用戶界面 / UID: User Interface Design 用戶界面設計
ID:Interaction design 交互設計
UE or UX: User Experience 用戶體驗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戶體驗設計
UCD:User Centered Design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 用戶生產內容。是指用戶將自己原創的內容通過互聯網進行展示或者給其他用戶。它是一種以Web2.0概念而新興的方式,現在由原來的以下載為主變成下載和上傳并重。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是泛指內容個性化、視角多元化、傳播民主化、社會關系虛擬化。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產內容。是指有一定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行業人士生產內容,并且這些人士會采取相應的報酬。
職位類名稱:
● 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 Project Manager-項目經理
● RD:Research & Develop -研發工程師
● HE:Hardware Engineer -硬件工程師
● FE:Front End-后端工程師
● QA:Quality Assurance-測試工程師
● 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數據庫管理員
● OP:Operations-運維工程師
文檔類名稱:
● BRD:Business Requirements Document-商業需求文檔
● MRD: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市場需求文檔
● PRD: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產品需求文檔
● FSD: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Document-功能詳細說明
交互設計名詞:
● 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
● UID:User Interface Design-用戶界面設計
● I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
● UE: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
● 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
● UCD:User Centered Design-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 POA:Primary Optical Area-第一視覺落點區
● 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
●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
● NUI:Natural User Interface(自然用戶界面)
數據指標名稱:
●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回報率
●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量
● DNU:Day New User-日新增用戶量
● WAU: Weekly Active Users-周活躍用戶量
●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量
● PV:page view-頁面瀏覽量
● 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數
● PCU:Peak concurrent users-最高在線用戶數
● ACU:Average concurrent users-平均同時在線用戶數
●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平均每活躍用戶收益
● 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
● LTV:Life Time Value LTV-生命周期價值
● CAC: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用戶獲取成本
●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交易總量=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
● 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
●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 -標準化產品單元
運營相關專業詞語
1)UGC:用戶生成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2)PGC:專家創造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UGC主要是依靠用戶本身的著創造力和分享力而產生的內容。而PGC則是由專業的人創造的內容。在做公眾號運營時,UGC更適用于互動,比如制造話題引導用戶創作UGC的內容,再將這些內容挑選優秀的整理分享也是常見的互動方式之一。在微博上有個叫“微博搞笑排行榜”的大V就特別喜歡使用這種互動形式,效果也特別好。而PGC則是作為一種價值性內容的存在,如果分享一些PGC的內容,可能權威性效果感更好,還能帶來流量。
3)KPI: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不同類型的平臺可能有著不同的KPI標準。比如公眾號一篇圖文的KPI一般主要是圍繞閱讀量、留言量、點贊量、分享量。
4)KOL: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搞定一個KOL通常能夠影響一大播粉絲。比如微博上的大V,簡書上的簡書推薦作者,這些KOL說出的意見經常能左右一些用戶的判斷。在運營公眾號時如果想策劃事件營銷,借助KOL的力量就能事半功倍。
5)SEM:搜索引擎營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6)SEO:搜索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7)PPC:按點擊付費(Pay Per Click)
SEM一門專門的營銷類目,就是針對搜索引擎進行的營銷手段。它的主要方式就是SEO(通過優化提升自然排名)和PPC(通過付費手段來競價),無論是SEO還是PPC都是基于搜索引擎掌握著用戶的流量入口,掌握一些SEO的技能和PPC的技巧,對于公眾號運營也會對平臺流量很有幫助,因為無論是公眾號名稱的搜索、公眾號內容的搜索,涉及到搜索就用得上SEO。
8)UI: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9)UE/UX: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10)IXD: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11)UED:用戶體驗設計(user experience design)
12)UCD: 用戶為中心設計(User Centered Design)
運營與設計師之間的互動個人感覺沒有產品多,而且這些復雜的說法其實個人感覺真是讓人蛋疼且然并卵。但是以上這些概念所傳達出來的設計理念,我覺得運營還是需要心理有桿秤的:那就是評價一個產品或者一個策劃頁面的設計,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設想你是一個用戶,那個當前的UI是否友好,UX是又否舒適,IXD又是否便捷,只有真正站在用戶角度為用戶考慮的產品和功能才是真正的UCD和UED。
13)DAU 日活躍用戶(Daily Activited Users)
14)WAU 周活躍用戶(Weekly Active Use)
15)MAU 月活躍用戶(Monthly Activited Users)
16)DNU 日新增用戶數(Daily New Users)
17)DLU 日登錄用戶數( Daily Login Users)
18)DKAU 日核心活躍用戶數 (Daily Kernel Active Users)
19)PCU 最高同時在線用戶數 (Peak Concurrent Users)
都說做用戶運營是做拉新、留存與活躍,雖然不同的平臺,新增用戶、活躍用戶等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但關于用戶的各方面的數據對于運營來說都非常重要,日數據、周數據、月數據、季數據、年數據,以上同比、環比的增長,這些數據值都需要時時監控與分析,出現異常時分析原因并采取對策(比如DNU極速增長的時候,需要盡快通過來源,去判斷是服務器受到攻擊,還是某個爆文的力量或才其他原因),經常針對這些數據進行專項分析,也可以協助優化功能或者幫助決策哪些是轉化率更高的方式。以上英文術語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常見常用的數據維度。
不過我個人覺得,數據分析是門專業活,運營就不要去搶數據的碗。運營更重要的還是會看數據,對數據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數據分析的報告來協助做出運營的決策即可。
20)LBS 基于位置的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現在已經非常普及,無論是百度地圖這種基于LBS提供導航工具服務的產品,還是陌陌這種基于LBS提供社交服務的產品,都非常受歡迎。對于運營來說,如果產品有線下的布點,也不妨利用LBS的功能為用戶提供一些增值的服務,比如線下門店的導航,附近商家優惠券的觸發等等。
21)ROI 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
不要以為ROI只是電商運營才關注的數據,只要是做運營,必然離不開談ROI。比如你做一個公眾號的活動策劃,在策劃之初,就要有預算以及預計的流量增長、用戶增長等,只有心中時時有ROI,才能夠最終做到更小的投入更大的產出。
22)B2B 商家與商家建立的商業關系(Business to Business)
23)B2C 商家與顧客建立商業關系(Business to Consumer)
24)C2C 顧客與顧客建立商業關系 (Customer to Business)
25)O2O 線下商務與線上商務結合(Online To Offline)
以上這四者主要是商業模式的角度,對于運營而言無非是運營的是哪種模式的產品。個人感覺B2B和C2C模式的企業開設公眾號的需求度比較低,而對于B2C模式和O2O模式的企業來說,建設一個公眾號進行運營,以幫助聚集潛在顧客,建立自身會員體系,這個需求度還是很高的。運營B2C企業的公眾號平臺,關鍵點是要功能與內容和企業本身的賣點做到吻合,只有吸引到了潛在顧客,公眾號的粉絲價值才更大。運營O2O企業的公眾號,則主要是通過公眾號來服務線下的顧客的同時,將更多的線上潛在顧客引流到線下。
26)PRD 產品需求文檔(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不要以為產品需求文檔就是產品經理才干的活,和運營無關。實際上,在運營過程中間,大部分產品的PRD都是基于運營提出的需求,只是因為產品經理更懂產品設計與開發的邏輯而已,我們公司的所有PRD基本上都是運營與產品反復溝通與探討的結果。
要讓產品做出一份滿足運營要求的PRD,運營必須要牢記幾個原則,目標導向原則、緊急排序原則和提供參考原則,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搶產品的活,但要給產品劃圈圈。
27)MVP 最小化可行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在產品領域頗火的一個詞,都說互聯網時代,唯快不破。所以才有MVP,也就是針對產品核心的商業模式和核心功能,而生產的一個最小化的可行產品,一般也就是各產品的1.0版本。個人覺得正是因為大多數企業的金錢、時間與市場催生的是MVP,才更加有運營存在的價值。運營就是要不斷研究用戶對于MVP的使用情況和反饋數據,進而有針對性的,與產品一起快速的將產品迭代升級,直至將產品做得日趨完善。
28)CRM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做用戶運營時,CRM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做好運營,個人覺得一套完善的CRM系統必不可少。從我自己的經驗體會來看,一個好的CRM系統應該至少包括以下幾方面的要素:1、用戶的基本信息(昵稱、姓名、年齡、聯系方式、地址、積分、消費記錄等,這些可以通過注冊、調研、活動等方式獲取和不斷完善良,從而形成一張完整的用戶畫像);2、用戶分類(針對不同屬性對用戶有分組,可以進行相應的精準營銷);3、用戶分級:(按照用戶的一些關鍵指標,以不同權重形成數據模型,進而可以將用戶分級,不同級別對應不同權重,促進用戶的活躍);4、用戶服務跟蹤記錄(能夠將用戶的互動、服務情況等進行記錄,以幫助運營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夠最快速度判斷該用戶的情況)。當然,CRM肯定不只我提到的這么簡單,但是對于運營來說,有以上這四點的CRM一定可以讓運營更有效率性。
29)PR 公關 (Public Relations)
30)EPR 網絡公關(Electronic Public Relation)
31)BBS 電子公告牌系統/論壇(Bulletin Board System)
32)SNS 社交網絡服務(Social Network Site)
隨著現在互聯網時代的來臨,EPR成為了PR的一塊重要組成部分。(不過PR有時也被用來狹指軟文推廣,這時候PR又成為了EPR的一種手段),基本上現在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線上平臺在做推廣時,都會考慮使用EPR推廣,尤其是策劃事件營銷:在門戶網站或垂直網站發發宣傳稿件,在微博上找KOL搖旗納喊,在BBS上策劃幾個置頂帖或精華帖,順便再請點水軍和五毛黨加油造造勢,只要事件本身有一定爭議性和話題性,就很有可能不斷發酵開來。
EPR的常見套路是先找個旁觀者發布一個炒作消息,然后找一大幫KOL從不同角度對這個消息進行評論,引起話題爭議,然后找有BBS和SNS上找一幫水軍把爭議給進一步引爆,再然后當話題火熱傳播效果達到后,官方站出來辟個謠順便打打廣告結束。不過現在用戶也越來越精了,做得太明顯或者消息太普通都沒人理踩只能自說自話了。
33)CPM 按千人曝光成本收費 (Cost Per Mille)
34)CPS 按每銷售成本分成(Cost Per Sale)
35)CPC 按點計一次成本收費 (Cost Per Click)
36)CPA 以訪問者對廣告采取的行動收費(Cost Per Action)
37)CPR 按回應一次成本收費(Cost Per Response)
38) CPP 按每購買成本收費(Cost Per Purchase)
以上詞匯都是針對線上廣告收費模式的一些英文術語,因為運營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線上推廣的工作,所以這些術語代表的含義還是要熟知的。其中,我們都知道電商平臺的廣告平臺用得比較多的是CPS(金額分成)和CPP(訂單數),因為運營目標就是銷量。但是在社交媒體平臺,包括微博的廣告主和微信的粉絲通工具,用得較多的都是CPM和CPC兩種收費模式,因為如果僅是為了完成流量KPI,用CPM就夠了,到涉及到轉化率的時候,CPC的效果更好。
39)PV頁面訪問量(page view)
40)UV獨立訪客(unique visitor)
在做活動專題時,以上兩個指標是考察的重點,前者是頁面有一次刷新就算一個pv,而后者是以一個電腦終端的訪問算做一次uv。運營在評估活動效果的時候,除了活動的參與人數,這兩個維度以及轉化率等也一定要考慮到,運營每做完一次活動一定要有相應的效果評估。
41)DM 快訊商品廣告(Direct mail)
42)POP 購買點廣告(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
43)EDM 電子郵件營銷(Email Direct Marketing)
44)SMS 短消息服務(Short Messaging Service)
之所以把這四個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在進行運營推廣時常用到的營銷方式。我一直覺得,當一個策劃方案出來后,應該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策劃增色,為運營添力。
在線下有自己的網點或門店時,印刷DM單和制作各種形式的POP廣告資料,是增加知名度和提升轉化率的必行手段。但線上營銷手段中,現在的EDM服務實在有些雞肋,大部分的廣告郵件打開率和轉化率都很低,在做EDM營銷時,找一個專業的EDM服務商,提供一個好標題和好的頁面設計都非常重要。SMS現在限制也不少,因為對過于明顯的營銷短信現在一般要么被SMS服務商直接審核不通過,要么就被運營商攔截,所以在運營過程中,我們公司一般是借助SMS進行各類型的通知(如獎品/積分/優惠券發放通知、活動已達標通知)以及發送情感聯系的祝福等,發放后基本上都能很快收到反饋,所以短信的打開率還是比較高的。
45)ADX 廣告交易平臺 (Ad Exchange)
46)RTB 實時競價 (Real Time Bidding)
47)DSP 需求方平臺 (Demand Side Platform)
48)SSP 供應商平臺 (Sell-Side Platform)
49)DMP 數據管理平臺(Data-Management Platform)
對于專門做媒介的人來說,上面這五個概念肯定是必須了解而且必須知道哪個平臺優勢是什么,一清二楚才能夠省錢省心。但說實話,做運營我沒有專門去研究過這一方面的內容,只了解一點點皮毛。個人覺得它對于運營的價值就是,當你有精準的目標客戶群體,而且需要短期內全網覆蓋快速推廣,不妨可以找找DSP的平臺,選擇合適的媒體廣告位,進行下RTB(實時競價),然后投放網絡廣告,按照效果付費。當然個人覺得運營很關鍵的還是監測數據(一般使用秒針等第三方平臺監測的數據),有效才是硬道理。
50 )GMV 商品交易總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之前提到公眾號內容運營的KPI考核一般是閱讀量、分享量、點贊量和留言量等,這些個人覺得高了當然能夠有更高的基數,看著讓人開心。但是如果運營的目標是做電子商務,那么肯定要對GMV負責,公眾號也只是推廣和銷售商品的平臺之一而已。只是個人覺得,如果赤裸裸的天天像微商一樣打廣告,估計用戶都取關干凈了,不妨學著“故宮淘寶”公眾號一般,先把趣味性和情懷感做出來,那么有些東西不要自我吹噓有可能都會被粉絲自然追捧,GMV自然會更高。
面試題:
1、請預估在正常周期五的下午14:30分,有多少用戶在刷新朋友圈?請重點描述你的理由以及推理過程
1、題目拆解
關鍵詞:周五14:30、用戶、刷朋友圈
為什么刷朋友圈(推測):經典條件發射(即習慣),疲累狀態,純社交
關系:不同的用戶群體狀態(自身職業對行為影響最大)(決定)周五14:30行為(決定)刷朋友圈人數
計算方法:(從活躍用戶入手)
目標人數=(目標時間段(14:20~14:40)微信活躍人數 * 刷朋友圈行為占比)| 求和;
行為占比(正在做某件事情的用戶所占的比例,不同類型的用戶有不同的行為占比);
目標時間段使用微信人數 = 日活躍人數 * 平均時間段活躍占比
日活躍人數 = 微信用戶 * 月活躍占比 * 日活躍占比
C端產品經理面試問題歸類
產品需求
考察產品方法論的典型問題
你的產品方法論是什么?
讓你操作ABC這樣一款產品,你會怎么做?
你當時是如何做ABC這款產品的,講一講?
為了達到用戶指標,你會做些什么?
問題理解:此類問題不會具體到某個產品功能上,會直接考察你的產品方法論,建議詳細描述自己操作產品的思路。可參考做準需求+運營策略的各個產品環節
核心目的:如何讓產品成長,達到目標
做準需求
考察如何做準需求的典型問題
做產品時,你如何確定需求?
變種問題:如何判斷一個需求是否正確?如何評估需求?
變種問題:ABC的需求,是如何評估的?為什么要做?能為ABC這個產品帶來什么?
理解:判斷需求是否正確需要“論據”,一般情況下,論據是調研得來的結果+數據分析的結果,所以從調研+數據角度回答
ABC產品,你用起來怎么樣?
變種問題:你最喜歡的產品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變種問題2:如果讓你做ABC產品,你會怎么做?
變種問題3:現在為ABC產品想一個功能or如果去掉ABC產品的某一個功能,你會選擇去掉哪個?
變種問題4:你怎么看待ABC這個業務?
變種問題5:當時做ABC這個產品時,ABC這個需求,為什么要這樣做?
理解:本質就是需求分析,從產品經理角度,評價一個產品,就是評價其需求的正確性。“為什么喜歡這個產品”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不用有嚴謹的數據,因為面試官看的是你對產品的感覺,從感性+邏輯角度出發,做定性分析。比如你可以說喜歡輕芒閱讀,因為你不喜歡同時使用很多app,解決了你對信息聚合的需求。可參考知乎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31123/answer/190050435
你覺得ABC這個業務的核心和關鍵是什么?
理解:本質仍然是需求分析。大部分產品,其百分之八十的用戶,都是因為同一個最關鍵的一個需求得到滿足而使用這個產品。判斷這個最關鍵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微信最關鍵的需求是通訊,知乎最核心的是優質內容的生產。
“做準需求”進一步拆分
產品調研的典型問題
你如何做用戶調研?都用哪些方法?哪些用戶調研方法更有效?
你如何做定性分析,如何做定量分析?
針對ABC產品的需求,你做了哪些用戶調研?得出了什么結論?
如何做用戶訪談?
如何做競品分析?你所負責的產品的競品是什么?你的產品和競品有什么區別?
當初做MVP產品,是怎么確定這些功能的?
理解:面試前,要把產品調研(用戶調研)的各種方法搞明白,并且自己要整理出在項目中自己曾經做過調研的具體細節。在面試官問到產品調研的問題時,最好同時講理論和你的項目實踐。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61885575810176?from=label&pmc_param?這個文章可作參考
用戶畫像的典型問題
你如何做用戶畫像(分層)?ABC產品的這個需求,用戶畫像是什么?
ABC這個產品中,都有哪幾種用戶類型?你是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制定策略的?
理解:用戶畫像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推薦、搜索等業務的基礎,策略產品經理的職位會著重考察。二是通過用戶畫像精準定位用戶需求,作為產品決策的依據。非策略產品被聞到用戶畫像時,需要回答“如何構建用戶呼吸”+“如何使用用戶畫像精準定位需求”,如何構建用戶畫像可參考文章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2000000000007899?,定位需求即通過調研,判斷不同類型的用戶,對于某一需求的強弱。
數據分析的典型問題
數據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何驗證需求?
在ABC的項目中,你進行數據分析都會做什么?
理解:數據分析的本質是“設立指標-驗證指標”,結合業務邏輯,通過數據來做出對于業務的判斷。面對面試官的問題,求職者需要結合自己曾經的項目的數據分析案例來答。具體到針對項目設立了哪些指標,為什么是這些指標,最后的數據如何,得出了什么結論,如何應用這些結論進行改動。
運營策略的典型問題(產品經理角度)
如何獲取流量
如何讓產品自成長,流量正向運行
為了獲取用戶,你都做過哪些產品方面的策略?
你認為ABC產品的運營策略怎么樣?ofo和摩拜的運營策略方面的差異,你怎么看?
產品管理
需求規劃典型問題
如何理解MVP的產品方法?你是如何做的?MVP階段,如何拉來用戶?
理解:MVP產品方法即最小可行性產品,是啟動一個新項目的常用方法。目的是用最小成本的產品來驗證需求的可行性。實施MVP產品策略時,需要注意1.需求的集合中,是否是最核心、最必要的需求?2.產品是否具有完整的體驗。對于需求的必要性,需要通過調研等方法進行判斷。只保留最必要的需求,完成一個版本。
你怎么理解戰略一詞,如何拆解戰略,讓需求符合戰略?
變種問題:領導定下目標,比如用戶增長達到A,產品盈利達到B,你如何規劃產品?
理解:拆解戰略即將一個戰略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產品小目標。如公司的戰略目標是,這款產品今年要營收達到1億,用戶增長1000萬。那么作為執行戰略的產品經理,你需要將1億的營收合理分解到各個營收模塊上,比如會員營收2000萬+大客戶服務營收3500萬+......
你對于產品管理的理解?平時是如何規劃產品的?
理解:從需求池角度答,1.項目的簡單背景,目標用戶是哪些,主要功能有哪些 2.需要規劃的主要需求有哪些,需要對哪些需求進行分級、排期 3.對需求分級排期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這個需求的優先級在先?4.最后上線后結果如何,用戶的反應如何,是否可以量化
產品管理,你會用到什么方法和工具?如何做需求管理?
業務&產品閉環
怎么理解產品的閉環?產品閉環的重要性是什么?
ABC這個產品,如何形成一個產品閉環?如果讓你做,你會如何操作?
對于ABC這個產品,產品閉環中,最關鍵的一環是什么?
行業&生態(高階產品)
你怎么理解生態,你認為如何構建一個生態?
如果讓你分析一個行業,你會怎么分析?
團隊管理(協作)
初級產品
你認為自己的push項目能力強嗎?
是否和團隊成員發生過沖突?如何解決的?結果如何?
是否和研發發生過矛盾?如何解決的?
老板不認同你的方案怎么辦?
你和老板發生產品意見方面的分歧怎么辦?
如何說服你的老板?
高級產品
帶團隊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如何解決的?
帶團隊過程中,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事情?
談談你這幾年管理團隊的感想
你要求你產品團隊中其他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點氣質是什么?
如果你團隊中其他產品和研發團隊產生矛盾,你如何應對?
如何保持你的產品團隊的創造力?
你認為團隊運轉高效的核心是什么?
你為了促進團隊的凝聚力,都做過什么?
技術相關
你會寫代碼嗎?
接口或算法方面的問題
解讀:如果職位需要一定的技術認知,那么便會問此類問題,比如數據產品需要會寫sql
個人品質&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
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
為什么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為什么去ABC這家公司?
怎么看待ABC(如產品運營)這個崗位
變種問題:為什么想做產品?
變種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幾個素質是什么?
你的三年規劃是怎么樣的
個人品質
如果公司加班比較多?會在某種程度影響生活?你怎么看待?
自己有什么缺點?
自己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對你的影響?
如何看待原來的團隊?
你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什么?介紹給我
你平時如何學習的?會學習哪方面的東西?
你平時會看什么網站?關注什么公眾號?最近看的一篇感興趣的文章是什么?
B端產品經理面試問題歸類
產品需求
考察產品方法論的典型問題
你的產品方法論是什么?
讓你操作ABC這樣一款產品,你會怎么做?
你當時是如何做ABC這款產品的,講一講?
為了達到用戶指標,你會做些什么?
問題理解:此類問題不會具體到某個產品功能上,會直接考察你的產品方法論,建議詳細描述自己操作產品的思路。可參考做準需求+運營策略的各個產品環節
你覺得一個B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個能力是什么?和C端產品經理的核心區別在哪?
理解:相比C端產品經理要有用戶嗅覺,B端產品經理更注重:
做產品時要考慮業務全局,所以好的B端產品經理會是此業務的專家,懂整個產業鏈
相比交互體驗,注重可用性及效率,幫助用戶成長,克制完美主義
需要更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B端產品的產品邏輯、商業邏輯都相對更復雜。
需要更強的push能力。B端產品的協作會更多,在項目中的牽扯會更多。
核心目的:如何讓產品成長,達到目標
業務分析(把握好業務需求)
考察如何做準業務需求的典型問題
做產品時,你如何確定業務需求?
變種問題:如何判斷一個需求是否正確?如何評估需求?
變種問題:ABC的需求,是如何評估的?為什么要做?能為ABC這個產品帶來什么?
理解:判斷需求是否正確需要“論據”,一般情況下,論據是調研得來的結果+數據分析的結果,所以從調研+數據角度回答
你所負責的**產品,B端用戶的使用場景是怎樣的,幫助用戶解決了哪些問題實現了哪些價值?
理解:B端產品的核心指標是給客戶帶來價值。可以提問負責的產品或者應聘的項目產品,主要考察從業務角度出發,完成產品指標的產品思路。同進,進一步考察業務的細節熟悉度。
你覺得ABC這個業務的核心和關鍵是什么?
理解:本質仍然是需求分析。大部分產品,其百分之八十的用戶,都是因為同一個最關鍵的一個需求得到滿足而使用這個產品。判斷這個最關鍵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新接手一個項目,如何對業務進行熟悉?
理解:
研究業務流程
研究用戶,進行調研
進行數據分析
“做準業務需求”進一步拆分
產品調研的典型問題
你如何做用戶調研?都用哪些方法?哪些用戶調研方法更有效?
你如何做定性分析,如何做定量分析?
針對ABC產品的需求,你做了哪些用戶調研?得出了什么結論?
如何做用戶訪談?
如何做競品分析?你所負責的產品的競品是什么?你的產品和競品有什么區別?
當初做MVP產品,是怎么確定這些功能的?
理解:面試前,要把產品調研(用戶調研)的各種方法搞明白,并且自己要整理出在項目中自己曾經做過調研的具體細節。在面試官問到產品調研的問題時,最好同時講理論和你的項目實踐。http://www.pmcaff.com/article/index/561885575810176?from=label&pmc_param?這個文章可作參考
B端用戶的特別之處在哪里(相比C端),處理B端需求和業務時應注意什么
理解:
B端用戶
需求表達意愿更強烈
多層使用角色,終端用戶,管理者,決策者
B端產品設計原則
幫助用戶成長(提升效率)
平衡效率效果(目標的正確性,效率建議在效果基礎上)
復雜融入簡潔(不同業務屬性用戶)
提供精準預測(試錯成本高,需要一些實時反饋指導)
用戶畫像的典型問題
你如何做用戶畫像(分層)?ABC產品的這個需求,用戶畫像是什么?
ABC這個產品中,都有哪幾種用戶類型?你是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制定策略的?
理解:用戶畫像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推薦、搜索等業務的基礎,策略產品經理的職位會著重考察。二是通過用戶畫像精準定位用戶需求,作為產品決策的依據。非策略產品被聞到用戶畫像時,需要回答“如何構建用戶呼吸”+“如何使用用戶畫像精準定位需求”,如何構建用戶畫像可參考文章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2000000000007899?,定位需求即通過調研,判斷不同類型的用戶,對于某一需求的強弱。
數據分析的典型問題
數據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你如何驗證需求?
在ABC的項目中,你進行數據分析都會做什么?
理解:數據分析的本質是“設立指標-驗證指標”,結合業務邏輯,通過數據來做出對于業務的判斷。面對面試官的問題,求職者需要結合自己曾經的項目的數據分析案例來答。具體到針對項目設立了哪些指標,為什么是這些指標,最后的數據如何,得出了什么結論,如何應用這些結論進行改動。
商業化的典型問題(To B 新增問題)
你所負責的ABC產品是如何進行商業化的?
理解:大多數To B產品均涉及商業化問題,因此相比To C產品的運營策略考察,To B產品重點考察在商業化方面的認知及實踐。需緊扣自己負責的B端產品,從對商業化的理解,商業化目標建立,商業化實現過程等進行說明。同時,著重并詳細闡述與所應聘產品有交集的商業化方案。
請對ABC產品進行一下商業模式分析
理解,一般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目標用戶是誰?
解決了用戶什么問題?
傳遞了什么價值?價值鏈是怎么樣的?
盈利模式是什么?
成本結構和利潤是怎樣的?
To B與To C的產品盈利模式關鍵點有什么不同?
理解:To B 和To C產品的盈利模式有本質區別。To C的盈利關鍵點要從人性的角度考慮,本質是滿足人的需求,如便捷性,優越感,個性化,成就感,性需求等等。而To B的本質是提供客戶價值鏈服務,如多快好省等角度出發。回答時可結合自己負責過的B端產品,或者領域內商業化相對成功的產品進行舉證闡述。
產品管理
需求規劃典型問題
如何理解MVP的產品方法?你是如何做的?MVP階段,如何拉來用戶?
理解:MVP產品方法即最小可行性產品,是啟動一個新項目的常用方法。目的是用最小成本的產品來驗證需求的可行性。實施MVP產品策略時,需要注意1.需求的集合中,是否是最核心、最必要的需求?2.產品是否具有完整的體驗。對于需求的必要性,需要通過調研等方法進行判斷。只保留最必要的需求,完成一個版本。
你怎么理解戰略一詞,如何拆解戰略,讓需求符合戰略?
變種問題:領導定下目標,比如用戶增長達到A,產品盈利達到B,你如何規劃產品?
理解:拆解戰略即將一個戰略目標拆解成可執行的產品小目標。如公司的戰略目標是,這款產品今年要營收達到1億,用戶增長1000萬。那么作為執行戰略的產品經理,你需要將1億的營收合理分解到各個營收模塊上,比如會員營收2000萬+大客戶服務營收3500萬+......
你對于產品管理的理解?平時是如何規劃產品的?
理解:從需求池角度答,1.項目的簡單背景,目標用戶是哪些,主要功能有哪些 2.需要規劃的主要需求有哪些,需要對哪些需求進行分級、排期 3.對需求分級排期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這個需求的優先級在先?4.最后上線后結果如何,用戶的反應如何,是否可以量化
產品管理,你會用到什么方法和工具?如何做需求管理?
業務&產品閉環
怎么理解產品的閉環?產品閉環的重要性是什么?
ABC這個產品,如何形成一個產品閉環?如果讓你做,你會如何操作?
對于ABC這個產品,產品閉環中,最關鍵的一環是什么?
行業&生態(高階產品/To B產品)
你怎么理解生態,你認為如何構建一個生態?
如果讓你分析一個行業,你會怎么分析?
你對ABC領域有多少了解?如果讓你做一份我司產品在ABC行業的競爭分析,你會如何進行?(To B新增問題)
理解:B端產品一般為行業專家,該問考察行業熟悉度以及行業分析方法論。
團隊管理(協作)
初級產品
你認為自己的push項目能力強嗎?
是否和團隊成員發生過沖突?如何解決的?結果如何?
是否和研發發生過矛盾?如何解決的?
老板不認同你的方案怎么辦?
你和老板發生產品意見方面的分歧怎么辦?
如何說服你的老板?
高級產品
帶團隊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如何解決的?
帶團隊過程中,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事情?
談談你這幾年管理團隊的感想
你要求你產品團隊中其他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點氣質是什么?
如果你團隊中其他產品和研發團隊產生矛盾,你如何應對?
如何保持你的產品團隊的創造力?
你認為團隊運轉高效的核心是什么?
你為了促進團隊的凝聚力,都做過什么?
技術相關
你會寫代碼嗎?
接口或算法方面的問題
解讀:如果職位需要一定的技術認知,那么便會問此類問題,比如數據產品需要會寫sql
個人品質&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
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
為什么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為什么去ABC這家公司?
怎么看待ABC(如產品運營)這個崗位
變種問題:為什么想做產品?
變種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幾個素質是什么?
你的三年規劃是怎么樣的
個人品質
如果公司加班比較多?會在某種程度影響生活?你怎么看待?
自己有什么缺點?
自己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對你的影響?
如何看待原來的團隊?
你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什么?介紹給我
你平時如何學習的?會學習哪方面的東西?
你平時會看什么網站?關注什么公眾號?最近看的一篇感興趣的文章是什么?
介紹
進行一下自我介紹
介紹一下你的項目
? 如果我們的產品出現了某個現象(比如流量井噴或暴跌),原因可能是什么? 你會采取什么方式找出問題所在?
? 你覺得我們產品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 如果給現有產品增加一個功能,你覺得應該加什么?為什么? ? 談談你以往的成功案例?
? 如果想接觸某個公司或個人,你能通過什么途徑?
文章均來自網上分享 尊重原創作者 ,本文只是啟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