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夏,別了熙熙攘攘的城,回到生我養(yǎng)我的那片土地,那個村莊,仿佛疊入了回憶的夢里。
遠遠近近的山丘,冒著青煙的房屋,充滿了生活氣息,有時不禁想,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城市里的人厭倦高樓大廈,所以將植物種進家里,而鄉(xiāng)村人向往城里富足的生活,室內(nèi)裝飾盡顯奢華。
我們一直羨慕的別人,卻不知別人也羨慕著自己。其實,幸福感源于知足程度。
回家的那天,奶奶早早地端著小板凳坐在家門口,看著馬路上一輛輛駛過的車,終于在黃昏時,等到了我下車的那一刻,不知道奶奶用了多大的力氣,很快地跑過來,接過我手中的行李。走進了家里,開始碎碎念:“你怎么黑了這么多?咋個又瘦了!”在這夕陽抹過的時光里,忘不到盡頭的街道,顯得古樸而慈祥。
夜幕降臨,柴火的香氣蔓延。重溫了奶奶做的飯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只是爺爺奶奶已不再年輕。
第二天,天微亮,爺爺奶奶便起床了,到田地里忙活,也不知道忙活著什么。我慢慢悠悠地,接近八點起床,收拾完畢之后,去馬路對面房子,吆喝著鄰居家的十來歲的弟弟,小孩子就是好,去哪里玩叫著他都跟著我,這讓我感覺很開心,有伴兒。
“姐姐,我們?nèi)ツ睦铮俊?/p>
“去老房子看看。”
“你老家我好像去過誒。”
“……”
一路上,參天蔽日的大樹,蔥郁的植物已將本就狹窄的道路遮擋,我只能憑著記憶的路線行走。
所幸,還能找到歸路。
老屋是用青瓦泥墻修建的,不像江南水鄉(xiāng),倒映在水中的柔美。老屋在深山老林,恍若世外。老屋還是原來模樣,只是略顯陳舊,大抵是許久沒有人住的緣故。老屋周邊的蔬果長的很好,玉米也有我高了,爺爺奶奶時常從新房到老屋這邊來打理,他們也愛戀這片遺夢的土地,也是他們當年筑起了這夢。洗衣的青石板綠油油的,長滿苔蘚,周圍的灌木已經(jīng)大半的覆蓋了小小的石板。石磨靜靜地立在那里,仿佛從我記事起,都已經(jīng)在那里了,小時候和奶奶一起推磨的時光,好幸福。參天的古柏樹一直在那里,等待著……
拿著古老的鑰匙,開門,一切都那么熟悉,是什么不一樣了呢?開門之后,哦,陳設(shè)不似當年,里面全是一些雜物,空蕩蕩的,味道,卻還是老屋的味道。
這里有太多的故事,是整個家庭的記憶,春夏秋冬,最淳樸的夢。哪怕是灶房里的炊煙,也包裹著濃濃的人情味兒。往事像電影一幕幕重演,滿是溫馨。
逛了逛老屋,其實一眼就能盡收眼底,很多的不舍終成回憶。從廚房里掏出很多以前用過的陶罐,合著弟弟一起抱回了新家,用來種植物,將夢留在身邊。
沿著這走過千遍的路,返回已是黃昏,老屋留在背后金色的黃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