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呢,快把手機放下!”
“趕緊好好寫作業,別玩手機了!”
“今天老師又說你上課不聽講玩手機!”
“一天到晚就知道抱著手機,是不是著魔了!”
……
不知道這些話,聽起來是否有些耳熟?
手機,手機,手機……
似乎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放下手機
然而,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當孩子放下手機,他們的生活里還剩下什么?
☆ 請幫幫我和孩子
前幾天,閣主在論壇里發起了一個活動,群友可以提問任何與孩子相關的問題,閣主會一一解答。活動通知剛剛發出后,幾乎可以說是立刻,便有一個媽媽發來了一封私信,希望閣主能夠幫幫她和孩子。
她的兒子今年已經初二,最大的問題就是“手機成癮”,作業不認真做,也不愿與父母溝通,嫌家長啰嗦,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甚至就連吃飯都拿到自己的房間一個人吃。無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也無法讓孩子放下手機讓這位媽媽很是焦慮。
在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后,閣主沒有立刻回答她的問題,因為這的確是個棘手的難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閉目沉思,“手機成癮”、“迷戀網絡”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或者說是當前非常普遍的一類家庭問題,不知有多少父母或多或少的為此擔憂卻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有多少家庭因此整日雞犬不寧,卻眼見孩子與家長隔閡越來越深,與手機電腦卻來越親……
暫且不說別人,閣主想了想如今的自己,每天睡醒后的第一件事,摸出手機看看有沒有信息;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拿出手機,挑一個今天想聽的歌、相聲或者廣播節目,設置定時關機,然后關燈睡覺;吃飯的時候,打開手機云盤看看生活大爆炸;工作累的時候,點開微博刷刷最新的娛樂八卦……
想到此,閣主想問問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們現如今的生活也是如此嗎?那我們是否都患有“手機成癮”呢?
如果說,我們都是“手機成癮”者,為什么成年人只把目光盯在青少年身上,卻不要求自己呢?最簡單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孩子們要學習,要考試,要出成績吧…可是如果真是這理由,家長們,你們有沒有覺得似乎有些不公平呢?
☆ 科技越發達,生活越單調
想來也許挺好笑,在閣主寫的文章中似乎不止一次表達過對于現如今科技發展的不滿,其實,追根究底閣主并不是對于科技進步不滿,而是遺憾有太多該堅守的原則,該流傳的傳統,該秉持的習慣因為科技的進步慢慢被改變,被摒棄,以至于慢慢被人所遺忘。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夠輕易而舉的找到答案,舊有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多的被科技所替代。
在過去,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日子里,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三三兩兩玩耍的孩子,有跑鬧的,有扎堆兒的,有嘻嘻哈哈的,也有惡作劇的,到了吃飯的時間,各家媽媽一聲吼,孩子們乖乖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那時,孩子們玩鬧的身影,就如同城市一景。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鄰居小朋友互相不認識,孩子結交的朋友幾乎都來自各個興趣班、補習班、科技班。朋友們在一起的活動,就是結伴一起上課,一起參加活動,與此同時,家長一邊盯著孩子,一邊聊聊你家孩子的老師,我家孩子的同學。下課以后,你回你家背棋譜,我回我家練鋼琴,想聯系也很簡單,用手機,發信息。
在過去,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日子里,孩子們經常到朋友家一起寫作業,晚了就在朋友家吃飯,等著父母來接,也不會覺得見外。要不,就是回家趕緊寫完作業,扒拉兩口飯,等著朋友在門外一喊“快出來玩啊!”就興沖沖的跟家長要上一點零花錢開心的去玩了。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放學以后,你家東三環,我家北四環,她家南二環,你家比亞迪,我家沃爾沃,她家四個圈。學校里不僅每天作業多的嚇人,老師還學會了建群,把每天的作業清單發給家長。除了書面作業,老師還會布置很多需要上網才能完成的作業。每天完成作業都已近深夜,日積月累,寫作業已然變成一個負累,哪還敢想著去玩耍。
這樣的例子還有太多太多,科技越來越發達,可孩子的“朋友”,甚至我們自己的“朋友”卻越來越不像真的朋友。現如今,即便對方真實的身份我們都不清楚,交朋友都可以通過手機來實現。過去,朋友之間的玩耍交流,也逐步被手機和信息慢慢代替。我們以為我們面對的是朋友,其實,我們一直面對的,是手機。
過去的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兩個“發小兒”,可不知道對于以后的孩子們,手機和電腦是否就是他們的“發小兒”?
☆ 請給孩子更加豐富的生活
現在的孩子們,自他們出生后,社會就已經被網絡所覆蓋,每個人的生活被手機、電腦、無線WiFi所掌控,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樣的生活方式,似乎就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如若我們也未曾經歷過那沒有網絡的時代,也許就連我們也會認為該有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
然而,當孩子們認為生活就是這樣,也適應了手機就是生活時,家長們開始著急了,認為孩子得了病,上了癮,可連手機都無法拋開的我們,其實也沒有資格去責怪孩子。
還記得文章最前面,閣主給各位家長提的問題嗎?“當孩子們放下手機,他們的生活里還剩下些什么?”如果放下手機后,生活里只剩下了學習,考試,成績,那么,假如您是孩子,是否您也不愿意放下手里的手機呢?畢竟這是唯一一個娛樂方式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閣主曾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首先要明白的是手機給孩子帶來的愉悅用什么方式可以替代,用什么方式無法替代。
如果用寫作業來替代玩手機,相信沒有一個孩子會愿意,但是,如果讓他們和好朋友相處一個小時,一起玩耍或者談心,也許在這一個小時里孩子玩手機的頻率會大大降低;如果用補習班來替代玩手機,相信效果就不如爸爸陪兒子打籃球,媽媽和女兒逛逛街;如果父母一直用言語說教孩子放下手機,不如嘗試和他們聊聊今天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如果想讓孩子保護眼睛,不要緊緊盯著屏幕,不如周末帶著他們一起郊游玩耍……
簡而言之,人們無法接受被剝奪,但是可以接受被交換,因此,想要讓人放棄什么,就要給人以什么。讓孩子在放下手機后能有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在放下手機后感受到更多的快樂,自然而然,他們會去選擇能讓他們更加舒服的方式生活。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是解決一切親子關系最重要的前提,不要把所有目光都盯在孩子錯誤的行為上,要懂得分析其中的原因。家長最常用,也最無效的溝通方式就是不停的說教,學會做一個酷爸爸,美媽媽,慢慢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四兩撥千斤,孩子開心,父母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