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紫檀的油性和密度是分割不開的。油性大密度大的小葉紫檀料子,棕眼、才會既細又少又淺,不會出現粗得不能見人的大棕眼。棕眼越細小代表油性越好,反之油性就越差。
棕眼細小油性大,料子不管是看起來還是摸起來都會非常細膩,盤出來的珠子才可能會越來越亮越來越通透,因為包漿的基礎是“油性”,油性好,包漿才會又快又漂亮;油性差很難包漿好。
泥料魚鱗底,棕眼極其細小,油性大,密度大,還沒包漿就已經有玻璃質感了。
那既然油密度決定了小葉紫檀的好壞,油密度高低的判斷依據又是什么呢?怎么才能一眼看出來小葉紫檀油密度是好還是差呢?
高中物理有一個公式吧:密度=質量/體積。
同體積的前提下,兩個物體,質量越大的那個,密度也越大。這樣說法貌還有社會依據。
事實更加復雜。因為影響小葉紫檀重量的因素可不僅僅是密度,還有小葉紫檀的含水率、生長環境和周期、砍伐和放性時間、存放條件等等,這些因素對小葉紫檀的質量都有影響。
這么多因素下,通過上稱看重量的方法是無法準確衡量小葉紫檀的油密度的。
要抓住最根本的東西,別被市面上那些炫酷的名詞忽悠暈了,什么老料新料,什么琴料拆房料,什么速生林野生林,這些統統丟在一邊,我們只看油密度!
只要是油密度好的料子,氧化包漿之后那才叫一個漂亮!就算是老料,也不能保證都是好料子。再是什么老料琴料拆房料,棕眼粗大糙得要命的料子,咱也不要!那盤出來能好看嗎?
可以總結一句話:油密度高的小葉紫檀一定重量大,但重量大的小葉紫檀卻不一定油密度高!這不是一個正比關系!別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