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和慧一起去采購生活用品,超市里人特別多。有兩個品牌的洗衣液正在做促銷活動。
有個年紀稍大的促銷員在介紹洗衣液,臉上沒什么表情,聲音挺大,但稍稍有點不耐煩。我們直接繞了過去。
"您看下這款洗衣液,現在在做活動,原價12.9,現在只要9.9元,特別的劃算......"另一個促銷員是個小巧可愛的小妹妹,笑起來還有個可愛的小酒窩,聲音挺溫柔的,正耐心的跟大家介紹產品。
其實這兩款洗衣液價格差不多,對我們來說,沒什么差別,但是聽小妹妹的介紹挺舒服的,于是我和慧每人拿了兩瓶。
看到這邊人挺多,顧客都有這種心理,喜歡往人多的地方去,于是小妹妹這邊人越來越多,她一直甜甜的笑著,耐心的回答顧客問了幾百遍的問題。聽她介紹后,很多人都拿了兩瓶洗衣液。
其實,很多人對于品牌并不是特別在意,在意的是促銷員傳達出來的感覺,如果聽了舒服,需要的話一般都會購買的。
買完了洗衣液,我們接著逛到了水果區。
“爸爸,爸爸,這個蘋果好大呀。”
“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要亂拿東西,放回去。”爸爸大聲的喝斥孩子。孩了有些委屈的放下手中的蘋果,剛剛還很興奮,瞬間變得低落了。
而旁邊剛好有個爸爸,抱著一個小朋友。
“知道這是什么嗎?這個是蘋果。”
“蘋果”小朋友奶聲奶氣的跟著爸爸說。
“對,真棒,再說一遍,這是什么?”
這個爸爸特別耐心的教寶寶認水果。好有愛,好溫馨的畫面。
慧說:“你看,這個寶寶和爸爸笑得多開心。因為爸爸的耐心,他們的溝通才能這么愉悅,和諧。雖然寶寶還小,不懂,但是爸爸的影響真的特別重要。”
在生活中,溝通真的是特別的重要。有時候一些特別簡單的溝通,說好了,問題能順利解決。說得不好,還會產生磨擦。
比如,在家里,老公想對老婆說把電視機的音量關小聲些。
但往往出口時會說:”你干嘛總是開這么大聲?“
”我哪有總是開這么大聲?“
”怎么沒有?每次都這樣,吵死了。“
于是,一場不愉快的聊天就此開始了,還因此升級成了吵架。
如果換成這樣:”老婆,電視能不能關小聲點,聲音有點大呢。”
“太大聲了呀,我關小點。”
一個小小的問題在愉快的溝通中圓滿解決。
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的確幸福感更強;而那些不幸的家庭,日復一日的爭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的。
生活中有些人,其貌不揚。但一開口,就能讓人好感倍增,對其加分;也有些人,外表出眾。但一開口,聊不過三句便覺實在添堵,形象大打折扣。
而工作中,好好說話則更重要。
同事之間的溝通挺多。有的同事,說話滔滔不絕,還喜歡打斷別人說話,每次跟這樣的同事溝通都挺累,有時還挺心煩。
而有的同事,說話溫柔有禮貌,讓人聽了特別舒服,每次溝通都特別的愉悅。
在溝通中,說話的語氣比說話的內容更重要。語氣不對,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一個人說話時,總會產生兩種效果,他說話的內容表達他的思想,而他說話的語氣則表達他的情緒。
從人們之間發生的摩擦來看,說話的態度比說話的內容更重要。根據說話者情緒的不同,語氣可以改變文字的意義。
很多時候,只要好好說話,不帶著負面情緒去說話,一些爭吵是可以避免的,問題是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的。
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讓別人愿意聽你說話,樂于聽你說話,帶給別人舒適感和愉悅感,工作和生活才會更和諧。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