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飾演的攝影師告訴電影里的“郝杰”閃閃,堅持做自己。
我很喜歡影片這個部分,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如今郝杰的“商業與藝術”《我的青春期》在“光棍兒節”上映,算是一次探索商業市場的嘗試也好,一次傳播導演個人思想的方式也好。
對我個人而言,這算不上成功,反而是獨立電影的一種失敗。我對獨立電影的悲觀讓態度這樣評價郝杰的這部《我的青春期》。
當我看到影片的宣傳手法以及與其他青春片無異的海報宣傳圖時,不禁讓我失望。
很巧的是對郝杰電影的認識是從前天,早有耳聞的《美姐》到前天才看到。但是我對美姐的整體印象并不好,反而讓我想起了前一陣“獨立圈”高度評價的《心迷宮》,這部電影我去看了,兩者有很多類似的觀點在大熒幕上出現。但我發現買賬的不是平時到電影院花錢買樂子的大眾,而是和我一樣對這部片子有期待的“獨立電影”觀眾。
對我來說,每種電影有每種電影的受眾。商業電影沒有必要融合獨立“元素”讓獨立電影影迷花錢去電影院看,同樣的,獨立電影更沒有必要融入“商業元素”讓商業電影觀眾去電影院花錢看。或者說讓獨立電影影迷去電影院看獨立電影,這或許有些多余,甚至與商業電影的本質是一樣的。更不必在一部獨立電影成功后歡呼雀躍,獨立電影的成功,獨立電影有了受眾。如果這樣,獨立電影的存在是否還應該存在應有的本色,還是獨立電影改變了自己成為變形商業電影的一種。這樣的獨立是好的嗎?還是只是我們人類的求同心理要求我們的獨立電影應該和商業電影一樣被人注視著!這是獨立電影真正的內涵嗎?
當一部片子既融入了打破傳統思想又融入現代技術,當一個導演既表達了個人的思想又野心十足想要進入商業電影的圈子。我們應該怎么看待。我想還是需要時間來驗證。
很巧的是我前晚寫下了這樣的評價后,第二天就去影院看了的《我的青春期》。
從《光棍兒》和《美姐》說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操著唯一“晉方言”的張家口農民又一次讓我覺得中國人民都挺黃,我還是太單純。
黃昏下的五個光棍,開頭小屁孩的“操墻”和“尿尿靠太近會懷孕”的兩個點很吸引人,尤其很對中國“性壓抑”的群體。有大量黃色歌曲黃色段子,寫實的演技和現實反映農村生活,郝杰還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拍了出來,想來兒時會很有趣。
不如第二部對“性”的隱喻,卻很赤裸。五個光棍各有各的故事,篇幅有限,情節表現力不夠。或許導演追求了一個“電影反映現實”的情況,但我看的實在不爽。
由葉蘭飾演的四川侉子說起,“侉子”聽著不爽,但事實這樣無力反駁。
在影片里地位低(六軟愛男人也在傳統地位也是低的)女性如此,成為“性工具”,尤其在老楊嫖娼卻是打炮的東北女戴手套,以及四川妹當晚和老楊一起“吃雞”。
后來的俏三和四川妹的發展,以及為錢找了老楊。不得不說,戲劇效果好,情節設計也好,不否認存在這樣的事實。
但在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里,不否認事實但不能強調錯誤。
影片里中法關系關我屁事,幾億幾百億關我屁事,操屁股還是日逼關我屁事。
但我與導演觀點不同,和別人無關。
但是,影片表現力十足,能吸人眼球,不能否認。
影片整體不算粗糙的小成本,色調算是小問題。葉蘭一人三角讓我佩服,馮四的劇團對影片的貢獻也讓我佩服。
從開頭隱喻到結尾中國式被束縛的性,到結尾回歸傳統的性,已經是中國電影少有的。但不得不說其中的方式很有野心和魄力。影片雖為小成本,但演員方面比其他小成本出色很多,葉蘭的三角及語言問題,馮四的收放自如,鐵蛋爸媽,程蝶衣一樣的劇團反串。
從性隱喻說起,1.三段廁所戲,赤裸裸。2.戳成陰道的面團子,3.三個撅起的屁股也是傳統農民對天地自然的態度。4.美姐的唱段和鐵蛋大女子的交叉剪輯,之后在攝影的突起與凹下的山峰,更有變形鏡頭對山谷的“高潮式”攝影。等等都是導演用心用腦的地方確實讓我佩服。但也不得不說是變形商業化的一個“性”元素。吸人眼球。
從鐵蛋個人的成長經歷也是一種人發展的一個縮影。兒時鐵蛋一句娶美姐,美姐一句娶大女子,狐仙一句娶二女子。我們的獨立自主建立在被騙與獨立中,直到三女子的主動式追愛欺騙了鐵蛋,鐵蛋才回歸到他真正的一家三口。而其中夢境與現實的拜堂對比,讓觀眾感到了和鐵蛋一樣的悲哀。熄了燈的兩顆心,導演很用心。
而相應對應中國發展的則是二人臺與扭曲流行音樂的對比上,其中虎虎的角色設置讓我們和戲臺下的觀眾一樣,我們分不清男女,中國大眾還不懂真正的性本質。
后來三女子的甜蜜蜜與流行音樂對中國傳統的打擊是很大的,而劇團的變質也是導演與我設想的類似,“錢和關注”是我們進步的最終目的。
最后一點與賈樟柯的類似,就是愣三式九十年代做生意的買賣人與鐵蛋式傳統的對比,影片用新舊電視和各種物質作為對比,影片淺顯表達了這一觀點。
意象與超現實部分成為國產青春片的另類,而不是他之前的“性”。帶著些許的融合和變形,產生了這部另類的青春片。
光棍節上映的郝杰作品并不如前兩部的小故事大定位,反而自己的生活經歷成了影片的主體。小成本的影片做大會有什么效果?
郝杰在影片開頭將《光棍兒》《美姐》人物一一拿出來,在結尾又拿了出來,現實與虛假的碰撞,在影片里似真似假。一如我們賈樟柯的趙濤,一如姜文的周韻。郝杰在第三部把自己拿了出來,把自己的春夢和電影都拿出來了。而這個他變成了包貝爾。
些許商業的元素,卻又表現力不夠足,算是上映的一個前提,卻整體處于商業和藝術兩者之間。
紅內褲,紅春夢,爬旗桿,穿隧道,暗戀明戀失戀,除了些許隱喻的成分和諷刺教育體制以及前兩部打下基礎的鏡頭語言,本片在技術上的提高和演員是可以上映的程度之外,和其他青春無異。
整體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的青春期,后半段的后青春。前半段如上面說的比較普通,后半段更多的個人經歷與圈子的規則,并不喜歡這種表現方式。并且作為故事本身來說,后青春期實屬多余,并且后半段前無鋪墊后無結尾,后半段不知算是出彩還是敗筆,這我不好說。
后半段的意象超現實多少讓我意想不到,畢竟前半段太過普通,但這些意象只與個人相關與電影相關,受眾面太小了。并且顯得格格不入,且生硬,在商業電影的圈子里實屬異類。
閃閃在即將結尾的一句“我不要平凡”是否是郝杰對之前狀態的一個發聲,還是他即將用商業的力量來實現他的不平凡。
這還要繼續看。
美國影評家羅杰·艾伯特認為:“獨立電影是在傳統好萊塢制片廠體制之外制作的電影,常常使用非常規的資金,它制作的目的在于表達導演的個人思想觀念而非追求個人在票房上的成功。”
獨立電影導演南希·薩瓦卡也說過:“獨立電影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式,我曾經以為它最大的特點是資金的來源問題,而我現在清楚地意識到它的界定有關于你講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個性視角。”
我很認同以上兩人說的,但是在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我們的電影沒有更多更廣泛的受眾,無法實現既有票房的成功和個人的思想。有的只是被控制的思想下人們的大眾喜好。在電影院里,觀眾很少會為一個好思想好故事被吸引。而在電影院外,有著千萬的觀眾等著看一個因為無法上映的好故事,有多少題材值得我們去探索,中國獨立藝術何必在商業走出一條路?
如果說是為了一個好思想的傳播,我不否認。但也不能否認能夠上映經過審查的思想是否還屬于當初的你。地下的思想不能說更正確,但只能說,地下有著更多的思想和故事。
如果說是為了通過商業的手法賺到拍藝術片的錢,我也不否認這樣是為了藝術。但也不能否認,這些商業元素是否是屬于原來的你。這些錢你是否還會為了當初的夢想成為曾經你最想做的事情。我們無法預知未來,誘惑這么多。
有再多的阻礙都不能改變最初的自己。這些話是郝杰說給自己聽的。同樣我也要說給我自己以及對獨立電影愛好的人聽。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里,我們以為的尖肚子就是男娃,最后的事與愿違和前面的發展或許關系不大。
莜面做的夠了就行了,不要野心太大。
上面的話改編自郝杰的《美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