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這樣祝愿:愿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可我想說的是:愿這個世界及你身邊的人,都可以被你溫柔以待。”
于這個世界,我們常常希望獲得多一點的溫柔和善意,期待被更多的人接受與認同,渴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想要得到的人總是太多,愿意給予的人還是太少。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好像都戴上了有色眼鏡和華麗的面具,在光鮮的外表下扮演著另一個自己。
我們紳士、淑女;我們完美、無可挑剔。
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在向這個世界索取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天真的以為這就是我們最想要的,但卻總是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
有時候,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總要以互相傷害的方式證明愛;
明明處事的動機是為TA好,總要以極端的方式去呈現;
明明想挽留,卻假裝放開了手;明明很珍惜,卻假裝不在意;
明明想拒絕,到最后卻還是選擇了接受......
也許,我們都習慣了掩藏內心真實的感受,總是在無意識中拒絕溝通,總是用指責的方式去表達關心和逃避愧疚。
心存善念的人兒啊,你可知道,這到底是為什么?
王剛老師曾來深圳作過一場很精彩的演講,主題是:好好說話。他的演講不時博得全場陣陣掌聲。
若能好好說話,往往能化干戈為玉帛,讓疾風暴雨變為和風細雨,讓仇敵變為朋友,讓無數即將走向崩潰的家庭破鏡重圓…
其實很多問題的產生都是源自于我們的不會溝通,雖然說話是人類的本能,看似簡單,但卻總是那么的艱難。
觀察當今社會現狀,很多家庭并不會處理關系,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人教會我們這些,另一方面是我們習慣了舊有處事的思維模式,沒有絲毫察覺哪里發生了問題。
人們痛恨各種問題的產生,總是渴望擺脫和逃離,卻很少深度思考這些矛盾和不快的原因都是因為什么。
有時候看著身邊的人因為一點事情吵得兩敗俱傷,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看著,卻覺得十分可笑。
真的,并不是我冷血,有些事情的發生讓我并不能十分理解,為什么溝通一定要以互相傷害的方式進行呢?
明明一方背后的動機是關心和在乎對方,卻總要以憤怒、指責的方式去刺激TA?為什么不能學會溫柔的堅持呢?
而另一方,也許你是對的,也許你更有道理,但作為家人,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又有什么意義?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如果你妥協讓步,會有什么損失?
不但沒有,不僅避免了煩心的爭執,還為了家庭的和諧做了貢獻,那么,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生命來來往往,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但我們的身邊總會有那么一些人,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學會并懂得了珍惜。
明天就是新年了,愿我們都能善待身邊這些值得珍惜的人兒,好好說話,也愿每個人都可以被身邊的人溫柔以待。
愿你有精彩的生活,如果沒有,愿你在平凡中學會坦然;
愿有人陪你走過風風雨雨,如果沒有,愿你成為自己的太陽;
愿你敢愛如那年,但已不匆匆。
2017,新年快樂?
“不給自己設限,人生就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