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一直加班,每次回到宿舍,基本上他都是在加班,而且都是加班到深夜;
B的工作一向都是不忙的,我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他這么積極加班;
“怎么,最近工作很多嗎?”我還是忍不住想打趣一下他;
“沒呀,還是一樣,這是我自己主動加班做明天的事呢”
“什么時候你變得怎么積極啦?還提前完成工作;”
“哎,最近快畢業了;我也是焦慮,都實習半年了,每天都一樣,這樣下去都不知道人生的路在哪里;所以我就開始提前完成工作嘍,這樣自己心安點”
聽完這句,我沒再說話;
是的,我們總會在過了一段平淡的日子后,便開始焦慮起來;
思考著人生該怎么走,但是人生我們不是才過了四分之一嗎?
pen是我認識很多年的朋友;
他很早就出來社會工作,我還沒畢業時他已經工作了兩年了;
雖然這樣,但我們的聯系還是比較緊密,所以關系也不錯
有段時間,他的朋友圈一直發出各種抱怨的話;
開始沒去注意,直到我看到他發了一條辭職的朋友圈,我知道他又辭職了
說又辭職,是因為他這一年來已經換了5份工作,涉及了4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每一份工作,他總是不會超過三個月,每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工資太低,福利不好,上班時間太長....
比如這次,他的理由是工資太少
我看不下去,直接打電話給他,想問問他最近又是怎么了。
“你怎么又辭職啦?工資很低嗎?”
電話那頭的他,沒想到我這么直接就是問他這個問題;
停頓了幾秒才反應過,說了句:今晚有空嗎?反正我辭職了,我過去找你,順便聊聊;
“嗯嗯,可以”
那天晚上我們見面后去了個小餐館,兩個人在那里整整坐了三個小時,一直聊著他這幾年的工作;
原來他出來工作的第一個年頭,看到有一個朋友做生意賺了很多錢,而他卻還是一事無成;
于是他開始著急,看到他那份做了一年的工作,每天只是上班下班,拿著一份剛好養活自己的工資,日復一日不斷重復的工作內容;
他開始迷茫,開始焦慮,終于在看到那個做生意的朋友發了一條去國外旅游的朋友圈后,他毅然辭職,準備換一份工資高點,希望早日走上人生的巔峰;
可是,現實并沒有想象中順利;
辭職了后他更加焦慮;越焦慮越是不安,于是在辭職后的第五天,他就立刻找到了一份工作;
新的工作是他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銷售;
而從事銷售的原因只是因為他聽說了這一行賺錢很快,他只是想在最快的時間內賺到很多錢,他覺得他已經等不及了;
可是這畢竟不是童話故事,做了銷售兩個月后,他又辭職了,因為這兩個月他只開了一單,工資算起來比他之前還少;
這一次,他更加焦慮了
而朋友圈的那個人,仿佛看起來更加成功了;
于是pen又毅然辭職,一個星期后他重新找到了工作,這次是網絡推廣;
這次是兩個月后辭職;
不斷找工作,不斷辭職,于是加上這一次,他便創下了一年換5份工作的記錄;
焦慮的心態,加上朋友圈里那個成功的朋友,讓他越來越累,甚至開始走進死胡同,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
其實他的年齡并不大,而且他已經比很多同齡人出色很多了;
只是自從辭職的這一年來,他一直停滯不前;越是停滯不前,他越是焦慮,情況便愈加糟糕;
當他向我說完這些后,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
的確我們都會這樣,每當自己的生活變得平平淡淡,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那時候總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在變差勁了;
于是便開始焦慮起來,以至于做的事情,總是想著以最快速度獲得最大的成功;
可是,年紀輕輕的我們到底在著急著什么?
人生路漫漫,如果此刻的你已經看到了剩下的路該怎么走?那以后的日子還有什么意思過下去呢?
年輕是最大的資本,可是有多少人總是想著在20歲的時候得到30歲時的東西;看著身邊接觸的人,一個兩個看起來好像都成功了;
那時候會覺得是不是自己選錯了路,會開始想著是不是自己能力不夠;
可是想得越多,越是焦慮,最后也只是一事無成;既然如此,何不做好當下;
畢竟,我們本來就年輕。
聊到最后,我叫他把那個很成功的朋友的朋友圈給我看一下,原來那個人我也認識,而他并沒有朋友圈過得那么成功;
至于為什么發這些,只是因為他是做營銷工作,發朋友圈也是他工作內容之一;而pen卻一直糾結在他的光鮮的朋友圈中,陷入焦慮地情緒;
后來pen慢慢想明白了很多東西,生活開始回到了正軌上;
當他根據著自己的職業規劃重新找到一份新工作時,我見他發了條朋友圈:
我本來就還年輕,我焦慮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