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馮小剛電影拍的是情懷,講的是人性。《芳華》,是文工團的故事,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戰(zhàn)爭、青春、政治、人性,,,再一次戳痛了現實,平凡卑微的人物,被時代的浪潮淹沒,但他們都是好人,歷史欠他們一個交代。
芳華里有句話: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歷經滄海桑田,也很慶幸,沒有被善待過的活雷鋒“劉峰”和萬人嫌棄的“何小萍”終于相互善待,幸運的走到了一起。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接觸過真正的戰(zhàn)爭,特別熱血,特別喜歡開戰(zhàn),可是戰(zhàn)爭有多殘酷,我們一點都不知道,所以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我感覺很好,這才是戰(zhàn)爭的真實。
現在我們通過影視理解的戰(zhàn)爭,似乎習慣了身中數槍還能屹立不倒的畫面,日常躲子彈沒什么問題,殊不知一顆子彈就能把身體打穿一個窟窿,戰(zhàn)爭從來都是用血和肉演繹的,和平應該被珍惜,老兵不死,值得永遠被敬畏。
英雄陌路無人問,一句尼瑪快人心。劉峰車輛被扣那段痛徹人心,郝淑雯罵到:我操你媽,你敢打殘廢軍人!在現實中也有很多戰(zhàn)后的老兵未被善待,他們曾經在戰(zhàn)爭中流血,戰(zhàn)后卻還要為生活流淚,國家忘了他們,人民也忘記了他們。電影中還要表現出來的,真正為祖國獻身的,是十六歲沒摸過槍沒吃過果丹皮的小戰(zhàn)士,是他在硝煙中化作了塵土,而不是從小在軍部大院長大高干子弟,在這個社會里,真正為國防為發(fā)展做出貢獻的平凡人也未被善待,這是警醒,也是悲哀。
被淹沒在戰(zhàn)爭潮流中的那一代人都是我們的英雄,他們沒見過智能手機,也沒有花前月下,他們在和我們同齡時已經背槍走上戰(zhàn)場,直面血肉橫飛,在這之前他們也沒經歷過戰(zhàn)爭,也對未來充滿幻想,和今天的我們一樣。走下戰(zhàn)場后他們又創(chuàng)造了今天,也就是我們正在享受的生活,包括我們的生命。所以,他們有回憶,他們有情懷。
有一句話這樣講:我們做善事,并不是要得到什么回報,而是認為這么做是對的。所有人都認為劉峰做的善事是理所應當,甚至被冤枉,被恩將仇報,這就是“雷鋒式”好人的悲哀,他的好,沒人珍惜,所有的這一切讓何小萍寒了心,寒徹心扉的寒,所以她擺脫了這個集體,被發(fā)配到越戰(zhàn)邊境。劉峰堅持自我,好到沒朋友;何小萍被孤立、被嫌棄,她拿林丁丁的軍裝去照相,不是去顯擺,而是為了給勞改的父親一個念想,假胸事件更讓她意識到,她從未被接納。在感情上劉峰是勇敢的,但他更是不幸的,偏偏他生活在了那個不能亂搞男女關系的年代。
事情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只知道,一個沉默的和一個悲傷的,被排擠在了集體之外,被殘酷的現實擊敗,但他們都是好人,芳華蹉跎,不過紅塵一段歌,是悲歌,也是贊歌。
有回憶的人才有情懷,心存善念的人永遠值得被尊敬。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