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桓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的面積是不斷地縮水,農村戶口的人是不斷地減少。可是,無論怎么,這農村始終會有,這農民身份的人始終會有。
有農村就有農民,有農民就會有農婦。農婦這一身份,飽受社會爭議。農婦的歸宿,也引起了人們的思索。
很多農村的女孩子,九年義務教育之后就不再讀書了,進工廠打工去了。打了三四年的工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即使還沒有到這個法定結婚年齡,可是農村早婚現象并不少見。不讀書的人往往結婚比較早,對于農村的女孩子,打工三四年了,即使自己對自己的婚事不著急,可是家中的老爸老媽可急壞了,各種張羅相親找對象,八大姑七大姨即使與別人家的女孩子完全不沾邊可也著急,著急看熱鬧。于是,在這種推波助瀾的環境下,一些女孩子還不到二十歲就已經身為人妻了。
結了婚接下來就是生娃,而且還是要一口氣連生兩三個娃。即使家庭生活多貧困,娃也要生兩三個至少兩個,而且至少有一個是男孩,否則直到生到男孩為止。
生完了孩子,自己也從一個妙齡少女熬成婆了。孩子越多,家庭負擔越大。許多農村的家庭,經濟本來就不富裕,生活拮據。沒辦法,即使孩子再小,只能將他們交給家里的老人,自己兩公婆只能到外面打工養家糊口。于是,咿呀學語的孩子就這樣被打上了留守兒童的烙印。
不過,現在農村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環境也改變了許多,許多農村婦女都攜家帶口進城了,搖身一邊成少婦了。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婦女生完孩子之后也會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守著這兩三個孩子拮據過日子。
作者:李桓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eaodi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