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鯨Media”(ID:jmedia360)?
時隔4年,好未來旗下品牌再次調整。這是2013年好未來集團確定多品牌戰略后的重大調整。
這一次,學而思旗下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以及母公司好未來旗下樂未來分別整合為“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學而思國際”。從“讓學習更有效”轉變為“受益一生的能力”,學而思品牌理念和關鍵價值也生變。
1“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和“學而思國際”
昨天,學而思宣布將旗下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品牌分別整合為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而母公司好未來旗下樂未來也將整合為學而思國際,負責留學業務。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云峰表示,此次品牌升級既基于社會評價標準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變化,也是為了響應國家推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據學而思總校校長楊付光介紹,學而思將品牌理念、關鍵價值定義為“受益一生的能力”,并按學習能力和思維模式兩個維度拆解為六大能力,具體包括:閱讀能力、溝通能力、探究能力、抽象性思維、思辨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鯨媒體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3個基本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及實踐創新等6個素養。)
從2003年創立之初的“學習改變命運”,到2013年的“讓學習更有效”,到如今的“受益一生的能力”,白云峰稱,學而思品牌理念和關鍵價值從注重學習效果,轉變為學習效果和能力并舉,“未來教育將向個性化和多元化兩極發展”。
此次學而思的品牌升級不禁讓人聯想到學而思品牌近年的變遷史。
2013年8月,學而思宣布把已經沿用10年的集團名稱由“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而且將原來學而思旗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品牌學而思培優拆分成學而思理科、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三個子品牌,三個學科獨立運營,又相互聯系。
彼時的學而思董事長張邦鑫在公司內部稱,由于“學而思” 的名字用于理科、培優事業部、集團三個層面,三者定位不同,令很多內部和外部客戶都產生混亂,也稀釋了學而思的競爭優勢,因此最終決定把“學而思”這個名字留給培優事業部,期望“學而思”更加專注地致力于培優和理科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強調子品牌在各自領域垂直深入、獨立發展。
而好未來旗下子品牌“樂未來”的出現則是在2016年。
好未來在2015年9月全資并購了勵步英語,這將英語學科的產品線和用戶群下延到2-6歲,與樂加樂、樂外教一起形成了好未來英語產業閉環。2016年6月,好未來宣布控股國內留學服務平臺“順順留學”,而后全資收購留學培訓機構“唯佳”,同時發布了留學培訓新品牌“樂未來”。
“用戶對教育品牌的認知需要時間積累,在學而思品牌里面再去區分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可能對用戶的認知會帶來一些干擾。”楊付光對鯨媒體表示,對樂未來的更名也是考慮到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出國等多樣化的需求。
不難看出,這次品牌升級,一方面突出了學而思品牌的價值,另一方面把語文和英語也放到了跟理科同樣重要的地位上,而學而思最早是由學而思理科品牌起家的。樂未來更名為學而思國際,或意味著好未來的國際教育業務將更專注于K12,發掘其K12生源中對國際教育的需求。對于好未來而言,“學而思”品牌升級打的算盤是:實現內部業務與產品間的縱橫聯通,也使得覆蓋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的產品矩陣看上去更清晰。
在促進前述六大能力落地實施方面,據楊付光介紹,學而思除了將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樂未來品牌分別整合為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學而思國際外,學而思也在另外三個方面進行了升級,包括:建設學而思“大語文”、“英語”、“理科”學科體系;依托AI和大數據等科技輔助個性化教學,推廣教研產品ITS/IPS、雙師課堂、云學習等;連接愛棋道、科學隊長、摩比STEAM等多元教育產品。
好未來方面這次明確表示,在學而思本身的課程之外,讓過去投資的項目與之自身業務更好地“連接”——“通過集團平臺連接的素質教育業務為學而思賦能”——也即不僅傳授學生學科知識,也通過素質類課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據介紹,好未來自2005年開始對素質教育進行探索。2011年,好未來成立摩比思維館,2014年,好未來加速在素質教育領域的布局,先后戰略投資鯊魚公園、果殼、嘿哈科技、小伴龍、科學隊長等,并完成了對勵步少兒英語的并購,以及愛棋道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初,學而思還正式發布品牌學而思在線,由原旗下直播平臺海邊直播升級而來。學而思在線為學而思培優的線上課程,采用名師直播和個性化輔導的方式進行在線直播,推雙師直播模式。
那么,學而思在線和已有的學而思網校有何區別?對此,白云峰向鯨媒體透露,“目前學而思網校會更偏向于大班的教學體系,而學校思在線更多的會結合線上和線下的區域化進行個性化產品的探索。”除了錄播和直播這個維度外,未來(兩個品牌)將會越來越清晰,在其他方面也將有其他維度的差異,“長期來說學而思網校跟學而思在線應該會有不同的產品定位,目前還是一個起步階段。”
2 探索AI在小班課的應用,打磨擴張“武器”?
截至上周五,好未來股價超過155美元/股,市值達到128億美元,甚至超過了新東方的124億美元。科技以及投資的概念,成為助推好未來股價高漲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好未來的股價和市值均達到了歷史新高。學生數和經營業績的大幅增加是好未來在資本市場上優秀表現的直接原因。
好未來最新發布的、截至2017年5月31日未經審計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2018財年Q1好未來實現凈收入3.219億美元,同比增長65%;歸屬好未來的凈利潤為2880萬美元,同比增長117.5%。
此前,好未來一直遵循“有一個好老師開一個班,有一個好校長開一個學校”的原則擴張,但隨著人才和產品供給的增加,這兩年好未來擴張提速,甚至進入了如南通、徐州等三四線城市,這被稱為造就好未來業績高速發展的“地緣紅利”。截至2017年5月31日,好未來在35個城市共設有567個教學中心,其中394個培優學習中心,8個摩比學習中心,66個勵步學習中心,109個愛智康學習中心。與三個月前的2月28日相比,教學中心數增加了60個。
披露的信息顯示,好未來還在一些城市采用雙師模式,截至今年1月,好未來的雙師課堂已經進入四川、甘肅的8所鄉村小學,有20多間試點教室。目前好未來正在使用雙師模式和直播等方式進行更多的業務試點與探索。
好未來集團總裁白云峰曾告訴鯨媒體:“我們的邏輯是在任何一個模式上,都希望單點突破,今年可能會看到雙師課堂在地域濃度上發生的變化,但在地域的寬度和結構上并沒有做大范圍的推廣。”顯然,好未來將在二線城市試點雙師模式。但按照好未來的風格,要擴張至三線及以下城市可能會較為謹慎,或許是為了積攢新模式下的另一波地緣紅利。
昨天,他表示,在好未來擴張戰略的背后,有著科技元素的支持。一方面,好未來在智能教學管理系統(ITS)、智能練習系統(IPS)、雙師課堂引入了科技元素。例如,好未來在雙師模式中探索表情識別、自適應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AI目前還在探索階段,小班課在這方面的探索正在進行,但是還沒有量產,這跟成本、系統的穩定性有關,在基礎底層的搭建方面,好未來還在不斷補齊短板。”白云峰謹慎地表示。
另一方面,對于AI和大數據等科技輔助個性化教學的探索,好未來在其投資方面早有體現。近年來,好未來不僅投資了Minerva、Knewton、Volley等國外教育科技公司,今年5月還投資了Facethink,要將情緒識別等技術引入課堂。此外,好未來上周還和流利說達成戰略合作,英語流利說提供的英語語音測評技術已應用到好未來旗下部分英語學習產品之中。
“在改變大的民生性場景應用方面,人工智能剛剛起步。但在特定領域,它的場景優化、效率提升改變上面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 白云峰認為,教育就是這樣一個特殊領域。
對于AI和老師的關系,楊付光的判斷是:“AI跟老師之間的區別就像中醫跟西醫,目前中國的老師就像中醫,主要以望聞問切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而科技就像西醫,通過新技術來給老師賦能,但是科技替代的是老師重復性的智慧屬性低的東西,更高水平的東西會回歸到老師的本原上去,一個有責任、優秀的老師,其責任心、耐心、愛心、和孩子情感交流這些東西都會長期存在。”
鯨媒體(www.jingmeiti.com)是一家面向教育產業的專業媒體,由行業、資本、媒體等各領域資深人士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