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之前粗略的瀏覽過《你的2歲孩子》這本書,最近幾天被娃弄得實在有些招架不住,感覺過了個年,他增長的不光是年齡還有脾氣。趕緊把書拿出來翻翻,從書中取取經,看看有沒有什么克敵制勝的法寶。跟圈媽進群之后第一次聽說“導圖”,覺得很是受用,喜歡這種思路清晰條理分明的歸納,讓人一目了然,很羨慕群里那些手繪導圖的大咖們,好像是藝術與思考、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毫無基礎的我也想嘗試用這個喜歡的方式來總結歸納一本書,感覺這本書還蠻適合的,有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批評指正,多提意見!
? ? ? ?通讀全書,作者想要表達的理念就是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個體發展特點,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要去比較,要耐心,尊重,引導。關于書中講的兩歲孩子發展特征,基本上百分之八十我家娃都是符合的,我不禁感慨,原來這些讓我險些招架不住的“大招”竟還是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有時帶娃去有年齡相仿小寶寶的同事家里做客,或是去早教中心跟小朋友一起上課,或是家里來了小朋友,我都盡量想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告訴他要親熱的打招呼,熱情的招待客人,好東西要跟小朋友分享等等,無奈他只是木木然的玩自己的,我有時還會責怪他不聽話,不大方。其實,這是因為“兩歲孩子的社會特征是“平行游戲”,他們會在相同的地方做相同的事但彼此間不做實際的交流和接觸,除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基本上不會注意其他人,他們的社交方式是緩慢而安靜的。” 我們家長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準備些好玩的玩具,多安排一些讓孩子們產生共同興趣的游戲,便于他們自發地組成小團體,然后在一旁默默地欣賞就可以了。
? ? ? ?書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圖分享給大家。
? ? ?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好像總不能一帆風順,剛剛經歷了一段平穩時期,馬上就又要經歷一段波動時期,這種情形就叫做“成長的交織”。讓我想起了以前馬哲課講過的事物的辯證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從圖上看,孩子一般是從整歲到半歲是上升的、或者說穩定的狀態;從半歲到下一個整歲是下降的、或者說突破的狀態。這是否能較好地解釋為什么我娃從去年夏天的不帶尿不濕到尿褲子到告訴大人要尿尿再到自己主動坐便桶,突然之間就又尿褲子了,又開始重復這一過程。我還跟老公抱怨過是不是孩子故意調皮搗蛋不聽話,和大人對著干。好吧這樣看來我也許冤枉了他,心里安慰了些。
? ? ? ?另外還有一點,所有男寶的媽媽都要注意一下,千萬不要把咱兒子去跟你周圍與他同齡的女寶寶進行比較,那樣的話,當媽的心~傷不起啊~~。在我兒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朋友家的比我們小兩天的女寶寶就已經不用抱抱了;在我兒子話還說不利索的時候,她已是三字經、唐詩張口就來,兒歌、童謠韻律十足;在我兒子剛認識匹諾曹和小紅帽的時候,她已經可以完整的講出白雪公主的故事,并遞給媽媽一個蘋果說,媽媽這是毒蘋果,你吃吧,我是壞王后。每當朋友興高采烈的跟我說起孩子的每一點變化時,她都不知道我的內心已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女孩發育一般比較早,她們學會走路、說話、自己上廁所、吃飯穿衣都比同齡的男孩早,女孩對人比較感興趣,而男孩則對東西比較感興趣,男孩行為表現比較激烈、比較直,女孩則復雜、婉轉的多,加上語言能力強,愛取悅他人等因素,使得小女孩照顧起來比小男孩更容易”。你看,我順便還為自己為什么帶一天娃下來總感覺精疲力盡,大傷元氣找到了絕佳的合理解釋。
? ? ? ? 希望每一個兩歲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父母,都能淡定些,寬容些、耐心些。最后,想對我的寶寶說一句:無論你是什么樣子,媽媽愛的就是這個樣子的你。
? ? ? ?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