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心理學基礎理論與孩子學習成長實際情況,我寫了一個關于孩子心智開發的時間表,期待給家長一些啟發:
一、0-1歲:開發身體就是開發心智
身體感觸覺的發展,是孩子后期心智發展的基礎。所以,家長如果想培養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在這個階段,關鍵就是開發孩子的感觸覺系統。
首先,是關于孩子觸覺開發的建議:
1, 盡可能順產。讓孩子出生的時候,全身皮膚經歷充分的摩擦,將讓孩子后期的智力上一個臺階。這是孩子第一次開發感觸覺的機會。如果沒有經歷產道的摩擦和擠壓,部分孩子就出現“感統失調”性的多動癥。這也是為什么,嬰幼兒心理修復練習中,專門有產道模擬訓練。
2, 充分滿足孩子口欲期的接觸需要。一方面,可采用盡量長時間的母乳喂養,最好兩年左右。這樣可以充分開發孩子嘴部的感觸覺,有利于孩子的心智成長。
另一方面,包容和允許孩子吮吸手指,因為這是口欲期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過程。如果孩子口欲期的需求未得到滿足,這個需求將一直存在,成年后更容易咬筆頭、貪吃或迷戀吸煙等。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啃咬玩具,盡可能把玩具洗干凈,并購買專門用于啃咬的玩具,而不要強硬阻止孩子的啃咬行為。強硬的打斷孩子的任何行為,在他們的內心都可能種下“自我否定”和“自卑”的種子。
3, 讓孩子自由的爬行。爬行也是嬰幼兒感觸覺發展的重要方式。有研究顯示,經歷過長時間的爬行期的孩子,智力發展較好。
其次,是培養孩子心理感受能力。這更為重要。
1, 安全感培養。建議孩子一歲以前,母親可以陪伴孩子。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1歲以前的孩子主要需要母親,1歲以后孩子性別觀和世界觀發展的時候,才更需要父母共同陪伴。
嬰幼兒的心智較為敏感,對于安全感的需求也十分強烈。根據孩子的母子依戀關系,孩子分為三種類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
在1歲以內母子依戀關系良好的孩子,是安全型依戀,他們在成年后更容易與外界和他人建立關系;1歲以內嚴重缺乏母親的陪伴,經常在需要的時候得不到母親的支持的孩子,將形成反抗型依戀模式,他們在成年后內心對于穩定關系的建立充滿恐懼和憤怒;居于兩者之間的是回避型依戀模式的嬰幼兒,他們也沒有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關系,對于長大以后發展穩定關系帶來困難,并容易對他人產生懷疑和猜測。
同時,多項研究表明,安全感的培養,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閱讀能力發展以及記憶力發展。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學習能力將受到嚴重影響。
2, 多擁抱孩子。父母與孩子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孩子的感受力培養,讓孩子更好的與父母進行親情交流。
二、1-6歲:以玩為主
從埃里克森的人格成長圖我們可以發現,孩子7歲以前,只要是心靈素質和性格品質的培養。比如,0-2歲是培養孩子“信任與希望”的品質;2-4歲是培養孩子“意志力與勇敢”的品質;4-7歲是培養孩子“目標與主動”的品質。
然后經過7年的成長,孩子完成心靈建設,接著將進入瘋狂的學習好奇階段。所以,對1-6歲的家長,開發孩子心智的建議是:
1,關注孩子的右腦開發和想象力培養。比如: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天賦培養;或者英語語感、古文語感、數學空間關系等知識的滲透。而不要在這個階段,一味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是徒勞的。
2,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孩子發揮出他無限的創造力。這個階段孩子會經歷人生中第一次叛逆期,他會在生活方面走向獨立。最簡單的表現,就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玩玩具。
所以,父母需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這棵小樹舒展開枝葉,呈現出自己的風貌。如果約束太多,強制太多,最直接打擊的就是孩子的自信心。并同時增加孩子在第二次叛逆期的攻擊性。
三、7-12歲:學習黃金時期
如果孩子可以在0-7歲健康完成內在的探索與建設,7-12歲他對外界的好奇心,與對學習的熱情是自然而發的。尤其在我國這種把孩子逼到墻角的應試教育體制中成長,學校生怕給孩子太多自由空間,老師希望用作業霸占孩子的所有時光。
所以,小學就變成唯一較為輕松的學習階段。我們應好好珍惜和把握。
建議一,盡可能多的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名著都是挺好的選擇。這讓孩子開闊視野,了解外面的世界,培養自己的判斷力。如果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與交流,那將是非常不錯的家庭文化之一。
當然,換個角度說,父母想塑造孩子的世界觀,影響孩子的成長,這也幾乎是最后的時間了。因為,等到了中學,孩子學習壓力增大,身心進入第二次叛逆期,家長想影響孩子將更為困難。
建議二,三年級以后父母可以適當引入學習方法培養。因為10歲左右孩子的思維完成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型。這個時候,孩子可以慢慢學習記憶方法和思維導圖。
記憶方法是學習方法的一個基礎,所以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更多以記憶力培養為主。
四、12-18歲:邏輯思維走向成熟
在這個階段,孩子身心都要經歷巨大的考驗。一方面,學習壓力增大,孩子從小學的兩三門主課(語文、數學、英語)一下變成八九門主課(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生物,地理);另一方面,孩子的心靈進入第二次叛逆期,這也是人格健全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心智走向成熟。
建議一,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提升思維能力,減輕學習壓力。快速理清知識系統,減輕預習和復習的學習量。
建議二,鼓勵孩子在這個階段探索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觀察自己的學習狀況,并總結反思。
建議三,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變得很為重要,父母應充分意識到孩子的身心變化,并給予孩子更多的肯定與自由空間。與此同時,如何協助孩子認識自我,走向人格的完善和成熟,父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18歲之前未能完善發展人格特質,成年之后,將有可能出現各種障礙性人格,并深刻影響成年后的學習與生活。
附:埃里克森前期人格發展圖
最后,愿每位孩子茁壯成長,愿每位家長輕松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