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段時間為了提高處理事情的效率,以及更好的管理每天雜亂無章的生活,讀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讀到的很多方法有,記錄每天的時間花銷,以便知道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哪些事情上面;為自己列一份近期的待辦清單,以便有條不紊的去處理手頭雜亂無章的瑣事。
而當我讀到《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學了很多時間管理法,都不如這本書的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去做那件讓你覺得最重要的事情。
本書提出這個理論是從《城市鄉巴佬》里一段老柯和城市鄉巴佬米契的對話引出來的。
老柯說,你知道人生的秘密是什么嗎?就是這個。(說著,他伸出一個手指。)
米契不解地問,人生的秘密就是手指?
老柯說,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就一件,只做一件事,其他的事情不值一提。
其實在以前讀過的時間管理的其他書籍的時候,我也知道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然后先去處理緊急和重要事情在前,就像《人性的弱點》有一章提到,人類最重要的兩個能力,是思考的能力和處理事情輕重緩急的能力。但是真正領悟并且能夠真正只去做人生最重要的那件事,并不一定能夠做到。
知道人生最重要的那件事,或者某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和目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我們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容易人云亦云,迷失自己應該走的路而把別人的成功和選擇照搬過來用,抑或在確定目標之后努力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情緒和環境的干擾,而輕易放棄目標半途而廢。
我不太相信各種以個人經歷為例子的成功學,但是我相信那些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發揮了個人才能取得成功的那些人士擁有的成功共性。他們比在各行各業普普通通碌碌無為的人士不同的點在于,在事業初期就找準了自己擅長并且喜歡的事情,他們的工作并不是枯燥的工作,而是把它們視為游戲一般帶著熱情和樂趣工作。所以作家(村上春樹,海明威等)可以每天花費很長時間寫作;物理學家,發明家(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可以很長時間把精力都投入到他們的實驗和發明之中;藝術家以及那些創業成功的人士也是一樣的。
就像《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也明確提到了,所謂成功是有跡可循的,聚焦目標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捷徑。
而另外阻礙你成功的六大謊言分別是,
1,每件事都很重要
2,你可以同時處理多件事
3,有規律的生活
4,缺乏意志力
5,試圖平衡生活的各方面
6,大即不佳
關于每件事都很重要這點的誤區,前面已經提過了。重要的事往往不超過三項,很多時候都可以簡化成一項。而書中鮑勃·霍克說:“最重要的事,也許并不是最起眼的。”再根據80/20法則,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只要去抓住最關鍵的點和項目,就能達到最大的效率。
而關于第二點自然不用多說,同一件事情做太多事,就會什么也做不成。把你分散的注意力收回來,用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我們平時一些時間管理書可能會說,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起你的各種感官,以便節省時間學習和提高效率。例如在排隊或者候車的時候看書,在邊做家務的時候聽英語聽廣播。其實這些都是碎片化時間,這些雖不是不可取的,但是真正的能夠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并不高。我們真正學習和工作還是要用到整塊整塊的專注的時間。
有規律的生活這一塊,看起來似乎不是誤區。而這本書是這樣說的“我們需要的不是堅持,而是習慣。要養成習慣,我們就需要自律。”當你確定人生或者階段性目標的時候,你完全是因為熱情和異常投入于這件事。而當你覺得你每日都要提醒自己需要“再堅持一下”的時候,這件事就似乎變成一場很吃力的長跑了,你會在每日忍耐中失去耐心和熱情。
而習慣卻是另一回事。習慣就像你每天早晚刷牙一樣,一點不覺得辛苦而你不去做那件事反而會覺得生活少了一些什么。
關于第四項中的缺乏意志力,應該也有很多人把自己做一件事不能持之以恒中途放棄歸咎于缺乏意志力。而很多書籍都有關人類意志力方面的研究,意志力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例如一個人早上的意志力是最強的,而到一天過后意志力會慢慢的減退。增強意志力的方法是,健康飲食,規律進餐。我覺得還要與自己內心保持一種平和的對話,勇于面對不夠完美的自己。
平衡生活的各方面這項,與其說我們在尋求平衡,不如說在選擇事情的優先排序。并不是每個人每個階段都能以最佳狀態處理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家庭,朋友等。最好的方法是列出一年里對于各方面的優先順序,以及各方面想要做到的目標和狀態。
大即不佳的誤區是,確立大的目標并不是壞事,而是既要確立大目標,還要按部就班的注重每一天的積累和行動力。
整本書還講述了很多高效工作和成功的方法,以及在生活中要選擇與成功為信念的朋友,因為那些普遍不太滿意你工作的人,他們的消極態度多少會影響到你,而與積極并且有成功信念的人為友。會產生被研究人員稱為“成功向上螺旋”現象?!銜u漸找到自己的芳香,最終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這點很像古人云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圈子里的人脈,其實直接可以看出你自己的水平和價值。
最好的時間管理法,就是做最重要的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