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群精華
錦明老師:大家的問題,其實關鍵還是自我修煉的問題,總有盯住孩子在行為上有沒有改變,改變了多少。而很少關注自己的心,有沒有改變,改變了多少。不是說你改變了,孩子就應該改變,或者是,孩子今天做到了,明天就應該要繼續做到,才算數。自己都很難穩定的做到,自己那個死樣子還沒有多大改變。你希望孩子按照你想要的那個樣子,每天如此。首先你自己需要做到,面對問題的時候,用課程教你的步驟去做,不斷重復,看看你能否做到。往往是我們自己開始時做到一部分,但是當問題再次出現的時候,又按照自己的爛模式去面對了。正確的流程是:遇到問題→崩潰→【打斷到停止】→【舒緩到接納】→【感賞到表揚】→【溝通】上面的流程是每一天都需要去做的,每一次你激活負面情緒,就需要做。否則就按照你之前的爛模式在走了。而自己的爛模式是:崩潰→擔憂→不安全感→怪罪。。。→忍不住要做一些什么,忍不住要推孩子一把→引發對抗→進一步崩潰。
我沒有入群學習之前,我也曾有過同樣的困惑,青春期要持續多久呢?甚至在日記里也祈求青春期早點過去,當我入群學習之后才知道被愛滋養的孩子,即便是到了青春期也不會叛逆,從那時候開始,我才對青春期有了別樣的理解和看法,并且通過自己的學習,通過自己的改變,通過對孩子的影響,再一次證明了老師說的話是對的。如果孩子對父母的糾結永遠不能夠消失,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走過心中的叛逆。所以我越來越覺得孩子改變的時間是取決于我們家長努力和進步的程度,與青春期持續的長短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你真是不容易,每天使勁渾身解數讓女兒按時按量學習練習。女兒更不容易,要照顧媽媽的情緒行事。但這不是長久之計奧。前兩天讀《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其中也講,吸引力就是愛,你的一切事物都是你的愛吸引來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愛這樣想"。你總想著女兒不會自律的,不信任她,你幫她越多,她無意識否定自己越多。女兒是要長大的,家長需要學習逐漸放手的能力,把學習的責任完全交給孩子,否則,等孩子青春獨立期,她會和你對立,也一并和于你產生聯系的"學習"進行立開。親,加油讀愛表揚課程吧,只有表揚可以啟動孩子的好命運的開始。
你的反思寫的很好,誰的問題誰負責。我們看不慣,是我們的問題,因為我們看不慣并不代表別人就存在問題,只是我們在用我們的衡量標準去衡量別人和要求別人,所以這不是別人的問題,是我們自己受不了的問題,我們需要管住的是我們自己的看不慣。
如果孩子已經變成我們想要的那個樣子了,我們真的不需要嘮叨,反過來看到孩子做的不如我們所愿,我們忍不住嘮叨,就是不相信他的未來,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會成長得更好。所以我們自己會忍不住焦慮和擔心,其實這樣的結果不舒服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有句話說誰痛苦誰改變,如果孩子真的都已經改變了,我們還來學習干什么?我們改變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先改變,在影響孩子更好的成長。所以我覺得你和孩子的約定有些倒果為因。
愛因斯坦說:什么是荒謬?持續不斷地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獲得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荒謬。
改變是拒絕荒謬的開始!將我喜歡的這段話也送給大家。
童年是已經發生了的過往,是既成的事實,他像大山一樣橫在我們面前,我們既不能對它視而不見,也無法繞道而行,去改變它。通過學習我們對這些過往有了新的詮釋,能夠看到家人行為背后對我們愛的本質,這是多么難得。控制都是想要去改變別人,那時候我們的能量是很低的,當我們能量提升之后,我們就會尊重每一個人成長的軌跡,讓它完美的運行。反過來,每個人所表現的又都是我們想要的了。沒有讓原生家庭成為我們成長的借口,反而通過分析,找到原因,讓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軌跡!我聽到小寶的聲音,同時我的內心也響起一個聲音,你不僅成了,原生家庭痛苦的終結者,也成了又一個幸福的起點!
現在第一步要做的是調整自己,你太焦慮了,這對事情有害無利,你的焦慮會吸引更多讓你焦慮的事情,因為創造定律說:你會得到你所持續聚焦的,無論是你要的還是你不要的,客觀復述,等于主觀重鑄,這些都是要避免的。
接納是不怪罪,不匱乏,沒有負面的情緒。
放任他是接納他和他的現狀,接納就是允許孩子的現狀存在,而不是我接納了孩子就必須馬上有好轉或者現狀馬上達到理想的狀態,這種心理叫做越級跳頻,就是你心里其實沒有真正的做到接納,只是用自以為的放任(換句話說就是不那么嚴的去管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紫雨老師:你最有生產力的做法是修煉好自己,讓自己有足夠的愛與智慧。
《荀子》中曾曰:“怒不過奪,喜不過予。”高層次的人并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有沉穩的內心,喜怒不形于色。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注定會出問題。
親子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孩子和改變孩子,而是家長提升和成長自己,這才應該是親子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所在。
媽媽(的內在情緒)是大海,孩子是小船。大海風平浪靜,小船自然安安穩穩,大海風大浪大,小船被掀翻的可能都有。媽媽,是孩子生命的根基。
作為父母,當你不開花,所有的親子技巧都只是裝飾,甚至是毒藥。當你開花,你不需要任何親子技巧,或者任何,都可以是你的技巧。
感賞飛利浦客服,耐心指導操作,在我還是沒有解決問題的情況下,遠程操作把問題解決了,小伙子太棒了!
感賞自己今天提前做準備工作,把明天的晨讀提前錄好,以防萬一明天有事耽誤了。
感賞自己提前把晨享寫出來 ,發給好朋友,幫我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通過好朋友的修改,更加流暢順口了,謝謝智慧的好朋友。
感賞自己認真按女兒要求 做了手帳,雖然不是特別滿意,但是能走出第一步還是值得表揚的,相信自己以后會越做越好的。
感賞好朋友時常會督促我學習,讀書,也常在我們的小群里分享,大家一起學習一定會進步很快的。
投射女兒與各科老師同頻共振將老師教授的知識都能掌握。
投射女兒增強時間觀念,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
投射女兒堅持遵守和媽媽的約定,看手機不超時。
投射女兒知道天冷要加衣,照顧好自己,讓爸爸媽媽放心。
投射女兒多吃菜,多喝水,少吃零食,免疫力提高,身體健健康康的。
投射老公工作順利,心情愉悅,少應酬,少喝酒。
投射自己成為心想事成的魔法師。
投射家人及朋友們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