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
頓悟也要從初級的漸悟開始。
比如說吃飯,吃到第五碗飽了,早知道前面四碗就不吃了,是這樣嗎?走了三天,最后一步到了臺北,早知道前面不走了,是這樣嗎?如果真這樣,就到不了臺北。
即便是頓悟,前面也必須下很多的功夫,才能忽然證悟,就像黑暗中電燈一開,剎那間忽然大亮。人都有一些執著,不開竅,哪天忽然在一個機緣下,念頭一轉,豁然開通,整個人生都將因此起了變化。
吃虧
兩方相斗,會造成兩敗俱傷;若是兩人相讓,則兩人都有所得。讓步不一定吃虧,從禮讓中,才能和諧雙贏。忍讓一下,看似吃虧,實際上就是占便宜。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閻羅王對兩個小鬼說:“你們兩個可以到人間投胎去做人了,現在我手里有兩個名額,一個呢,一生都要忙著給別人東西;另一個呢,一生都從別人那里拿東西,你們愿意做哪一個???”
小鬼甲搶先跪下來說:“閻王老爺,我要做那個一生從別人那兒拿東西的人?!毙」硪抑荒茏尣剑x擇了一生都要給予的那一個。
閻羅王也不嗦,撫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間做乞丐,到處向別人要東西吃;小鬼乙投胎到富裕厚德的人家,時常布施周濟別人。”
反省
要常發慚愧心,要肯認錯,要懂得感恩。能夠行事不昧、自我反省的人,都是有良知的人。此外,對于那些良心生起、懺悔過往的人,要給予包容、協助,這也是人性的善美、光輝、偉大之處。
小利
為一點小利就去害人,日久自然大家都不愿意跟你合作。為了得到一瓢水,不惜把整個水源都污染了,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謙卑
為什么要謙卑?因為我們沒有什么可驕傲的;為什么要自尊?因為我們沒有什么可怯懦的。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定是謙卑的;不成熟的人,才會趾高氣昂。
執著
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心結打不開,這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鉆牛角尖,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我們遭遇不順、陷入煩惱的時候,無論迷惑、愚癡或邪見,只要不執著,就有辦法化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能夠不斷尋求解決之道,就會有所覺悟,有了覺悟就會有受用,此即“迷中不執著,悟中有受用。”
放下
關鍵在于放下什么,怎么放下。選擇哪些是要放下的,哪些是要堅守的。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對于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里耗費;對于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對于金錢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里打滾;甚至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惡、得失里面,不得安寧。
包容
21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是華人的世紀,所以華人應該首先寬大心胸,更加包容。用包容的方式敞開心胸,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擁有就有多少。中國地大物博,心量要大,心大才能和大國的形象匹配起來。
敵人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面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有容乃大
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槍火大炮摧毀了美國的軍事實力,但征服不了美國人。反而是現在,日本的TOYOTA汽車出口到美國,占領了幾乎一半以上的美國市場,征服了美國的交通、經濟。不過美國人并不認為這樣不好,因為商品總是要經過市場的檢驗,全世界的國家彼此都在互相觀摩,互相吸收對方的文化。
俗語說“有容乃大”,愈偉大的國家,愈有“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棄細流”的胸襟。
沉靜
一天當中,我們起碼應該保有十分鐘的寧靜,讓精神有喘一口氣的閑暇,有一個可以讓陽光照進來的間隙。在一年當中,都市里的人們至少要有一個月的安靜生活。否則,長期陷入浮躁、動蕩、嘈雜的生活中,人們會迷失方向、不辨是非,被人趁亂牽住鼻子走。而沉靜下來以后,才能真正面對問題,與自己對望,與佛與天地與古今圣賢交談,才能最終達到“身心安泰”的平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