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畢業后不一定會記得高中學過什么,但是他一定學會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知識會忘卻,但是能力卻在提升。
教學相長,在這個信息時代,如果教師想要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想要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可以自由發言的場所,前提是這位老師擁有足夠多的知識,足夠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會避免被“掛講臺”。隨著信息傳播渠道的延伸,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放在了學生的面前。在課堂上,老師根據課本講了很多的知識,但是有時候確實會發現教材上的有些知識并不是完全正確的,雖然這些事實符合當前所使用教材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當學生提出異議時,作為教師如果只是告訴他記住就可以,那就是玷污了教學本身的意義。教學是幫助學生去學會提取信息,分析問題,尤其是現在,當海量的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更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思考,質疑,而不是一味的相信。
當我們課堂提出的問題不再是書本上直接就能找到的,當問題換一個形式呈現,需要學生真正去和實際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樣的問題才是好的問題,這樣的語言交流才是有意義的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想我們的學生會越來越有不同于以往的學生的更多奇特的想法,他們會更加的大膽,對于未來的科技所能達到的效果更加的充滿信心。學生的表現欲需要在課堂中體現出來,邏輯性思維,表達能力,情感輸出、輸入等都是我們在課堂上急需增強的。節奏很快,物質的滿足也比較到位,但是精神上的力量可能真的需要在溝通與合作中才能汲取。
希望在老師們的努力下,教室,課堂,能成為學生精神世界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