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父親確認子女的一種重要表現,是對生理學開了個玩笑,竟然去效仿婦女生育坐月子,即通常所說的“產翁坐褥”。這是否也可算作古人在爭取男女平等的一種表現呢?
談到產翁習俗,則直至中國近代,南中國還存留著。我國古籍曾就南方一些少數民族盛行產翁習俗作了記載。例如宋代李昉等撰《太平廣記》引《南楚新聞》說到僚人、越人,明代錢古訓《百夷傳》提到傣族,清代李宗昉《黔記》提到貴州威寧苗族,都有丈夫替妻子坐月子的習俗。
出自清代獵奇好事者之手的《黔南苗蠻圖說》,更是通過圖畫加文字的形式記載了仡佬族先民產翁坐褥的習俗。其文曰“其俗甚異,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俗稱產翁。彌月乃出,稍不衛(wèi)護,其妻病焉。誕子經三日,便澡身于溪河。出耕作返,具飲食供夫,一日除乳兒外,悉無暇刻。”從前貴州的苗人亦有同類的風尚。黔記說,“郎蓀苗在威寧州屬,其俗婦人產子,必丈夫守房,不逾門戶,彌月乃出。產婦則出入耕作,措飲食以供夫乳兒外,日無暇刻”。
嶺南很多地方,婦人產子,未滿月不許出房,名為“坐月”。眾人都稱她為月婆,而稱她的丈夫為月公。月房之內,外人不得踏入。
產翁習俗不只在中國有,在美洲、歐洲、亞洲的一些土著居民中也有。如亞馬遜河和俄利諾科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在大多數部落里,母系氏族和妻方居住婚占著優(yōu)勢,但是,已開始向父系過渡,與此有關的是他們當中存在著產翁坐褥的習俗:在妻子生產的時期人,丈夫躺在床上效仿產婦的樣子,享受好些日子的護理和照顧。”
又如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巴斯特人,好幾個世紀以來都還有產翁習俗。沙爾.弗勒克寫道:“這個習俗就是當女子生了小孩,是父親坐床,父親假裝疼痛,大家也是照顧父親,幾乎是很相信父親生了小孩子。并且鄰居男女們來賀喜的對象也是父親,也是照顧父親,……并不掛念孩子母親,母親仍然是專心去做她的家務。”
這種“裝產”的習慣,用保爾.拉法格的話來說,就是“男子用來奪取女子的財產和她的品級之欺騙手段中之一種。”因為女子生小孩,就是在家庭中享得特權的原因。男子只所以裝產,因為他要使人相信他也是生小孩的人,這種方法為男子表明,他對于小孩的父權也同于母親對小孩之權,在家族進化的過程中,做了母權制度向父權制度過渡的橋梁。它反映了男子為把占有的財富傳給子女而確認子女的強烈要求,以及為實現這個要求所采取的象征性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