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某一天,吃過午飯之后,準備午睡的你在公司看看手機,刷刷微博。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突然看到大學同學在朋友圈里曬出一份心儀已久的offer,你一下子跳起來,現在不太想午睡了。在把自己代入這個同學幻想了一下他今后可能會遇到的精彩故事之后,冷靜下來的你可能會問自己,“為什么他可以做到,我卻還在這里?”
你突然回顧起自己這一周的工作和生活軌跡,然而每天好像都沒有什么不同,每天好像只是在重復昨天,上星期,上個月的生活。上一次用腦子好好琢磨一件事,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是不是突然想改變現狀呢?
想要改變,就要打開自己的心智,把自己從日常瑣碎中抽離出一部分,創造出自己的一點東西。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就是告訴你如何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本書認為,人需要自我管理,而時間不可管理;深信積累的力量,有了積累,時間就是你的朋友,你才能達成目標。
自我管理,前提要實現獨立思考,認清現實,才能為行動做出指導。如何理解“自我管理”和“獨立思考”這兩個概念呢?
獨立思考,是為了避免成為“既勤奮又懶惰”的學生。
準備托福考試的學生,在拿到《TOEFL iBT 高分作文》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把高分作文都背下來,作文可能就會得高分。這就是“既勤奮又懶惰”,勤奮于雄心壯志要背下一整本別人的作文,懶惰于不用自己的腦子好好想想如何自己寫好一篇作文。
獨立思考,只不過是從別人那里知道一個結論的時候,自己動腦重新推演以便,看看得出結論的過程有沒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些結論到底有沒有道理的過程。
如果你把思考的工作交給別人,比如背下別人的作文范文,你以為是快的方法,但是你并沒有學會如何寫一篇作文。如何開頭,構建文章邏輯,結束,你還是不知道。等到下一次又需要寫作的時候,還要再看范文。但是如果你稍微做個總結,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邏輯,下一次就可以獨立完成了。
認清現實,則是“在承認資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用’”。
你要相信,這世界上沒有速成的方法。人希望有速成的方法,是因為想要馬上看到結果。但創造就像懷孕,十月懷胎,一朝臨盆。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就放棄速成的想法。
除此之外,你還要客觀地認清自己的現狀,承認自己現在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或是承認自己現在水平有限。“賺錢”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目標,可以用你之前積累下來的經驗或技能,交換報酬。如果你文筆不錯,可以寫書評,寫影評,寫軟文;如果你英文好,可以做家教,做翻譯,做老師;如果你沒有什么技能,那就去學,直到掌握它,為你所用。
了解以上兩點概念之后,可以開始進行自我管理的行動了。
1. 估算學習時間,做好計劃
應該很多人在學背單詞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本來打算今天背兩個單元的單詞,30個單元的一本詞匯書半個月就能背下來,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但現實是,第一天看完了兩個單元的單詞,第二天勉強背完了,第三天背之前看看第一天的內容,發現忘了大半,然后再背第一天的內容,時間花了之后發現第三天內容還沒背,已經晚上12點了,要不洗洗睡吧……然后半個月過去了,可能你只背了前10單元都不到。
正確的計劃,是先每天背兩個單元,背到第三天,得出自己每天背單詞的平均花費時間,了解自己在兩個單元上所花的時間,放入每天的日程表中。然后根據每學完三天就拿出一天時間復習這三天的內容,然后過了一周之后再復習上周的內容,一個月之后再復習上個月的內容。
本書中有關于背單詞的計劃的詳細介紹,但是作為平時意志力就不太堅定的普通人,要把看劇刷視頻的1-2小時時間拿來學習就已經是很大的意志力消耗了,一開始就不要太計較這個計劃是不是完美的,你可以先制定一到兩周的計劃,在實行的過程中做出反饋,比如每天的學習時間是否太多,再以此調節到自己能接受的量,否則任務過重,很容易半途而廢。
2. 比‘越早開始越好’更切實的答案是‘現在就開始’
計劃做好了,你要做的不是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開始,而是現在就開始。我們經常在跨年的時候,在社交平臺上說“新的一年,開始xx學習!”然后年末的時候,你并沒有學成。所以不要等到什么下星期一,下個月,下一年等你有空的時候再如何如何。現在就開始。雖然好像并沒有想象中的完美,可是畢竟開始了啊,“今天學到的一個短語好有趣,之前一直不知道還可以這樣表達哎。”
3. 面對困難的部分
“任何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即相對簡單的部分和相對困難的部分。”
就算制定了計劃,并且迅速開始行動,但是還是沒有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有容易的部分和困難的部分。人們在做任務的時候,會下意思回避問題,用幾乎全部時間處理簡單部分。準備雅思考試的時候,只做閱讀和聽力,不練口語和寫作;在做練習題的時候,只會做題,做完之后沒有花更多的時間來改正,就沒有發現自己的知識點漏洞;工作的時候,只知道上班干活,沒有養成工作日記的習慣,記錄流程和經驗教訓……
沒有完成困難的部分,簡單部分的工作也沒有意義,因為原來的任務沒有完成。
4. 驗收成果
很多人半途而廢的原因是沒有進行驗收。什么是驗收,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檢查你的學習效果,例如學習編程,學習一段時間的前端后,自己做一個小網站看看效果。再比如玩電子游戲,游戲設計者在設計游戲的時候,總是設計各種即時回報系統,包括經驗、等級、寶物、掩藏劇情等。這也是一種驗收機制,玩家為了升級,會在游戲上花更多的時間和金錢。
最常見的驗收機制就是——考試。與英語有關的考試,比較常見的有大學四六級,英語專業四級、八級,雅思,托福,GRE,CATTI口譯和筆譯三級、二級和一級。按個人能力,都可以考。 而其他專業,也有相應的資格證考試。
最后,技巧說了很多,但最樸素的真理就是:堅持。這也暗合了也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主題:積累。積累是解決了簡單和困難兩部分之后個人獲得的經驗等等,積累也靠堅持。堅持某一樣東西1年,可以說入門,堅持10年,可以算行業翹楚(10000小時理論)。為什么這本書要叫做“把時間當作朋友”?你通過自我管理獲得積累,時間會幫助你像一棵樹一樣成長;如果不進行自我管理,積累為零,那么時間就變成了你的敵人,10年過去你還是一片荒漠。職場上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工作10年,依然覺得自己一無所獲,沒有目標,沒有經驗,沒有學到新的東西,依然做著機械的重復工作。
害怕嗎?那現在就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