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出現了一批關于“MP3已死”的帖子。其中煞有介事的給出了如下一個事實,而后給出結論,就是MP3這種音頻格式已經“死了”,其替代者是ACC云云。然而,這個觀點屬于典型的“斷章取義”。這里老土還原一下事實的真相。
在2017年4月底,著名音頻格式MP3的發明者Fraunhofer-Gesellschaft(弗勞恩霍夫協會,1991年德國此協會的一批工程師發明和標準化了MP3格式)發布了一則關于“停止MP3專利授權”的聲明。在這則聲明中Fraunhofer-Gesellschaft不但明確的聲稱停止MP3的授權,而且推薦用戶嘗試使用AAC音頻格式。
在這個背景下就有了一批人跳出來說MP3已死!然而,這批人根本就是沒有搞明白Fraunhofer為什么會宣稱停止MP3的授權。那是因為:
從2017年4月16號起,Technicolor 持有并管理的6009399號美國專利過期,相應的此專利規約的MP3格式在美國不再受專利保護了。
因為MP3格式在美國已經失效(早在2012年MP3格式的專利在歐盟地區已經失效),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再做MP3相關的專利授權。
好了,這就是所謂“MP3已死”的帖子的真實背景。那么在了解這個背景之后,就可以再看看MP3是否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死掉。從老土的觀點看,MP3實在是沒有理由死掉,具體的理由如下:
首先,巨大的資源和用戶的存量。在很多時候,“兼容性”往往會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力量。當前在音頻播放領域,MP3格式是基線格式,即至少要支持MP3格式,而其他格式則屬于“錦上添花”。在這種背景下,想要“廢掉”MP3格式談何容易!其他音頻格式想要走到今天MP3的江湖地位都還有極長的路要走!
其次,專利的失效實際上是進一步為MP3格式松綁。從此任何人在使用MP3格式的時候完全可以無所顧忌了。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這都是好事!
再次,被推出來作為MP3格式的替代者的AAC格式也沒有那么給力。理論上,基于AAC格式可以提供比MP3格式更好的音質,但這音質的差異往往是在音頻碼率較低的場景中才會比較明顯,在高碼率的場景中(128kbps或者更高),MP3音頻的音質的差異很難被普通人辨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