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7日,是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的逝世紀念日。1999年的3月7日,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他最后一部作品《大開眼戒》上映之前,去世了。
這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導演。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稱他為片場暴君,因為他喜歡一場戲拍上數十甚至數百次,只為挑選自己認為最完美的一條;作家斯蒂芬金因為他對《閃靈》的故事擅自地大修大改,而與之鬧翻拒不承認電影版。而另一反面,他的許多作品被許多影迷奉為神作,甚至一幀一幀地解讀;他的作品中那種極度理性的風格在電影史中更是獨樹一幟。
從1953年到1999年,他導演的電影總共有13部。而在這其中,有三部被人稱為“未來三部曲”,也可以說代表著庫布里克的最高水準。
奇愛博士(1964)
《奇愛博士》還有一個很長的名字:奇愛博士或者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并愛上炸彈。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5,排名top50。
電影講述了在冷戰時代的美國,一位空軍將領為掀起戰爭,私自下令讓空軍轟炸蘇聯。得知此事的美國政府與蘇聯政府聯系希望澄清誤會,然而卻被告知如果美國投下炸彈,那么他們研發的“世界末日裝置”將自動啟動,屆時全世界都將毀滅??上б驗槊绹姺綗o法與全部戰機取得通訊,最終還是有一顆炸彈在蘇聯投下了,“末日裝置”隨之啟動,世界毀滅無可挽回。此前一直靜默的奇愛博士從陰暗處登場,提出了他的計劃:挑選優秀的人進入地下躲藏,并且男女比例控制在1:10,恢復一夫多妻制,接著等待一個世紀后后地面恢復生機。電影在奇愛博士一句“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以及《we'll meet again》的歌聲中結束。
這可能也是一部主角在最后十分鐘才正面出場的電影了。然而不用懷疑,奇愛博士正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他其實是片中所有人的縮影,是人類好戰本性的縮影,也是納粹主義的縮影。他最后提出的那個瘋狂計劃,不過就是希特勒種族優生論的變種和前奏。
奇愛博士出場不多,但他那坐著輪椅并且肢體動作極不協調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左右一直在努力制止著不同話的右手,防止它亂動。然而到了世界局勢無可挽回之時,他的右手做了一個標準的“納粹舉手禮”!那么此前他的怪異行為都可以解釋了——他一直在隱藏著自己的納粹身份,只等待時機成熟才會暴露出來。從隱喻的層面來說,這其實象征著納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名亡實存長期蟄伏,只待局勢動蕩就回魂,就死灰復燃!電影最后一幕,一直行動不便的博士,重新站了起來,口中激動地喊著“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蔽磥淼木跋髸侨绾?,已經呈現眼前。小小的一幕,讓人不寒而栗。
然而目睹著“納粹禮”、博士重新站立等等怪異現象的政客們,只是露出了看小丑戲一樣的訕笑,沒有人能正視并且看透。電影中的各色政客,無論他們表面上是否支持戰爭,其實內心在知道戰爭即將來臨時都是心中暗爽的,而當得知了奇愛博士那個瘋狂的“納粹式”的種族優選計劃,他們的喜悅更是完全蓋過了對末日的恐懼,有人甚至已經開始憧憬起即將的生活了。電影還有一個安排巧妙地細節,總統、叛變將領旁邊的軍官以及奇愛博士都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佩服演員的高超演技之余,我認為這是庫布里克在用電影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他們,都是一體的;人,本質是相同的。
對于這部政治諷刺喜劇,我只想用“偉大”來形容,因為它對政府對政治的諷刺達到了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地步。再看其他的諷刺劇,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牛仔機長騎著炸彈歡呼著墜向地面那一幕,每次看都會被震撼得頭皮發麻,那大概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詭異最可怕的鏡頭了。一個無知的戰爭機器,自以為做的是偉大的事業,瘋癲亢奮地墜向自我的死亡,也讓整個世界墜向了毀滅的深淵。
2001太空漫游(1968)
《2001太空漫游》并不是一部好懂的電影,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非常沉悶。我也必須承認我雖然喜歡它,但是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睡著了兩次。如果對電影劇情看不懂而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小說《2001太空漫游》理解,這也是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一起創作的小說,其中解釋了很多電影的謎團。
這部電影大致講了一個外星高等智慧在史前時代介入人類的文明發展,并引導著2001年的人類向太空深處探索,以此研究人類的文明發展狀況的故事。期間還融合了一個以高智能計算機為主角的太空殺人事件。
2001太空漫游一大貢獻就是它的特效。在制作影片時,庫布里克力求所有的模型、場景都能符合物理科學,而且他也盡力做到了。片中第一次表現了大型太空站的外觀及其內部的重力裝置,也表現了及其逼真的月球場景,而要知道此時人類還沒登上月球呢!《2001》帶動了一股科幻片中特效嚴謹化的風潮,在這之前,科幻電影的特效還只是追求獵奇詭異呢。
在這部影片中庫布里克依然悲觀地表達了他對人性的看法。在電影里,他故意設置了太空飛船上宇航員與高智能計算機作為相互依賴而對立的兩方,宇航員總是冷冰冰的不愛交流,相反計算機更加有人情味。最為諷刺的是,片中那件著名的計算機謀殺案,是因為計算機以“誠實忠誠服務人類”為設計目的,而地面上木星探索任務的總指揮發布的命令,則是要它對宇航員做出欺騙行為,這因此導致了電腦的邏輯線路錯亂陷入發瘋狀態,最終導致了飛船上宇航員的喪生。
除了這段主線情節之外,影片中還多處探討了暴力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史前時代,猿人為了與同類爭奪水和食物而學會了使用工具,人類開始走上文明發展的道路;公元2001年,人類的兩大陣營,美國與蘇聯將人類的足跡延伸到了太空,而追究其動因,仍然是為了互相爭搶資源,互相敵對。
因此那個史上最經典的蒙太奇鏡頭的意義也就不言自明了。人類從原始到現代并沒有什么不同,依舊是熱愛暴力的生命。
發條橙(1971)
《發條橙》不算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但是它依然讓我佩服。
電影講述了青少年在家中是個乖乖仔,而私底下卻變得格外反社會和暴力,經常與伙伴一起闖入各種地方進行破壞、對人施暴。終于他被捉住,投入了監獄。之后他意外被一個社會學家發現,讓他成為一個正在進行的實驗的實驗對象:給他吃下一種藥物,并強制他觀看各種暴力行為使他感到惡心,以達到戒除犯罪的作用。最終阿利斯成功地達到了這個效果,他出獄了。然而之后他只要遇到一點點與暴力有關的事物,他都會感到惡心,完全無法生活。于是他再次接受治療,不再對暴力感到惡心了。結尾他說:我康復了。
這部電影應該是庫布里克對人性最直白的諷刺了。他通過一個荒誕的人性治療實驗告訴我們,人的惡,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然的,如果試圖去糾正遏制,反而是不自然的,也就是說人的惡事不可能被治愈的。而且這里有個有趣的悖論,以惡的手段治愈了所有人類的惡,那么這個惡的手段是不是就是最后的惡了?那么這個惡又該如何治愈呢?
這也是“發條橙”的寓意:不自然之物。橙子是水果,而發條式機械,兩樣被強制結合在一起,正如被治療后的阿利斯一樣是種古怪的不自然之物。只有重獲暴力,他才是自然的。
本片曾經有幾十年是禁片,而提出禁了這部片的正是庫布里克本人,因為他發現這部片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也是他讓人欽佩額地方。
結語
庫布里克被稱為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這一點在“未來三部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镀鎼鄄┦俊?、《2001太空漫游》、《發條橙》,一部是政治諷刺喜劇、一部是太空科幻、一部是犯罪片,三部電影三種完全不同的類型,但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那就是以虛構的可能性,探討著人性的黑暗與局限。
END